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语文 高考冲刺二轮 --No.44 翻译题字字落实再强化(新高考新题型)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30436545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语文 高考冲刺二轮 --No.44 翻译题字字落实再强化(新高考新题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0语文 高考冲刺二轮 --No.44 翻译题字字落实再强化(新高考新题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0语文 高考冲刺二轮 --No.44 翻译题字字落实再强化(新高考新题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0语文 高考冲刺二轮 --No.44 翻译题字字落实再强化(新高考新题型)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0语文 高考冲刺二轮 --No.44 翻译题字字落实再强化(新高考新题型)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语文 高考冲刺二轮 --No.44 翻译题字字落实再强化(新高考新题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语文 高考冲刺二轮 --No.44 翻译题字字落实再强化(新高考新题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o.44翻译题字字落实再强化导致文言文翻译失分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考生随意翻译,仅仅是写出“大体”的意思,而没有得分点意识。所以,二轮复习中一定要强化字字落实的意识:在翻译之前,首先要标画出需要落实的各类词语,尤其是具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其次要观察句中是否有特殊句式,严格按其句式特征准确翻译;第三,还要通过理顺语境甚至全文协调好相关事理和语气,准确推断调整句意。最后,将上述各点依次落实到译文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一)隋书循吏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

2、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

3、礼遇之。 1.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5分)(2)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5分)解析(1)得分点:“素”,向来;“因”,借助;“数”,多次;“奇”,认为有奇才。(2)得分点:“疑滞”,犹豫拖延的事务;“辄”,总是;“评理”,评议处理。答案(1)那时齐王宇文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2)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是为(他们)评议处理。【参考译文】樊叔略,是陈留人,父亲樊欢,出仕东魏做南兖州刺史、阿阳侯。适逢高氏专权,樊欢密谋振

4、兴恢复朝廷纲常,被高氏杀害。樊叔略当时还是个孩子,就遭受了腐刑,发派到宫殿衙门做仆役。叔略身高九尺,精神气度不同一般,很是被高氏疑忌。樊叔略内心惶恐不安,于是就逃到关西(北周)。周太祖一见就认为他有才干,招用他在身边办事。不久之后,就授予他都督的官职,让他袭父爵为侯。几次升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宇文护被诛杀后,齐王宇文宪用他做园苑监。那时齐王宇文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建德五年,跟随周武帝讨伐北齐,叔略率领精锐部队,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因为战功被赐加上开府,进而封为清乡县公,食邑一千四百户。高祖接受禅让称帝,叔略位次升迁为上大将军

5、,提升爵位为安定郡公。在汴州多年,为官很有声誉。邺(北周都城)都民风不淳,号称是最难教化的,朝廷因为经叔略所治理的地方都很出名,调任他为相州刺史,政绩是当时的第一。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吏百姓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颂扬他的德政。从开始做司农,举凡农业耕作,叔略另外进行整治规划,都出人意料。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是为(他们)评议处理。叔略虽然没有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他深思后的独到见解,暗里与事理相合。樊叔略很受皇帝亲近信任,高颎、杨素也以礼相待。(二)宋史种谔传种谔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夏酋令内附,诜恐生事,欲弗纳,谔请纳之。夏人来索。诜问

6、所以报,谔曰:“必欲令,当以景询来易。”乃止。询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谔即以闻,诏转运使薛向及陆诜委谔招纳。谔不待报,悉起所部兵长驱而前,围其帐。名山惊,援枪欲斗,夷山呼曰:“兄已约降,何为如是?”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得酋领三百、户万五千、兵万人。从李宪出塞,收洮州,下东宜诸城,掩击至大河,斩首七千级。迁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徙鄜延副总管。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诜问所以报,谔曰:“必欲令,当以景询来易。”(5分)(2)

7、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5分)解析(1)关键词:“所以”,指“用话”“用方式”“如何”;“报”,指“回复”“答复”;“易”,指“交换”。(2)关键词:“示”,指“给看”;“举众”,指“率领众人”;“南”,名词用作动词,指“南归”“南行”“向南去”。答案(1)陆诜询问种谔用什么话来答复,种谔说:“(如果)一定要讨还令,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2)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参考译文】种谔字子正,因父亲恩荫多次升官至左藏库副使,延州守帅陆诜举荐他掌管青涧城。西夏酋长令归附,陆诜怕惹起事端,不打算接纳,种谔请求接纳他

8、。西夏派人来索要令。陆诜询问种谔用什么话来答复,种谔说:“(如果)一定要讨还令,就应当用景询来交换。”西夏人才停止要人。景询,是从中原逃亡到西夏去的人。西夏将领嵬名山部落在以前的绥州境内,他的弟弟夷山先归降,种谔派人通过嵬夷山来诱降嵬名山,用金盂贿赂他,嵬名山的手下小吏李文喜接受了金盂并答应归降,嵬名山却还不知道此事。种谔立即把此事奏明朝廷,皇帝诏令转运使薛向和陆诜委托种谔招纳嵬名山。种谔不等嵬名山答复,就发动他所统领的全部士兵长驱向前,包围嵬名山的军营。嵬名山惊慌,拿起枪想要作战,嵬夷山大喊道:“兄长已经相约投降,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李文喜于是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给嵬名山看,嵬名山丢掉枪哭泣,

9、于是率领众人跟从种谔南归。宋军获得三百酋长首领、一万五千户、一万兵士。种谔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洮州,攻占东宜等城市,乘敌不备进袭到黄河,斩杀敌军七千人。升任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泾州知州,又转任鄜延副总管。(三)资治通鉴汉纪永元十四年冬,十月,辛卯,诏立贵人邓氏为皇后。后辞让,不得已,然后即位。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自和帝之丧,邓骘兄弟常居禁中。骘不欲久在内,连求还第,太后许之。永初元年,封车骑将军,食邑万户,以定策功增三千户。骘辞让不获,遂避使者,辗转诣阙,上疏自陈。至于五六,乃许之。其夏,凉部畔羌援荡西州,诏骘与征西校尉任尚将五营及诸郡兵五万人,屯汉阳

10、以备羌。十一月,辛酉,诏邓骘还师,留任尚屯汉阳为诸军节度。四年,邓骘在位,颇能推进贤士,荐何熙等列于朝廷,又辟弘农杨震等置之幕府,天下称之。骘子侍中凤,尝与尚书郎张龛书,属郎中马融宜在台阁。又中郎将任尚尝遗凤马,后尚坐断盗军粮,槛车征诣廷尉,凤惧事泄,先自首于骘。骘畏太后,遂髡妻及凤以谢,天下称之。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骘辞让不获,遂避使者,辗转诣阙,上疏自陈。(5分)(2)后尚坐断盗军粮,槛车征诣廷尉,凤惧事泄,先自首于骘。(5分)解析翻译时需要注意得分点:(1) “辞让”,推辞谦让;“诣”,前往;“自陈”,陈述自己的请求。(2)“坐”,因获罪;“自首于骘”,

11、状语后置句,“于骘自首”。文言文翻译最主要的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答案(1)邓骘推辞谦让但未获批准,于是他躲开朝廷的使者,辗转前往皇宫,上书陈述自己的请求。(2)后来任尚因克扣盗窃军粮获罪,被朝廷用囚车押着送交廷尉审理,邓凤害怕事情泄露,先向邓骘自首。【参考译文】永元十四年冬季,十月辛卯日,汉和帝下诏立邓贵人为皇后。邓贵人表示推辞,不得已,之后才即位。汉和帝每当想要给邓氏家族封官加爵时,邓皇后总是苦苦哀求表示谦让,因此在和帝生前,他的哥哥邓骘的官职都没有超过虎贲中郎将。自从和帝驾崩之后,邓骘兄弟一直住在皇宫里。邓骘不愿长久住在宫中,一再请

12、求回家,太后答应了这件事。永初元年,邓骘被封为车骑将军,享有一万户的食邑,因协助册立皇帝有功,增加三千户。邓骘推辞谦让但未获批准,于是他躲开朝廷的使者,辗转前往皇宫,上书陈述自己的请求。多达五六次,邓太后这才应允。这年夏天,凉部反叛的羌人使西州动荡不安,诏书命令邓骘和征西校尉任尚率领五营士兵及各郡士兵共五万人,驻扎汉阳,以防备羌军进攻。十一月辛酉日,邓太后下诏,命邓骘班师回朝,留下任尚驻扎汉阳,负责各军的调度。永初四年,邓骘身居大将军之位,颇能推举贤能人才,他推荐何熙等人进入朝廷任职,还征召弘农人杨震等做自己的幕僚,受到天下人的称赞。邓骘的儿子侍中邓凤,曾经给尚书郎张龛写信,叮嘱他郎中马融应在

13、尚书之列。另外中郎将任尚曾经送给邓凤马匹,后来任尚因克扣盗窃军粮获罪,被朝廷用囚车押着送交廷尉审理,邓凤害怕事情泄露,先向邓骘自首。邓骘畏惧太后,于是剃去妻子及邓凤的头发向朝廷谢罪,天下人都称赞他。(四)魏书张蒲传张蒲,字玄则,河内修武人。蒲少有父风,颇涉文史,以端谨见知,为慕容宝阳平、河间二郡太守,尚书左丞。泰常初,丁零翟猛雀驱逼吏民入白涧山,谋为大逆。诏蒲与冀州刺史长孙道生等往讨。道生等以大兵击之,蒲曰:“良民所以从猛雀者,非乐乱而为,皆逼凶威,强服之耳。今若直以大军临之,吏民虽欲返善,其道无由。又惧诛夷,必并势而距官军,然后入山恃阻,诳惑愚民,其变未易图也。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与猛雀同

14、谋者无坐,则民必喜而俱降矣。”道生甚以为然,具以奏闻。太宗诏蒲军前慰喻。乃下数千家,还其本属,蒲皆安集之。猛雀与亲党百余人奔逃。蒲与道生等追斩猛雀首,送京师。世祖即位,以蒲清贫,妻子衣食不给,乃出为相州刺史。扶弱抑强,进善黜恶,教化大行。始光三年卒于州,年七十二。吏民痛惜之。蒲在谋臣之列,屡出为将,朝廷清论,常为称首。赠平东将军、广平公,谥曰文恭。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与猛雀同谋者无坐,则民必喜而俱降矣。(5分)(2)蒲在谋臣之列,屡出为将,朝廷清论,常为称首。(5分)解析(1)关键点:喻,劝告;“民不与猛雀同谋者”是定语后置句,译为“不与

15、猛雀同谋的百姓”;无坐,无罪。(2)关键点:屡,多次;为,担任;称首,第一。答案(1)不如先派遣使者劝告百姓,使不与猛雀同谋的百姓无罪,那么百姓一定欢喜而都投降啊!(2)张蒲属于谋臣的行列,多次出任将帅,朝廷公论,常为第一。【参考译文】张蒲,字玄则,河内修武人。张蒲年轻时有父亲的风范,略微涉猎文史,因端正谨慎被赏识,担任慕容宝阳平、河间二郡的太守,尚书左丞。泰常初年,丁零翟猛雀逼迫官民进入白涧山,图谋反叛。诏令张蒲与冀州刺史长孙道生等前往讨伐。道生等打算直接用军队攻打,张蒲说:“百姓跟从猛雀的原因,并不是出自内心,而是被威胁逼迫,勉强服从他罢了。现在如果直接用大军攻打,官民虽想重返善道,却无路

16、可走。又惧怕诛杀,一定聚集势力抵抗朝廷的军队,然后入山倚仗险阻,欺骗迷惑无知的百姓,这场变乱就难以处理了。不如先派遣使者劝告百姓,使不与猛雀同谋的百姓无罪,那么百姓一定欢喜而都投降啊!”道生以为很有道理,详细地向皇上报告。太宗诏令张蒲到前沿阵地抚慰晓喻。于是有几千家投降,返回他们的本部,张蒲使他们都安定和睦。翟猛雀与亲信一百多人奔逃。张蒲与道生等追击斩杀了翟猛雀,将首级送往京城。世祖即位后,因张蒲清寒贫苦,妻子儿女衣食匮乏,就使他出任相州刺史。扶弱抑强,进用善人罢黜奸恶,政教风化普遍推行。始光三年在州中去世,终年七十二岁。官员和百姓为他感到痛心惋惜。张蒲属于谋臣的行列,多次出任将帅,朝廷公论,常为第一。被追赠平东将军、广平公,谥号为文恭。(五)明史马理传马理,字伯循,三原人。同里尚书王恕家居,讲学著书,理从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