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三套及答案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130510992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三套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三套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三套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三套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三套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三套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三套及答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01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畎亩(qun)傅说(yu)胶鬲(g)百里奚(x)B.棘门(j)拂士(f)弓弩(n)诏令(zho)C.介胄(zhu)曩者(nng)蓬舟(png)称谢(chng)D.提携(xi)折戟(j)殷勤(yn)燕脂(yn)2.下列语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B.聚室而谋曰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D.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B.必先苦其心志(

2、代词,他的)C.曾益其所不能(增加)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去)4.下列诗句中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3分)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D.我报路常嗟日暮,学诗慢有惊人句。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B.富贵不能淫阐述了做人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理。C.赤壁这首怀古咏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作者为唐代的杜甫。D.渔家做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

3、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含着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6.古诗文默写填空。(4分)(1)饮酒(其五)反映了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了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_,_。(2)黑云压城城欲摧,_。(3)东风不与周郎便,_。(4)李清照在渔家傲中用“_”一句写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从而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7.仿照下面的句式,以“兴趣”开头,写一段话。(2分)热爱是什么?热爱是风,热爱是雨。因为热爱,我们甘于过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8.综合性学习。(6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生活,

4、安顺市某中学将开展以“传统文化,你我共享”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与。(1)【魅力汉字】草隶篆行,异彩纷呈,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用简体楷书将其写在田字格内,并总结出汉字从早期甲骨文到简体楷书的演变规律。(2分)早期甲骨文晚期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简体楷书演变规律:_(2)【传统文化】下列诗句中的四句可以组成两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特点完成组合,并把答案写在下面相应的横线上。(填写序号)(2分)松间鸣好鸟鸟鸣山更幽泉和万籁声风定花犹落窗外见南山a.上联:下联:_b.上联:_下联:_(3)【众说纷纭】最近,某校开展践行弟子规活动。一天晚上,妈

5、妈因某事严厉批评小明。小明刚要反驳,想到弟子规中“父母教,须敬听”的训规,低头不语了。对于小明的表现,作为他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2分)二、阅读品悟(33分)(一)阅读饮酒(其五),完成题目。(6分)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2分)(1)结庐在人境()(2)欲辨已忘言()10.这首诗流传后世的千古名句是“_”。(2分)11.诗文开篇两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以平易的语言直接道出了作者对_的田园的喜爱,对_的厌倦。(2分)(二)阅读愚公移山选段,

6、完成题目。(8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惩山北之塞()(2)杂然相许()(3)投诸渤海之尾()(4)始一反焉()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即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4.选段中画波浪线的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请简析它们的区别。(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9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困于心

8、,衡于虑,而后作()(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饿其体肤。(2)人恒过,然后能改。17.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_”。(用原文回答)(1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0分)患盗论刘故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注】顾:只是。修:贯彻得好。慢:疏忽。18.解释下列

9、加点的词。(3分)(1)盗可除乎()(2)衣食不足()(3)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2)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20.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3分)三、写作(40分)21.趣是什么呢?趣是你开心时的粲然一笑,是你忧伤时的双泪潸潸,也是你思念家人时的一封书信。趣是你指尖弹奏出的美妙乐曲,是你歌喉里飞出的动听歌声趣好比是山的颜色、花的光影,即使是会说话的人也不能用一句话来描绘它,只有那些用心体会的人才能够知道。请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享受的乐趣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10、。(2)不少于600字。第六单元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B【解析】B项“拂”在课文中读b。2.【答案】A【解析】A项“被”同“披”。3.【答案】D【解析】D项“过”应为“犯错”。4.【答案】D【解析】D项“我报路常嗟日暮”应为“我报路长嗟日暮”。5.【答案】C【解析】C项赤壁的作者为唐代的杜牧。6.【答案】(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甲光向日金鳞开(3)铜雀春深锁二乔(4)我报路长嗟日暮7.【答案】示例:兴趣是什么?兴趣是热,兴趣是爱。因为兴趣,我们抛弃了兴趣以外的享乐;也因为兴趣,我们探索奥秘去,收获成果还。8.【答案】(1)马由繁到简。(2)(3)示例:小明,你是好样的,学了弟子

11、规后能够自觉遵守,我为你点赞!我们都要向你学习。二、9.【答案】(1)建造、构筑(2)分辨10.【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1.幽美宁静车马喧嚣的官场12.【答案】(1)苦于(2)赞同(3)之于(4)同“返”,往返13.【答案】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14.【答案】愚公之妻的话是表示疑虑和担心(担心山移不走,且“焉置土石”);智叟的话显然是鄙视和嘲笑,笑愚公不自量力(连山上的草都动不了一根,能把土石怎么样呢)。15.【答案】(1)选拔、任用(2)这个(3)同“横”,梗塞、不顺(4)指在国外16.【答案】(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2)一个人常犯

12、错误,然后才能改正。17.【答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18.【答案】(1)清除(消灭)(2)充足(3)箱子19.【答案】(1)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2)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为盗贼。20.【答案】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参考译文】天下正忧心盗贼蜂起。有人问我说:“盗戴可以平息吗?”我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平息呢?只是偷盗是有根源(原因)的,如果能够阻断他们偷盗的根源,还担心会有盗贼吗?”有人说:“请间偷盗(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我回答说:“穿的、吃的不足,是偷盗产生的根源;赋税不公平,是偷盗产生的根源;道德教化不开展,是

13、偷盗产生的根源。第一个根源(指穿的、吃的不足)被忽视,就会掏别人腰包、开别人箱柜而成盗贼;第二个根源(指赋税不公平)被忽视,就会手拿兵刃抢劫良民而成盗戴;第三个根源(指道德教化不开展)被忽视,就会攻打城镇、侵犯百姓成为盗贼。这就是所说的盗贼有产生的根源。”三、21.【写作提示】有人视学习知识、游历山川为乐趣,也有人视追求物质、获取利益为趣。前者高雅乐观,后者则失去了心灵的淳朴,非但无趣可言,甚至会使人性丧失。所选内容最好能展示当代中学生积极的精神风貌,否则主题容易出现失误。要写出有新意的好文章,可从两方面努力:一、挖掘美丽清纯的精神源泉。情趣是一种品位,也是一种气度。人有情趣,会招人喜欢;文有情趣,也就具备了获得高分的基础。命题者标举一个“趣”字,其实就是要倡导人的身心自由,回归人的美好本性。二、状写美丽动人的幸福感受。这是文章出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调动各种描写手段,学会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将自己对某项活动、特长的喜爱,写得细腻逼真、淋漓尽致、活灵活现。部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