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A卷)试题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0499758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A卷)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A卷)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A卷)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A卷)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A卷)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A卷)试题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A卷)试题新人教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A卷)试题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9年6月,海内外人士在湖南举行公祭炎帝大典。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属于A生产工具B作战武器 C生活用具D祭祀礼器2、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 3、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

2、织等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 B.生产不计成本 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国家权力的支持4、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如右图), 其中扶犁的应是A.齐桓公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宋太祖5、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水平极其高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一次瓷器的展览会上,你发现了一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它属于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6、长途携带钱币在古代很不方便,唐朝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A.设立邸店 B.建立柜坊 C .使用飞钱 D.发行“交子”7、明清时期,

3、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是当时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个商帮。他们分别是A.苏商和晋商 B.徽商和晋商 C.浙商和晋商 D.徽商和浙商8、“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西汉长安 B.唐朝前期洛阳 C.北宋开封 D.明代苏州9、下列言论中与“重农抑商”思想相左的是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B.“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末也”C.“工商皆本” D“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10、清朝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

4、实大错。” 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直接原因是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B实施该政策后与外国完全断绝往来C其根源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领域的体现11、迪亚士曾说:“(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直接反映出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 A寻求黄金 B传播天主教C到达东方D证实地圆学说12、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

5、制 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1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8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 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C. 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14、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15、右图

6、所示历史现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骡机的发明 C改良蒸汽机的发明 D工业革命的扩展 16、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17、以下美国钢铁业统计表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年份1870年1900年企业总数(个)808669工人总数(个)78000272000产量(吨)320000029500000投资额(美元)121000000590000000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

7、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18、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是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经济出现19、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A民族独立和富强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扶清灭洋 D建立社会主义20、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机器,创办了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首先出现在A香港地区 B沿海地区 C北京地区 D内陆地区21、“在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发展过程中,商

8、人购买洋船后(或者与洋人合伙购买),多托洋行出面,领承舟船牌行驶,主要是为了避免报捐交税。”材料表明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A受到列强压制,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B对资本主义列强在资金、技术上具有依赖性C借助洋人势力,以避免本国封建势力压榨D最早出现在轮船航运业22、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A属于近代的民族工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C实质是外国资本家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23、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从中能够

9、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B.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C.陈启源(沅)在这一时期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D.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24、古诗词寓意深远,常常为我们解读历史提供言简意赅的绝妙注脚。某同学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句形象概括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在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战争后 C“一战”期间 D国民党统治后期25、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但仅过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这一历史

10、现象出现的根本前提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C“一五”计划的执行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26、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6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困难 物资匮乏 B 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 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27、人名有时会带有时代的烙印。比如:文革时期许多人起名叫“卫红”、“卫东”,以此类推,与“超英”这个名字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 C“大跃进” D香港回归28、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

11、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我们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29、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该城市是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汕头30、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

1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三亚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历史答题卷(A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材料二: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材料三: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