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0440893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 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B. 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C. 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 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社会大变革的局面,学术下移,“士”阶层崛起,他们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儒家尊礼,倡导恢复礼乐秩序;法家推崇中央集权,倡导变法,强调法治;道家从“道”这一本源出

2、发,强调无为而治,否定礼(“非礼”),认为“礼”是社会动荡的根源。这些争论反映出当时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其本质还是传统社会秩序渐趋崩溃在思想领域的反映,B项符合题意,故选B;A、C、D三项是表面现象,并非本质内涵,排除。2.中国古代的赦免制度源远流长,战国时秦国多次颁布赦免令,秦始皇在位期间多年不赦,两汉时期记录在案的大赦达140余次。这反映了A. 治国理念发生变化B. 君主专制逐步加强C. 法律制度日益完善D. 外儒内法成为主流【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秦始皇时期多年不赦、而两汉时期大赦达140余次,反映出两个朝代的治国理念发生了变化,即由法家主张的严刑峻法转变为儒家的宽厚仁慈治天下。

3、故答案为A项。多年不赦到多次大赦,不能反映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B项;赦免制度的变化不等同于法律制度的完善,排除C项;汉朝时期外儒内法政策中“内法”的含义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D项。3.王阳明指出:“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致良知”也就意味着在自觉的伦理行为中,去证实、肯定和扩展人的存在。王阳明的思想A.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范畴B.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C. 主张通过外在的规范维护秩序D. 突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致良知”即在自觉的伦理行为中,肯定人的存在,强调的是伦理的意志自觉原则,极大地突出了个体

4、的历史责任感以及道德的自我意识,故D项正确。王阳明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性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故A项错误。王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是强调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宰性,不是指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故B项错误。 “主张通过外在的规范维护秩序”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4.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 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B. 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C. 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D. 政府放松对思

5、想文化的控制【答案】C【解析】对比来看,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对人本身更为重视,与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有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对个人价值和地位有所要求,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这种价值观的出现并不能称为“风气败坏”,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B选项错误,这一时期西方民主思想还没有传入;D选项错误,这与历史事实不符。5.中国古代科技主要限于农业水利工程、时令、气象科技等,其他如机械、纺织、印刷等也有所发展,但都未能推动古代科技向近代转化。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 儒学长期处于正统地位B. 中国传统文化关注重点是人际与社会的和谐C. 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D. 小农

6、经济与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主要是和农业、手工业有关,由于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使得古代科技向近代转化缺乏动力。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对科技发展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不符合题干中“主要原因”的要求,排除A、B、C项。6.李白称赞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怳怳(同“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与这位书法家的字体一致的是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结合所学可知,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故D项正确;其中A项为篆书

7、,B项为隶书,C项为楷书,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7.郑板桥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画中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由此可知,该画的特点是注重写实注重意境借物抒情神韵意趣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郑板桥所作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画中,通过作诗描绘窗外萧萧竹声表达悲凉凄寒之感,体现了文人画写意表情的特点,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并非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故错误,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8.在美学论集中指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富贵荣华、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

8、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隐忍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这一论断A. 强调了明代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色彩B. 肯定了清代小说体现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C. 是对宋词元曲所反映时代特色的概括D. 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世俗化、大众化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明清小说,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隐忍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这表明清代的小说是对社会现实的描写、揭露和批判,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风格,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此时小说是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C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

9、的信息。故选B。【点睛】明清小说特点:明清时期,古典小说蓬勃发展起来,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众多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个生动复杂的故事。小说的内容,多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表达了人民的意愿。9.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D【解析】由“官腔”、“雅乐”、“盛世元

10、音”等词汇,可以看出昆曲被官府和贵族所重视,所以在重要的宫廷活动中常有昆曲演出,官府和宫廷主要代表了封建士大夫的欣赏层次和品味,江南地方郡邑大夫的活动也以昆曲显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说明昆曲流行的原因是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这体现了社会等级的分明,故选D而排除C;心学强调本心体悟和致良知,主张内心反省和自我领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而昆曲在明朝就流行了,所以排除B。名师点睛:本题体现出来的命题趋势是对传统文化的考查。戏曲集中国民族艺术之大成。自诞生以来,先辈艺人艰苦创业,历经以元代的杂剧、明代的昆曲、清代的京剧为代表的三大高峰期,它曾在相当一段时期(宋元至清末明初)几

11、乎独霸中国舞台。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以程式化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它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这就是说,戏曲不仅只属于东方,而且只属于中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土特产品”。既是“土特产品”,它必定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风格、中国魅力和中国气派。我们不应只把它看作一种艺术形态,透过它,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趣味、审美经验之演变;反过来,我们也可以从中国人审美趣味、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变化中,看到戏曲形态发生、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10.“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

12、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许多相通的地方”应包括A. 重视道德和教育作用B. 宣扬理性主义C. 代表新兴工商业者利益D. 强调个人自由【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孔子强调道德的力量和重视教育;古希腊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就是美德;故二者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A项正确。B项中的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宣扬的核心思想,不是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排除。C项符合苏格拉底,孔子则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排除。强调个人自由也不是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共同之处,排除D。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根据设问要求“许多相通的地方”,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紧扣设问,逐一分析选项即可得

13、出正确答案。11.当学者们继续实现学术复兴而政治家也正在把基督教世界的秩序改变为一种新的国家体系的时候,平民百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这充分说明A. 宗教改革冲击了基督教信仰B. 资产阶级思想占据主流C. 文艺复兴的影响局限于上层D. 理性主义时代业已到来【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学者们继续实现学术复兴”的时候应该是指文艺复兴时期,而“平民百姓的头脑仍然沉浸在中世纪历史的宗教氛围中”则说明平民百姓根本没有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故选C。题干说明平民百姓还深深的处在基督教信仰之中,故A的说法错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思想未占据主流,理性时代到来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故BD项不符

14、合史实,排除。1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反映了A. 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B. 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C.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D. 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主张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脱出来的弘扬人文主义精神的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两者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运动,反映了

15、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B正确;材料未体现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排除A;材料表明的是两个运动的进步性,不是局限,C错误;D项是材料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13.启蒙运动时期,某思想家提出“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立,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的理论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推崇。关于这位思想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 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B. 他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C. 他指出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D. 他认为人民有权推翻违反民意的统治者【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立,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可知是指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思想,其主张君主立宪制,故 B项正确。A项是指伏尔泰,C项是指康德,D项是指卢梭。故ACD三项排除。14.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 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B. 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C. 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 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答案】A【解析】这三人的天文学和物理学贡献对人类认知的推动作用,从不同的视角认识自然界,故A正确;相对论未得到科学实验验证,B项不适合爱因斯坦;“日心说”未推动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