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板块提升练(一)--(附解析答案)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30436780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板块提升练(一)--(附解析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板块提升练(一)--(附解析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板块提升练(一)--(附解析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板块提升练(一)--(附解析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板块提升练(一)--(附解析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板块提升练(一)--(附解析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板块提升练(一)--(附解析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板块提升练(一)一、选择题1.(2019山东泰安模拟)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甚至连纣王之子武庚也被允许继续管理殷商遗民及部分地区。这表明西周初期()A.对古代帝王后裔的追封构成分封制的主要内容B.统治者对于前朝残余势力的威胁缺乏充分认识C.分封制中包含着对旧有地方势力的变相承认D.实行分封制有效地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解析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排除A。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西周对古代帝王后裔的分封是对旧有地方势力的变相承认,故C正确。分封制是扩大了西周统治区域,并非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

2、排除D。答案C2.(2018年4月浙江选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贵族政治,诸侯拥有世袭的独立的统治权,并非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材料也未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可排除A、B、C。分封制的基础是强调血缘关系的宗法制。故选项D正确。答案D3.(2019山东济宁模拟)关于商鞅变法,

3、历史上争议颇多。朱熹从儒家传统出发,评价商鞅的改革说:“欲致富强而已,无教化仁爱之本,所以为可罪也。”以下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为儒家传统所能接受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燔诗书而明法令”答案B4.(2019江苏单科,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解析根据材料“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可知,汉代出现了诸侯威胁中央的状况。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汉初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的离

4、心倾向增强,故选C项。实行察举制度有利于选拔人才,独尊儒家学说有利于思想统一,这两项措施都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项;全面推行郡县制度不符合汉初的实际情况,故排除D项。答案C5.(2019山东济南模拟)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文弱之风。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措施()A.均田制B.汉化政策C.新租调制D.三长制答案B6.(2019山东泰安一中模拟)三省六部制的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魏晋南北朝以尚书省为宰相机构,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宰相权力系统,再到北宋时期以中书门下

5、为宰相机构。这一演变反映了()A.相权集团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成为发展趋势C.通过调整相权结构以对抗皇权D.帝相共享决策权的机制逐渐完善解析中外朝的现象在汉代就已经出现,相权集团一直是外朝机构,故A错误;三省六部制解决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完整相权被一分为三,故B正确;三省六部制,相权结构得到调整,目的是分化相权,加强皇权,故C错误;中国古代相权不断削弱,丞相不享有决策权,故D错误。答案B7.(2019山东菏泽一中模拟)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写道:“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这主要反映了王安石()A.追求教育的实用性B.教育

6、立国的思想C.反对科举考试D.分科教育的思想解析从材料来看,王安石追求的是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即学以致用的思想,故A项说法正确。答案A8.(2018年4月浙江选考,5)元朝的大一统超越前代,其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治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省制。结合所学行省制的意义可知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选B。答案B9.(2019山东枣庄一中模拟)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7、在军机处“行走”的官员或为大学士,或为尚书,或为侍郎,同时兼理原官职。此后,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这表明()A.低级别官员已无权参预朝政B.军机大臣位高权重C.内阁地位已然被军机处取代D.内阁权力开始弱化解析材料中,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不能得出低级别官员无权参与朝政的结论,故A错误;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属于皇帝的侍从,B与史实不符,故B错误;大学士必须充任军机大臣才可参政,表明军机处已取代内阁的地位,故C正确;清朝内阁无实权,D与史实不符,故D错误。答案C10.(2019北京海淀区质检)据睡虎地秦简记载,在每年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评比耕牛,成绩优秀的,赏赐田啬夫

8、酒一壶,干肉十条,免除饲牛者一次更役,赏赐牛长资劳三十天;成绩低劣的,申斥田啬夫,罚饲牛者资劳两个月,如果用牛耕田,牛的腰围减瘦了,每减瘦一寸要笞打主事者十下。这一规定折射出()铁犁牛耕的推广和使用翻车的出现有利于耕作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秦朝经济管理直达基层A.B. C.D.答案C11(2019河北承德模拟)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出处铭文元和四年壶元和四年(公元87年),江陵黄阳君作。宜子孙及酒食。吏人得之,致二千石永和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正月一日戊展造钟,重斤。直(值)钱七千二百。宜用延熹钟延熹元年(公元158年)造作,成雷

9、钟,廿二斤。直(值)钱二千四百。大吉富贵宜田家意长生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D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解析材料中三个青铜器的铭文只是反映了壶、钟的制造情况及价值,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青铜器的生产情况,非盐铁官营、销售情况,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青铜器的铭文记载了生产时间、生产工匠、重量、价值等,反映了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高超,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赋税征收,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8海南单科,3)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A.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B.加剧了土地兼并C.适应了南方

10、深入开发需要D.刺激了人口南迁解析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得出耕作技术的进步,与土地兼并的加剧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可得出梯田适应了南方地形,推动南方的深入开发,故C项正确;材料人口南迁推动梯田的开垦,而不是开垦耕地刺激了人口南迁,因果颠倒了,故D项错误。答案C13.(2019山东济宁模拟)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

11、,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解析“城中东西市”表明“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表明商人结交长安权贵,官商勾结,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表明估客财力雄厚,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商人结交长安权贵,表明商人在政治上没有地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14.(2019山东聊城一中模拟)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

12、,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解析推广铁农具导致生产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与“东晋”等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在魏晋、唐朝后期官府组织的屯田主要表现是黄河流域战乱频繁,大量土地荒芜,与“江南”不相符,故B项错误;东晋、唐朝后期至五代都是战乱频繁的时期,统治者不会用减税这种方法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江南的开发与历史上魏晋时期、五代时期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有关,故D项正确。答案D15.(2019北京文综,14)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

13、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知县张咏下令毁百姓茶树、改种桑麻,以及要求百姓自己种菜可知,作为地方官员的知县反对百姓从事商业活动而要求其致力于农桑,这是宋代地方官员固守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表现,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知县反对百姓种茶获利,但并没有说明政府对茶叶实行垄断经营,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北宋商业发达,农副产品众多,故B项错误。材

14、料不能说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C16.(2019山东潍坊一中模拟)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材料信息主要体现的是:在扬州商人经营盐铁致富,购置房产,不再回归家乡。A、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与历史史实不符,也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正确答案选B。答案B17.(2019山东日照调研)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

15、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答案B18.(2019山东菏泽一模)春秋战国时期,士不但大量增多,而且大规模的自由流动,并形成自由结社、讲学的盛况,他们不再投奔王室或诸侯的采邑。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教育和文化逐渐下移B.“百家争鸣”局面正式形成C.知识分子超脱于现实D.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解析根据题干中“春秋战国时期,士不但大量增多,而且大规模的自由流动,并形成自由结社、讲学的盛况,他们不再投奔王室或诸侯的采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文化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故选A项;题干反映的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而不是正式形成,排除B项;当时的知识分子并没有超脱现实,排除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