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22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3 1.ppt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0456406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22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3 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22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3 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22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3 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22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3 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22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3 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22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3 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22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必修3 1.ppt(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稳态与环境 第22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必修3 1 稳态的生理意义 2 神经 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 2010 江苏 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 寒冷时出现寒战B 从平原到高原 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 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 饮水不足时 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B 本题考查稳态调节和内环境稳态的含义 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物理 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寒冷时出现寒战是通过骨骼肌不自主地收缩产生热量维持体温恒定 接受抗原刺激后 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清除抗原 饮水不足 内环境渗透压上升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以维持渗透压平

2、衡 出现肺水肿说明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 从而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多 故说明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故选B项 2 2010 安徽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 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 HPO构成的缓冲体系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D 本题主要考查了内环境的相关知识点 当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时 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减少 A错 H2PO HPO构成的缓冲体系只是整个缓冲体系的一部分 整个缓冲体系只是内环境的一部分 B错 机体中细胞代谢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而不是内环境 C错

3、3 2010 海南 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A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 然后作用于靶细胞D 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A A中讲的是负反馈调节 甲状腺激素增加时应该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所以A错 一 内环境及其成分 二 内环境稳态及调节1 概念 正常机体在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 通过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叫做稳态 2 调节 实例 1 血浆pH 正常数值是7 35 7 45之间 是由血液中的 弱酸 它的强碱盐

4、 如H2CO3 NaHCO3等 来调节的 酸性物质进入血液 NaHCO3可与之反应 碱性物质进入血液 H2CO3可与之反应 以此来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2 体内水分的相对稳定 由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抗利尿激素 共同完成 缓冲对 三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 稳态不是恒定不变 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 2 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3 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 4 同样机体内的各种成分的理化性质都动态保持在一定的较小范围内 处于动态平衡 2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通过 协调一致发生作用的结果 2 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各个器官 系统 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 内环境的成分及稳态 人体内含有的大量液体统称为体液 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是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 细胞外液是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 组织液 血浆和淋巴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部分 它们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 这个液体环境叫做人体的内环境 三者之间可用下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注意 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双向渗透 而由组织液渗透淋巴回流血浆则是单向的 构成内环境的成分主要是水 各种无机离子 如Na Cl K Ca2 等 部分气体 如CO2 O2等 有机物 如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 脂肪酸 核苷酸 维生素 蛋白质

6、 脂质等 各种激素 如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各种促激素释放激素 各种促激素等 细胞代谢终产物 除上述的水 CO2外 还有氨 尿素 尿酸 肌酐等 另外 存在于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等也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由于体内的细胞均生活在内环境中 所以内环境成分的任何变化都将影响细胞的生活 因此 细胞赖以生活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即内环境中的各种成分 如水 无机盐 以及各种理化性质如酸碱度 渗透压 温度等都必须保持相对稳定 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是一个复杂的调节过程 比如 渗透压的调节是在下丘脑 下丘脑产生的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 由肾脏完成 血糖的调节是在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的直接

7、调节和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使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或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素分泌增加的间接调节下完成 体温的调节主要由下丘脑完成 具体以pH调节为例 pH稳定依赖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血浆中有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每对均由一种弱酸 弱酸酸式盐 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如H2CO3与NaHCO3 NaH2PO4与Na2HPO4等 其原理是 当酸性物质进入血液时H H2CO3H2CO3H2O CO2 从肺部排出 当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OH H2CO3 H2O生理意义 内环境只有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如温度 渗透压 pH等都保持在温和的条件下或适宜的范围内 机体新陈代谢的各种酶促反应才能有序地进行 内环

8、境及其成分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血浆 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 O2和葡萄糖 葡萄糖 CO2和胰岛素 激素 突触小泡和氨基酸A B C D 人体的内环境包括血浆 组织液和淋巴 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 突触小泡存在于神经细胞内 A 2009 上海 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 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A 血浆与组织液的HCOB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 血浆与组织液的Cl D 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 B 血浆与组织液的HCO Cl 通过毛细血管壁可以相互渗透 组织液中的Na 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蛋白质是大分子 血浆中的蛋白质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细胞内的蛋白

9、质也不易透过细胞膜 内环境渗透压与酸碱度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 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 7 53之间B 血液中乳酸过多时 就与NaHCO3发生反应 生成乳酸钠和H2CO3C 血液中Na2CO3过多时 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 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 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A 内环境pH稳态的维持 主要依赖于内环境中的缓冲对 人体内环境中的缓冲对主要有NaHCO3 H2CO3 Na2HPO4 NaH2PO4等 当乳酸等酸性物质进入内环境时 就能被NaHCO3 Na2HPO4等中和 缓冲 反之 当Na2CO3等碱性物质积累到内环境中时 也能被H2CO

10、3 NaH2PO4等中和 从而使内环境的pH始终维持在7 35 7 45之间 2009 海南 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 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B H2CO3 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C 细胞内 外的Na K 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D 运动后Na K 排出体外较多 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A 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 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H2CO3 NaHCO3分别中和进入血液中少量的OH H 所以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细胞内 外的Na K 分布不平衡 是一种逆浓度

11、梯度的分布 需要主动运输消耗能量来维持 运动后Na K 排出体外较多 但机体通过激素调节仍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根据下图判断 正确的是 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组织液中的CO2有益无害 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 B C D D 过程a主要表示营养物质和O2等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与毛细胞血管之间的组织液 b主要表示组织液中的代谢废物和CO2等穿过毛细胞血管壁回到血液中被运走 c表示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 三者对于维持内环境稳态都是必需的 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处于不断变化中 因而组织液中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组织液中的CO2浓度太高或太低 会影响内环境的稳定 过程b或c受阻可使组织间隙渗透压增高 导致组织水肿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葡萄糖 生长激素 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 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 青蛙从25 的室温中被转移到5 的环境中 其耗氧量将减少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协同作用使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 D 内环境稳态是人和动物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前提 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 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青蛙是变温动物 温度降低 代谢减慢 耗氧量减少 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 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 两者的作用相反 是拮抗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