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三套及答案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130510991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三套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三套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三套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三套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三套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三套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三套及答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01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垂髫(tio)阡陌(qin)叹惋(wn)悄怆(qio)B.篁竹(hung)怡然(y)翕忽(x)俶尔(sh)C.幽邃(su)糁之(cn)箬篷(ru)俨然(yn)D.多髯(rn)篆章(zhun)窈窕(tio)寤寐(mi)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2分)( )A.落英缤纷(花)便扶向路(先前的)B.如鸣佩环,心乐之(高兴)矫首昂视(举)C.八分有奇(零数、余数)以其境过清(清澈)D.绝类弥勒(像)寤寐思服(服装)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便要还家B.诎

2、右臂支船C.左手倚一衡木D.兼葭采采,白露未已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没有明显变化的一项是(2分)(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青树翠蔓,蒙络摇缀5.下列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2分)( )A.渔人甚异之B.其岸势犬牙差互C.参差荇菜,左右流之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译:村里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位客人,都来向他打听消息。)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C.技亦灵怪矣哉!(译:技艺也真是灵活奇

3、怪啊!)D.溯洄从之,道阻且右。(译: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向右迂曲。)7.默写。(4分)(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2)青树翠蔓,_,_。(3)窈窕淑女,_。(4)兼葭苍苍,_。8.(2017黑龙江绥化中考,改编)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8分)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

4、中遇到的各种困惑。(1)整合材料探国学阅读以上两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2分)答:_(2)陶治情操用国学孝敬父母,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这样的典范不胜枚举,请你分别举出一例。(2分)答:_(3)孔孟之道亮国学孔子作为“至圣”,孟子作为“亚圣”,他们对后世影响深远。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写出与他们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各一个。(2分)答:_(4)合作共赢悟国学古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今有“龟兔双赢理论”;远有“丝绸之路”,近有“一带一路”。请你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合作共赢”的感悟。(2分)答:_二、阅读理解(36分)(一)(2017四川绵阳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910题。(

5、6分)思吴江歌张翰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9.请结合全诗赏析“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4分)答:_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2分)答:_(二)(2017四川泸州中考,改编)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5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6、如外人。黄发垂碧,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骤,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愚溪诗序(节选)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

7、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士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纸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

8、“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注龂龂:争论不休。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B.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C.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D.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12.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9、:邀请B.诣太守,说如此诣:拜访C.以予故,咸以“愚”辱焉故:缘故D.无以利世利:利益1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在“土地平旷”“阡陌交通”的地方,他们与世隔绝,过着一种怡然自得、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B.太守派人随渔人一起前往桃花源最终迷路一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了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C.宁武子“邦无道则愚”,颜子“终日不违如愚”,作者认为他们都是聪明睿智之人假装愚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愚蠢。D.两文都写到了小溪周边的景物,前文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后文以“愚”为线索,两文均以描写和议论为主,表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

10、。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3分)译文:_(2)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3分)译文:_(三)(2017山东临沂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5分)养鱼记北宋欧阳修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解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

11、其大。怪而向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选自居士外集)注折檐:屋檐下的回廊。非非堂: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湾(w):地势低洼的地方。瓷(zhu):砌池壁。筑:夯底土。锸(ch):铁锹。浚:挖沟疏通水路。偃息:休息。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罟(g):渔网。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嚚(yn)昏:愚蠢糊涂。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1)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植:_(2)纵铺以浚之,汲井以盈之盈:_(3)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