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1章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一、文言文阅读(五)课件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0436922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4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1章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一、文言文阅读(五)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广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1章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一、文言文阅读(五)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广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1章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一、文言文阅读(五)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广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1章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一、文言文阅读(五)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广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1章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一、文言文阅读(五)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1章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一、文言文阅读(五)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第1章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一、文言文阅读(五)课件(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 五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解读 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该考点能力层级为C级 分析综合层级 就文言阅读而言 分析综合 能力 包括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等方面 其要求考生在通读文言文本的基础上 能够对文中相关信息和中心意思进行筛选辨析 归纳概括 这是对文言文本进行分析综合能力的体现 筛选文中的信息 是指文章里面包含的信息有主次之分 有类别之分 有情理之分等等 考生需根据要求进行辨别筛选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 指对文章的结构层次或内容要素能用简洁的语言浓缩表达 或者对给出的表达作出正误判断 中心意思

2、是文章的灵魂 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 概括中心意思是对全文作总体把握的关键 对应本考点的考题往往设为选择题 要求对选项中所表述的与文本内容相关的信息进行正误的判断 方法指引 1 要通读文本 答题前 要通读文本 对整个文本有总体的认识 理解全文内容 不能孤立地就选项分析选项 2 要将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 答题时务必要回到原文 把相关选项放回到上下文的语境中去解读 以揣摩人物的动机 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 在阅读时要抓住关键词语 正确辨析主次内容 以迅速排除次要枝节 筛选出必要的信息 同时 还要注意进行比较 排除掺杂其中的错误信息 仔细分析原文内容与选项之间信息的异同 才能判断其正误

3、 3 了解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 错误选项的设置是有一定规律的 夸大事实 偷换概念 以假乱真 无中生有 张冠李戴等 是最常见的错误选项设置逻辑 把握这些常见的方向 在判断选择是有意识地比较辨识 有助于准确答题 4 积累一些文体知识 文化常识 掌握 积累一些古代文体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 对准确理解文言文本 筛选信息 概括内容 分析综合很有帮助 知识梳理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1 称谓 1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 自称姓名或名 用于介绍或作传 称所厌恶 所轻视的人 2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 成年时 男20岁 女15岁 取字 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3 称号

4、号又叫别号 表号 名 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 名是由父亲或尊长取定 字是由自己取定 号 一般只用于自称 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4 称庙号与谥号 庙号是古代皇帝死后 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谥号是古代王侯将相 高级官吏 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 5 其他 如称斋名 称籍贯 称郡望 称官名 称爵名 称官地等 6 兼称 如 游褒禅山记 中 四人者 庐陵萧君圭君玉 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 安上纯父 前两人兼称籍贯 姓名及字 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 再称名和字 7 谦称 大致有以下几种 表示谦逊的态度 用于自称 如 愚 鄙 敝 卑 窃 臣 仆 等 古代帝王的自谦辞 有

5、孤 寡人 等 古代官吏的自谦辞 有 下官 末官 小吏 等 读书人的自谦辞 有 小生 晚生 晚学 等 不才 不佞 不肖 等 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 常用 家 舍 等谦辞 如 家父 家兄 等 舍 则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 前者如 寒舍 敝舍 后者如 舍弟 舍妹 舍侄 等 其他自谦辞还有 如 在下 小可 老朽 老夫 女子自称 妾 老和尚自称 老衲 8 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 也叫 尊称 大致有以下几种 对帝王的敬称有 万岁 圣上 圣驾 天子 陛下 等 驾 本指皇帝的车驾 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 于是用 驾 代称皇帝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 令 尊 贤 等 如 令尊 对方父亲 令

6、堂 对方母亲 令郎 对方的儿子 令爱 对方的女儿 尊驾 称对方 尊意 对方的意思 贤弟 称对方的弟弟 等 称谓前加 先 表示已死 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如称已死的皇帝为 先帝 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 先考 或 先父 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 先慈 或 先妣 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 先贤 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 君 子 公 足下 夫子 先生 大人 等 9 贱称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如 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 中的 竖子 又如 小子无所畏 何敢助妇语 孔雀东南飞 中的 小子 10 一些专属特殊称谓 对平民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 布衣 黔首 黎民 生民 庶民 黎庶 苍生 黎元 氓 等 职业的称谓

7、对一些以专门技艺为职业的人 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 如 师说 中的 师襄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 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 亲如兄弟的朋友叫 金兰之交 同生死 共患难的朋友叫 刎颈之交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 患难之交 情投意合 友谊深厚的朋友叫 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 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 布衣之交 辈分不同 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 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 形迹的朋友叫 忘形交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 君子交 心意相投 相知很深的朋友叫 神交 神交 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

8、不直接说出多少岁 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如 垂髫 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总角 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 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少女 束发 是男子十五岁 弱冠 是男子二十岁 成年 而立 是男子三十岁 不惑 是男子四十岁 知命 是男子五十岁 花甲 指六十岁 古稀 指七十岁 耄耋 指八九十岁 期颐 指一百岁 2 官职任免升降的常用词语 1 拜 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 除 拜官授职 授予官职 3 擢 提升官职 4 迁 调动官职 包括升级 降级 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升级叫 迁升 迁授 迁叙 降级叫 迁削 迁谪 左迁 平级转调叫 转迁 迁官 迁调 离职后调复原职叫 迁复 5

9、谪 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6 黜 罢 免 夺 都是免去官职 7 去 解除职务 其中有辞职 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 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 乞骸骨 致仕 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9 下车 新官刚上升 3 古代地理 1 中国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 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2 中华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 称 中华 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3 九州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 州名分别为 冀 兖 青 徐 扬 荆 豫 梁 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4 赤县 神州 古人把中国称作 赤县神州 5 中原 中土 中州 狭义的 中原 指今河南省一带 广义的 中原 指

10、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或指整个黄河流域 6 海内 四海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 故称国境之内为 海内 四海 指天下 全国 7 六合 上下和四方 泛指天下 8 八荒 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 犹称 天下 9 江东 江左 江表 江南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 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 可指南京一带 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即今苏南 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 江东 江左 即江东 古人以东为左 以西为右 江表 指长江以南地区 江南 是长江以南的总称 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10 山东 顾名思义 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 因 山东 之 山 可指崤山 华山 太行山

11、 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 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鸿门宴 中 沛公居山东时 贪于财货 的 山东 和 过秦论 中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的 山东 都是以崤山为标准的 山东 11 关中 所指范围不一 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 关中 12 百越 百粤 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 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13 山水阴阳 古代以山的南面 水的北面为 阳 以山的北面 水的南面为 阴 4 古代科举制度 1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形式 察举 察举有考察 推举的意思 又叫荐举 由侯国 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 选取人才 推荐给上级或中央 经过试用考核 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 贤良文

12、学 茂才等 征辟 征 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 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 再向朝廷推荐 2 科举科举是从隋代开始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从隋代至明清 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到明朝 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 共分四级 院试 即童生试 乡试 会试和殿试 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 以 四书 文句为题 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解释必须以朱熹 四书集注 为准 童生试也叫 童试 明代由提学官主持 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 包括县试 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 秀才 资格 方能进入府 州 县学学习 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应

13、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 举人 乡试第一名叫 解元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 因在春季举行 故又称 春闱 考试由礼部主持 皇帝任命正 副总裁 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 录取三百名为 贡士 第一名叫 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 皇帝在殿廷上 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 以定甲第 录取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 赐 进士及第 的称号 第一名称 状元 鼎元 第二名称 榜眼 第三名称 探花 二甲若干名 赐 进士出身 的称号 三甲若干名 赐 同进士出身 的称号 一 二 三甲统称 进士 殿试后录取进士 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 故而称 黄甲 金榜 因多由皇帝点定

14、俗称 皇榜 考中进士就称 金榜题名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应试未中的叫 落第 下第 登科 是及第的别称 也就是考中进士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 凡在乡 会 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 被称为 连中三元 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 同年 5 风俗礼仪 1 伯 孟 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 孟 是老大 仲 是老二 叔 是老三 季 是老四 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 伯 孟 仲 叔 季 表示排行 字的后面加 父 或 甫 字表示男性 构成男子字的全称 2 天干地支简称 干支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 组

15、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古人以此作为年 月 日 时的序号 这种 干支纪法 形成的一种历法 叫 干支历 3 十二生肖又称 属相 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 子为鼠 丑为牛 寅为虎 卯为兔 辰为龙 巳为蛇 午为马 未为羊 申为猴 酉为鸡 戌为狗 亥为猪 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 4 祭祀礼 牺牲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色纯为 牺 体全为 牲 三牲 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 羊 猪 后来也称鸡 鱼 猪为 三牲 一指夏 商 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 少牢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 牛 羊 豕 猪 三牲全备为 太牢 少牢只有羊 豕 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 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 天子祭祀社稷用 太牢

16、 诸侯祭祀用 少牢 5 礼仪 揖让 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 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 称为三揖 一为土揖 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 行礼时推手微向下 二为时揖 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 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 三为天揖 专用于同姓宾客 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一指禅让 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 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 拱手高举 自上而下 拱 古代的一种相见礼 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顿首 古时一种拜礼 为 九拜 之一 俗称 叩头 行礼时 头碰地即起 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 故称顿首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如官僚间的拜迎 拜送 民间的拜贺 拜望 拜别等 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 稽首 古代的拜礼 为 九拜 之一 行礼时 施礼者屈膝跪地 左手按右手 拱手于地 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 手在膝前 头在手后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 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后来 子拜父 拜天拜神 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 拜祖 拜庙 拜师 拜墓等 也都用此大礼 再拜 先后拜两次 表示礼节之隆重 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 再拜 以表示敬意 跪 两膝着地 挺直身子 臀不沾脚跟 以示庄重 坐 古代席地而坐 坐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