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2020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0445231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吕梁市2020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山西省吕梁市2020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山西省吕梁市2020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山西省吕梁市2020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山西省吕梁市2020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吕梁市2020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吕梁市2020届高三(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吕梁市2019年10月高三阶段性测试生物一、选择题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相关说 法正确的是A. 荷兰列文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B. 细胞学说是通过观察和分离细胞结构后创立的C.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和多样性D. 德国的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

2、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详解】A、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A错误;B、细胞学说是通过观察细胞结构后创立的,B错误;C、细胞学说没有揭示多样性,C错误;D、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正确。故选:。2.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有几项错误的 含有叶绿素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中的 DNA 分子不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 DNA- 蛋白质

3、复合物 原核细胞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的相似A. 一项B. 二项C. 三项D. 四项【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蓝藻是原核细胞,有叶绿素,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错;原核细胞中的DNA分子转录时可与RNA聚合酶结合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错;原核细胞细胞膜的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的相似,这是细胞的统一性体现之一,正确。故选:。【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

4、同的知识,考生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的识记和理解是解题的关键。3.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脂质与磷脂的元素组成相同B. C 元素能组成各种各样的化合物,故 C 元素为最基本的元素C. 氮和镁都是组成叶绿素分子的元素D. 与糖类相比,脂肪中 O 的比例较高,O 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答案】C【解析】【分析】1、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与脱氧核糖是构成核酸的成分,多糖主要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是

5、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2、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与糖类相比,脂肪含有较多的H,因此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详解】、脂肪属于脂质,脂肪的元素组成只有C、H、O,磷脂的元素组成为C、H、O、N、P,A错误;、化合物中包含水,没有C元素,B错误;C、叶绿素是色素蛋白,氮和镁都是组成叶绿素分子的元素,C正确;D、与糖类相比,脂肪中氢多氧少,D错误。故选:。4.由白喉杆菌产生白喉毒素是由 535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其中含有两个二硫键。假设氨基酸的平均分 子量为 128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白喉毒素至少含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B.

6、 白喉毒素的分子量为 535128-53418 -4C. 白喉毒素可用双缩脲试剂水浴加热进行鉴定呈紫色D. 白喉毒素的合成需要 DNA、RNA、多种酶和 ATP 等物质的参与【答案】C【解析】【分析】1、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环状肽链中氨基酸的数目=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失去的水分子分子量与形成二硫键脱去的H的和。【详解】A. 根据题干知:白喉毒素是由 535个氨基酸组成的一条多肽链,则至少含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正确;B. 白喉毒素的分子量为535128-534(脱去的水

7、的个数)18(水的分子量)-4(脱去的氢),正确;C. 白喉毒素是蛋白质,含肽键,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检测时不需要水浴加热,即可呈紫色,错误;D. 白喉毒素的合成需要DNA转录出RNA当模板、tRNA运输氨基酸,整个过程需要多种酶催化,并消耗能量ATP,正确。故选:C。5.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图中序号代表不同的化合物,面积不同代表含量不同,其中和代表两大类化合物。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若代表蛋白质, 代表糖类和核酸,则代表脂肪B.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C. 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和的含量有关D. 中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C、H、O【答案】A【解析】【分析

8、】此图表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据图示含量可知,为无机物,为有机物,为水,为无机盐,为蛋白质,为脂质,VII为糖类或者核酸。【详解】A. 和分别代表无机物和有机物,代表脂质,A错误;B. 根据分析可知: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正确;C. 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正确;D. 为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和脂质、核酸等,中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C、H、O,正确。故选:。6.如图表示细胞膜上 3 种膜蛋白与磷脂双分子层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模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蛋白 A 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则该蛋白可能是胰岛素的受体B. 若蛋白 B 具有运输功能,氧气的运输可能与

9、其有关C. 若蛋白 C 具有催化功能,则其作用的实质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D. 蛋白 A、B、C 在细胞膜上均匀分布【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膜的成分包括脂质、蛋白质和糖类,其中的蛋白质有的覆盖在表面,有的嵌插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从作用上讲,有的可作为载体蛋白,在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中起作用;有些蛋白覆盖在表面还可以和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即糖被;有细胞识别的作用;有些具有催化作用等。【详解】、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具有识别、保护、润滑作用,若蛋白 A 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则该蛋白可能是胰岛素的受体,正确;、氧气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运输,B错误;、催化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

10、是提供能量,C错误;D、蛋白质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D错误。故选:。【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叙述错误的是A. 核糖体不含有磷脂,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B. 性激素的合成场所在内质网C. 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故称之为“消化车间”D. 含色素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答案】C【解析】【分析】、核糖体:(1)形态分布: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或附着在内质网上(除红细胞外的所有细胞)(2)成分:RNA和蛋白质;、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

11、、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详解】A. 核糖体的成分有蛋白质、,不含有磷脂,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B. 性激素是脂质的一种,合成场所在内质网,B正确;C.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D.含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叶绿素等)和液泡(花青素),D正确。故选:C。8.下列关于生物膜、细胞核等叙述正确是A. 细胞核是 mRNA 合成和加工的场所B. 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易扩散和无限

12、增殖C. 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主要中心D. 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 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详解】A.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mRNA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A正确;B.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与无限增殖无关,B错误;C.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不是主要中心,C错误;D.生物膜研究对象是细胞,不是生物体,D错误。故选:。9.如图所示,容器 A 中含 0.02 mol / L 蔗糖、0.06 mol / L 葡萄糖,容

13、器 B 中含 0.03 mol / L 蔗糖、0.04 mol / L 葡萄糖,A、B 间隔一层半透膜。第一种情况: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第二种情况: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葡萄糖分子通过。当达到动态平衡时,这两种情况下的液面高度情况是A. 一样高;B 高于 AB. A 高于 B;B 高于 AC. B 高于 A;A 高于 BD. A 高于 B;一样高【答案】B【解析】【分析】1、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半透膜、细胞内外浓度差。2、渗透作用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或水分子从水势高的一方通

14、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一方移动的现象。【详解】第一种情况: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容器A中的总溶液浓度为0.08mol/L,容器B中的总溶液浓度为0.07mol/L,A高于B;第二种情况:半透膜允许水分子和葡萄糖分子通过,葡萄糖在两侧分布均匀,两侧浓度取决于蔗糖浓度的大小,B高于A。故选:。10.图甲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乙为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吸收物质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不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同B. 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时,不一定会消耗 ATP 提供的能量C. 图甲中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产生乳酸的过程称为乳酸发酵D. 图乙中只有

15、 Na+ 的运输不消耗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葡萄糖为协助扩散,乳酸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图乙为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物质的情况,乙图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钠离子浓度差做动力。【详解】A. 图甲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图乙是主动运输,不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同,正确;B. 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时,不一定会消耗 ATP 提供的能量,也可能是钠离子浓度差,正确;C. 图甲中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乳酸发酵发生在微生物细胞中,而该题题干是人体细胞,C错误;D. 图乙中只有 Na+ 的运输不消耗能量,氨基酸、葡萄糖都需要消耗能量,正确。故选:。【点睛】本题综合考查膜结构、物质跨膜运输、渗透作用的相关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