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题型2 史料实证类(鲁)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30436788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题型2 史料实证类(鲁)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题型2 史料实证类(鲁)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题型2 史料实证类(鲁)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题型2 史料实证类(鲁)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题型2 史料实证类(鲁)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题型2 史料实证类(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题型2 史料实证类(鲁)(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型2史料实证类一、文献史料1.史记记载:“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清代赵翼也说道:“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汉代此用人机制()A.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C.削弱了汉宗室贵族的势力D.使皇权受到外朝控制解析材料中“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表明汉朝重用外戚,削弱了汉宗室的力量,故C项正确。答案C2.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出处铭文元和四年壶元和四年(公元87年),江陵黄阳君作。宜子孙及酒食。吏人得之,致二千石永和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

2、)正月一日戊辰造钟,重斤。直(值)钱七千二百。宜用延熹钟延熹元年(公元158年)造作,成雷钟,廿二斤。直(值)钱二千四百。大吉富贵宜田家意长生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 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 D.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解析材料中的青铜器的铭文记载了生产时间、生产工匠、重量、价值等,反映了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高超,故C项正确。答案C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汉书武帝纪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后汉书左雄列传雄又上言:“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帝从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

3、举孝廉为郎。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解析“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符合孝廉的标准,可见与当初选官的标准有所背离,故D项正确。答案D4.下面是不同史籍对汉代经济状况的记载。由此可知,西汉时期()记载出处夫山西饶材、竹、谷、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旃裘,兖

4、、豫之漆丝絺纻盐铁论本议A.具备经济区域分工的基础B.实行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C.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繁荣D.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解析由材料“夫山西饶材、竹山东多鱼、盐江南出楠、梓”“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可知西汉时期已经出现经济区域分工,故A项正确。答案A5.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两种不同的叙述反映了()A.文字史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B.文献记录能够还原全部历史真相C.历史事实是由历史叙述呈现的D.历史真相因年

5、代久远而模糊不清解析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后晋处于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需要为新政权正名;新唐书成书于北宋,稳定的封建王朝需要稳定社会秩序,反对夺权,故两本典籍对“玄武门之变”的叙述带有主观色彩,故A项正确。答案A6.资治通鉴载唐僖宗乾符五年“诏以东都军储不足,贷商旅富人钱谷以供数月之费,仍赐空名殿中侍御史告身(委任状)五通(五份),监察御史告身十通,有能出家则助国稍多者赐之”。材料反映了唐代()A.商人的经济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B.商人在法律和政治上不再受到歧视C.政府意在推行打击富商大贾的政策D.政府开辟商人谋取官位的特殊渠道解析材料说明由于军队供给出现问题,对于商人出具钱谷的可以根据数量

6、不同任命官职,这一举措,开辟了商人谋取官位的特殊渠道,故D正确。答案D7.下表为关于唐代粮食贸易现象的记述。由此可知,唐代()记述出处杜甫在大病初愈后,友人王倚“遣人向市赊香粳,唤妇出房亲自馔”。全唐诗卷杜甫病后遇王倚饮赠歌江淮有商人“积米以待踊贵,图画为人持钱一千买米一斗,以悬于市”。唐国史补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保留有开元年间西州一户人家的家用账,其中记载“五月五日,六十斗面”。按照天宝二年交河郡市上的面价“白面一斗,上直钱三十八文。北庭面一斗,上直钱三十五文”,大致用铜钱六十文可买面将近两斗。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吐鲁番出土文书A.粮食贸易比较频繁B.粮食短缺导致粮价昂贵C.粮食的价格不稳定

7、D.政府严格控制粮食交易解析由材料“遣人向市赊香粳”“江淮有商人积米以待踊贵”“五月五日,六十斗面”可知唐代粮食贸易的频繁,故A项正确。答案A8.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抵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刘家港天妃宫通番事迹碑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总计布施钖(锡)兰山立佛等寺供养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两奉敕驾海舶入西洋封诸夷国人称三宝太监踪迹建文。明书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明史

8、A.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B.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C.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D.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解析材料中明书涉及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踪迹建文”,故材料内容不能认定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故A项错误;材料中明史涉及“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但不能认定郑和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故B项错误;四则材料都表明郑和是奉皇帝之命出海,故C项是材料中能被认可的史实,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仅能看出郑和远航外国,没有涉及郑和远航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故D项错误。答案C9.明太祖曾指出:“圣人之治天下,四海之内,皆为赤子,所以广一视同仁之心。朕君主华夷,抚御之道,远迩无间

9、。”(明太祖实录)明成祖朱棣也认为:“人性之善,蛮夷与中国无异夫好善恶恶,人情所同,岂间于华夷。”(明太宗实录)以下对史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古代史料中关于“夷夏之防”的记载有失公允B.明史籍中关于民族关系缓和的记载较为真实C.两部实录均意识到中原民族与夷族并无区别D.明朝统治者的民族观仍需其他史料加以印证解析明朝是一个漫长的封建王朝,“明朝统治者的民族观”不能因两位皇帝的观点而以偏概全,故D项正确。答案D10.明清宫藏闽台关系档案汇编中记载乾隆十八年(1753年)“拨运台湾米石接济漳泉二府”;乾隆二十二年“福州、泉州等府歉收酌拨台湾仓谷接济”。这些史料可以印证当时()A.闽台民间贸易活

10、跃 B.台湾隶属清廷管辖C.闽省自然灾害频繁 D.政府赈灾体制完善解析“拨运台湾米石接济漳泉二府”不属于民间贸易,故A项错误;“拨运台湾米石接济漳泉二府”、“乾隆二十二年福州、泉州等府歉收酌拨台湾仓谷接济”可以证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有两个关于中央对地方接济的事例,不能说明“灾害频繁”,故C项错误;材料中台湾地区只是用了“接济”,没有明确说明赈灾,无法得知赈灾体制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11.晚明文献记载:“今诸夷进贡方物,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尤极不堪,一着即破碎矣近来物值则工匠侵没于外,供亿(供应)则厨役剋减于内,狼子野心,且有谇语(责骂

11、)。谇语不已,且有挺白刃而相向者,甚非柔远之道也。”材料表明当时()A.闭关政策遭到内部质疑B.“海禁”政策出现较大松动C.“天朝上国”地位发生动摇D.传统对外政策弊端显现解析据材料“今诸夷进贡方物,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尤极不堪”说明朝贡贸易中的欺诈行为,其结果是“谇语不已,且有挺白刃而相向者”,说明对外贸易的弊端显露,故D项正确。答案D12.平津失守后,蒋介石曾对下令“应战”的决策颇有悔意。他在日记中写道:“倭寇随手而得平津,殊出意料之外。”对日外交似过于强硬,“如当时密允宋哲元准倭筑津石路,则至少可有一年时间展缓准备,亦较完密。此则余对于外交政策,一惟舆论是

12、从,而疏于远虑,自乱大谋之过也”。这表明()A.国民政府坚持对日妥协 B.平津失守完全可以避免C.民众舆论干扰抗战大局 D.国民政府反思备战政策解析“颇有悔意”等字眼意在强调国民政府是在对战争进行反思,即是在反思备战的政策,故D正确;国民政府未坚持对日妥协,排除A;平津失守不可以避免,排除B;民众舆论是促进而非干扰抗战大局,排除C。答案D13.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的神圣法规定:“火葬的柴薪不得用斧头削平,不得在死者之前放置没带药的饮料。”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A.带有比较浓厚的原始色彩B.落后于当时社会发展水平C.仍保留习惯法的某些特征D.力图显示氏族贵族的特权解析材料“神圣法”“火葬的柴薪不得

13、用斧头削平”“不得在死者之前放置没带药的饮料”说明十二铜表法带有原始宗教色彩,故A项正确。答案A二、实物史料14.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是重要的史料。下图器物可以佐证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B.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C.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D.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解析根据西周时期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可知周天子居于天下之中,体现出天下共主的地位,所以D项正确。答案D15.下图是秦青铜半两钱母范。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铸钱。此事例折射出的重大意义在于()A.对后世铸造工艺影响深远B.规范了铜钱的轻重和大小C.确立外圆内方的

14、钱币形制D.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材料反映出秦朝统一了全国货币样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正确;A、B、C不是最重大意义,排除。答案D16.下图为1971年陕西省礼泉出土的尉迟夫人墓志铭拓本,显示的部分文字为“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夫人苏氏墓志之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唐朝时设司徒管理地方藩镇B.当时唐朝社会盛行篆体书法字体C.尉迟是以少数民族部落命名的姓D.鄂国忠武公夫人是苏姓女子的爵号解析唐朝节度使管理藩镇,A项排除;篆体字盛行于秦汉以前,B项排除;尉迟是前秦时期鲜卑族崛起的一支部落,该部随孝文帝进入中原,以族名命名姓氏,C项正确;鄂国忠武公是尉迟恭(敬德)的爵号,此墓安葬的是其夫人,D项排除。答案C17.下图为南宋市担婴戏图,反映的重要信息是()A.草市深受百姓欢迎B.坊市界限已被打破C.朝廷对市禁的开放D.区域长途贩运发达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草市是指在离城市较远、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集市,跟题目中的“市”无关,故A项错误;北宋实现了坊市界限的打破,但题目中并未出现坊、市,故B项错误;根据图片,儿童嬉戏与商贩并存,表示朝廷对市禁的开放,故C项正确;区域长途贩运发达是在明清时期,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8.下侧截图出自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政治讽刺喜剧是,大臣,尖锐地揭露了当时英国政坛上的种种弊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