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激发主动学习的能力.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0467243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教学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激发主动学习的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生物教学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激发主动学习的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教学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激发主动学习的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教学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激发主动学习的能力.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激发主动学习的能力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从教育学、心理学和课堂教学设计等方面来阐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关键词:学生 问题意识 教师 主动学习 教学在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理,并将其引向真正的科学创新行动,应当成为变革现存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个切入点。然而,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对我们的教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1 学生问题意识现

2、状分析我们经常会碰到学生不想问、不爱问、不愿问,甚至不会问的课堂,究其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1.1 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人自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张开一双好奇的眼睛注视着身边的世界。儿童学会语言思维后,他就对主体和客体世界充满了好奇,常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为什么?”难怪有人称“儿童就是哲学家!”然而,我们的教育却对孩子的这种问题意识并不关心:“你长大就知道了。”当儿童接连追问为什么,而大人又解决不了的时候,往往会似是而非地回答,回避问题,甚至呵斥他。孩子的好奇心就这样开始受到扼杀,一些启迪心智的问题往往中止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在传统的结论性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

3、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同时,学生的练习和测试也通常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的模式上。这种封闭式教学的结果必然使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而且面对许多本来就有多种答案的问题也不可能产生探究的意识。所以学生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主动学习的作用。1.2 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即使回答和解决问题,也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其答案都是事先按标准框定的,造成了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功不善于提出问题。2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质疑是学习的

4、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主动学习的基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解疑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调动各种因素,全身心地参与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的方法,最终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当学生由一个质疑者、探索者最终成为一个发现者时,其内心的愿望得到满足,会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引疑、指导析疑、帮助解疑,激发学生“我要学习”的意识。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发问:“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新的见解吗?”从而引导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主动学习。3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31 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5、的重要因素。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敢于提问。课堂外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来沟通双方感情,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内不仅应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鼓励表扬;对不符合教学需要的过浅、过难,甚至离离奇的问题也应予以肯定和尊重,对学生敢于提出针对教师或教材的问题的勇气和态度首先应予以肯定,然后再引导和分析。相反,教师对学生大胆地发问、经常地质疑不予重视,或视为刁难、捣乱、钻牛角尖,并加以批评、训斥,甚至讽刺和挖苦,这样做,不仅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动机,能引发学生努力思考,

6、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逐步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展现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能力。3.2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乐于提问。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依赖于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能及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达到目的。3.2.1 要贴近生活。注意设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的认知目标、学习内容,自然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激发问题意识,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认知结构。如“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吸水?”这类

7、问题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若换个角度:“为什么卖菜的人经常给蔬菜洒水?”这样提问,学生就感到特别新鲜,进而激起他们的问题意识,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和深化。3.2.2 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教育学生,没有问题的发现和提出何来创新及主动学习?!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作出创造发明的事例,对于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认识到“问题意识”的意义是非常有利的。例如,在“光合作用”教学中介绍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首先在柳苗生长的实验中提出了柳苗生长所需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的假设;

8、到了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对这个问题继续思考,巧妙设计实验,他认为蜡烛燃烧会污染空气,使小鼠窒息而死;绿色植物则能够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而后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瑞士牧师谢尼伯和学者索热尔等进一步探索,互相验证,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直到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继续思考,并成功地提出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不仅能够释放氧气,而且能够合成淀粉等物质,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利用。经过多位科学家历时一个多世纪的努力,终于发现了光合作用,这在植物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在农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和影响是深远的。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锲而不舍的追求,一切都习以为常

9、,机遇和成功恐怕是永远不会光顾的。3.2.3 引深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具有真实、直观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动手实践等途径直接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过程及现象,从中会产生诸多的疑问,并产生对寻求答案的冲动和情感。所以每次实验后,不仅要求学生写出结论性的实验报告,还要求他们写出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在更深层次上探究。例如,在演示“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时,有的学生就问到:“为什么要用37的水浴?”在结束“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实验后,有些学生提问:“种子的萌发是否不受光的影响?”学生在动手实验时,能提出许多问题,经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他们的问题意识就会逐渐增强,这

10、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主动学习将产生极大的推动力。3.2.4 情景动画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能通过丰富的图、文、声、动画等鲜活的情境,多渠道地对学生展示生物的奥秘,使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思维活跃,问题火花由此迸发。例如,在讲兔子的结构时,同时展示了兔子和人的消化道解剖图,学生一看马上就提出:“为什么家兔的盲肠如此发达?这和它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又如,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一节中,出示生态系统图解和多媒体动画,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根据图示思考:(1)生物群落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每一种成分过多或过少,生态系统的发展情况将会怎样?(2)要使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又需怎

11、样的关系?(3)构成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中,输入生物群落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输出,生态系统的发展情况怎样?(4)同样引发思考:输入=输出,输入输出时生态系统的发展又将如何?教学设计就是围绕着如何让学生对生态系统构成图解有个直觉认识和理性分析展开的,在这种问题情境中,学生必须在对生态系统成分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重组,形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既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又能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主动学习的热情,强化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3 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为了让学生敢问、善问、问出水平,还必须建立多个问题小组,学生的问题小组以相邻座位的几个同学为一个单位,便于课堂讨论。教师的教学设计多以问题

12、探究为模式,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互问互答的竞赛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中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成果。教师对每次的提问解答都给予量化记录,对较为典型的问题进行表扬鼓励,有价值的问题在班里板报上刊出,每月一小结,推选“最有价值问题”和“提问明星”,使好的问题,好的讨论,好的成果推广出来

13、,让学生感受到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多么有意思的一项活动,可以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使提问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3.4强化活动课程,促进主动学习。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孩子的社会生活是他的一切训练或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生物知识与生活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课程改革的今天,生物学教学设计也应体现不同程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教师也应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选取几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如“提高当地大棚蔬菜产量的实践探索”“当地河水质污染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等,都是学生感知非常深刻的现实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活”的问题到生产生活中去,通过调查

14、访问,通过社会实践等形式,进一步体验到生物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逐步形成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又强化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综上所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育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利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参考文献1.孙云晓.您了解今天的学生吗.中小学管理.1999年2月,11.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二版.3.袁锦明.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期,21-22.4.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