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6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课件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0445054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6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6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6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6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6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6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6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板块6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 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 阶段特征 主干排查 一 世界三大进步潮流1 资产阶级民主化趋势 自由主义 二 工业化不断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 第一次工业革命 1 英国首先爆发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三 19世纪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 科学技术 进化论 2 意义 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 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物界 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3 电影 1895年底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 将艺术与科技结合起来 微专题整合 专题一两次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巨变 角度1工业革命与生产力的飞跃 典例1 2014 全国 卷 33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 妇女

2、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 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A 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 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解析 A第一次工业革命实质上是人类历史上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的飞跃 是生产方式的一种革命性变革 材料反映的是手工生产衰败的情景 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A项正确 机器的使用使妇女走出家庭 进入工厂 但是 机器纺织机的出现仅仅是提高了劳动效率 并没有提高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 当时 女工的工资相对较低 在政治上毫无权力 在家庭生活中仍然低于男性 B项错误 第一次工业革命重点在轻工业

3、虽然已经出现了钢铁 交通运输 机器生产等重工业生产 但是 国家经济总体上仍以轻工业为主导 C项错误 手工生产在工业革命后 已经不是主要的生产形式 但是 很多生产领域无法进行工业化生产 比如众多的奢侈品生产 即使在当代 仍然采用手工生产 D项表述过于绝对 错误 角度2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典例2 2018 海南卷 19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 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 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 城市化进展显著B 贫富差距逐渐消除C 工业化开始启动D 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解析 A据材料 大众休闲文化

4、戏院 喜剧和音乐剧 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 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 城市化进展显著 故A项正确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而不是逐渐消除 故B项错误 工业化开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故C项错误 D项中 工人福利 材料体现不出 典例3 2017 全国 卷 33 综合下表可知 在工业革命期间 英国 A 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 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 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 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角度3工业革命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解析 D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 国民总收入增长的幅度要远远高于工人工资的增

5、长幅度 在1755 1797年 工人的工资甚至出现了下降 这说明 有产者的收入要高于国民总收入的增长速度 由此得出结论 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D项正确 基于以上分析 A项中的 同步 错误 工业革命期间 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技术革新 B项错误 从表中可以看出 工人的工资整体上也在增长 问题是速度较慢 C项错误 角度4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 典例4 2016 全国 卷 33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 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 1841年 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 6上升到27 2 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 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 化学工业污

6、染严重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解析 A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 教材虽然没有在正文讲述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 但是人教版教材有两幅插图 使用蒸汽机的工厂 黑烟滚滚 机器时代的 享受 浑浊不堪的泰晤士河 这是解答本题的教材基础 1831 1841年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高峰时期 伯明翰 利物浦的死亡率明显上升 其原因是工业化城市环境恶化造成 A项正确 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B项错误 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粮食供给和医疗技术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 不是造成死亡率上升的原因 C D两项错误 思维深化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 生产技术的飞跃 手工生产被机器生产取代 人类创造

7、物质财富的能力大大增强 2 国际格局的变化 亚洲迅速衰落 非洲日益贫困 拉丁美洲发展停滞 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逐渐形成 欧洲内部 较早进行工业革命的英国 法国 德国迅速崛起 俄国 奥匈帝国和西班牙则逐渐衰落 3 社会关系的变革 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代封建领主成为社会的主宰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工人阶级不满足自己低下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奋起抗争 推动了民主化进程和社会分配方式的变化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社会矛盾尖锐 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4 科技教育的普及 科学技术进步 教育发展和普及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一般民众大都接受了较为完整的基础教育 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 5 社会生活变化

8、提倡消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勤俭节约 新的消费观念 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 城市取代乡村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 城市化成为一股历史潮流 6 生存环境的恶化 煤炭大量使用污染了空气 水 土地等人类生存的要素 大大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威胁了民众的健康 专题二古代到近代城市功能的变迁与转移 角度中英近现代城市的发展演变 典例 2018 全国 卷 41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40年代初 上海开始 依港兴市 租界中 华洋杂居 60年代后 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 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 沪西 沪南等工业区 甲午战争后 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 形成新的商业区 1929年 由

9、市政府主导 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 大上海市中心区 1949年后 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 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张仲礼编 近代上海城市研究 等 材料二16世纪开始 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 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 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 1838年 设立议会和市政府 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 19世纪下半期 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 开通了通海运河 可通往世界各地 20世纪初 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 发展为大城市 1961 1981年 因过于拥挤 人口大量外迁 老龄化日益严重 纺织业日趋衰落 20世纪后期 城市中心被

10、废弃的工业区包围 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英 克拉潘 现代英国经济史 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解析 第 1 问 在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信息的基础上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据材料一 依港兴市 与材料二 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 开通了通海运河 可归纳为 交通便捷 据材料一信息 19世纪60年代后 上海发展为港口与商业中心 19世纪下半叶 形成沪东 沪西 沪南等工业区 甲午战争后 形成新的商业区 1929年 建成 大上海市中心区 与材料二信息 16世纪开始 曼彻斯特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 19世纪下半期 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 20世纪初

11、 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可归纳为 工商业发展及工业化推动 据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 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 1929年 由市政府主导 建成 大上海市中心区 及材料二 设立议会和市政府 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 可归纳为 对原有制度的突破 答案 1 交通便捷 工商业的发展 工业化的推动 制度突破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以曼彻斯特为例 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解析 第 2 问 据材料一中1949年后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和材料二中1961 1981年和20世纪后期曼彻斯特城市地位的衰落 从

12、地理因素 交通条件 西方文明对近代上海的影响 政府对上海规划建设的持续性以及上海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等因素分析 第 3 问 据材料二中的 因过于拥挤 人口大量外迁 老龄化日益严重 纺织业日趋衰落 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 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结合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状况分析即可 答案 2 内河主航道入海口 沿海港口城市 中西文明交汇 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基础 持续的规划建设 浦东新区的开放和开发 国家发展战略推动 3 人口拥挤和贫民窟现象 人口老龄化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思维深化 一 中西古代城市的不同 二 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1 半殖民地色彩 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开始的 一

13、系列通商口岸的开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这些城市成为西方列强侵华的基地 服务于列强对华的经济 政治 文化的侵略 成为西方人的主要聚集地 同时 城市化集中于通商口岸 具有不平衡性 2 农村人口的涌入是城市化重要的推力 中国人口基数庞大 随着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但是 城市经济发展无法容纳如此众多的就业人群 造成中国近代城市就业压力非常大 贫民窟数量众多 中国城市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了工厂提高生产技术的积极性 3 帮派林立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畸形产物 中国近代城市里帮派的形成与传统的宗法制有一定的关系 也与城市政府权力的缺失有一定的关系 很多帮派承载了政府的部分权力职能 使

14、近代城市的法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不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4 无工业化的城市化 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的 城市中从事生产事业的人口比例很低 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官僚 家属和商人 这就造成中国近代城市失业 无业人口众多 三 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进程1 城堡型城市的崛起 古希腊 罗马的城市首先是满足军事防御需要的 此时的城市大都有城墙 城市的居民主要是军人和政府官员 战乱的时候 大量周边的农民就会涌入城市 成为暂时的避难所 2 工商业城市的兴起 欧洲封建社会形成以后 大量工商业者为摆脱领主的控制聚集在一起 逐渐形成具有自治性质的城市 这些城市被称为 自由城市 进入近代这些城市成为资产阶级

15、反对封建势力的阵地 3 工业化城市的出现 18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发端 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的模式 也成为城市增长的强力催化剂 城市围绕工厂为中心聚集发展 此时的城市一般处于交通相对便利 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 生产职能是城市的主要职能 4 消费性城市的发展 20世纪 城市向健全城市设施方向发展 人们的娱乐 健康 教育等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 城市逐渐成为国家消费能力最强的区域 第三产业不断发展 逐渐超越第二产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 专题三文学与艺术中的历史 文化与时代的互动 角度1俄国近代现实主义作品的特点 典例1 2018 全国 卷 34 1836年 俄国著名戏剧家果戈里发表剧作 钦差大

16、臣 描写的是一名小官吏路过某偏僻小城 当地人们误把他当作钦差大臣而竞相巴结 行贿 该作品 A 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B 揭露了专制体制的腐朽C 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风格D 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解析 B1836年 俄国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之下 果戈里的 钦差大臣 通过对偏僻小城里的人对误被当作钦差大臣的小官吏的各种巴结的描写 讽刺了人们对权力的崇拜 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 B项正确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后才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A项错误 通过分析可知 果戈里的 钦差大臣 是对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的描写 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故C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对权力的崇拜 而非拜金 故D项错误 角度2早期殖民扩张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典例2 2018 全国 卷 42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 鲁滨逊漂流记 出版于1719年 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 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 渴望航海冒险 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 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 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 在一次航海途中 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 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