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专题十一 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鲁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30436500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8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专题十一 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鲁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专题十一 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鲁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专题十一 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鲁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专题十一 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鲁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专题十一 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鲁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专题十一 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 历史 高考冲刺二轮 --专题十一 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鲁(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考点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1.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自由资本主义政策的失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过剩”;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过度、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因素共同导致。(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严重。(3)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国家干预经济的开始罗斯福新政(1)背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引发了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2)

2、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措施:整顿财政和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以工代赈;实行国家福利制度。(4)影响:使美国暂时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的新调整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混合经济”;建立“福利国家”制度。(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2.罗斯福新政和胡佛“自愿联合政策”

3、反危机措施的异同(1)共同点:都实行联邦政府的救济;都由联邦政府资助濒于破产的工业和农业;都由联邦政府管制对外贸易。(2)不同点罗斯福新政胡佛反危机政策救济对象“被遗忘”的中下层民众大资产者、大农场主谁来救济联邦政府主持救济地方政府、州政府及企业自行救济救济措施以工代赈,举办并扩大公共工程规模;全面整顿工农业缩小公共工程规模,单纯性救济;局部调整工农业金融改革平衡预算,废除金本位,全面整顿金融财政赤字财政,保留金本位,局部调整金融财政政府职能改变管理体制,扩大政府干预职能管理体制不变,减少政府干预3.罗斯福新政体现出的新趋势、新特点(1)开辟经济新模式: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

4、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2)增强社会信任:实行资产阶级民主范围内的国家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摆脱了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创立新机构,比如民间资源保护队、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提供工作岗位,发放救济工资。为就业者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如规定工作时间和最低工资。为失去工作能力的老人和残疾人提供社会保障,运用政府财政手段,保障全体公民的最低生活水平。(4)扩大政府职能:由于政府通过国会新的立法对美国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前所未有的干预,从而大大扩大了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5)形成新的经济思想:

5、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在罗斯福新政中被大规模运用,新的经济指导思想确立。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迅速蔓延,北美、西欧、日本受到了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中国、印度、西亚、拉美也受到冲击。这表明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A.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B.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C.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D.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答案D2.美国学者洛克滕堡在罗斯福与新政一书中称:“在三十年代,美国的财政中心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纽约的股票交易所不能再像私人俱乐部那样活动,必须受国家监督。”这标志着()A.垄断资本无法继续控制美国政治B.垄断资本主义时

6、代已终结C.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D.罗斯福新政取得巨大成功答案C考点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实践1.探索的基本历程(1)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社会劳动:强制劳动。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2)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特点:利

7、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3)回归“理想”的探索:“斯大林模式”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主要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与专制。(4)破除“斯大林模式”的调整: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2.多角度看待新

8、经济政策的特点(1)从阶级关系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寻求社会主义经济与小农经济的结合点,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工农联盟奠定新的经济基础。(2)从管理体制的角度看:新经济政策意味着一种主要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和经济核算制作为经济杠杆的新管理体制。(3)从经济运行机制的角度看:新经济政策意味着摒弃了由国家直接组织生产和分配产品的经济形态,走上了由国家有计划地调节市场的商品经济形态。(4)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角度看: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径,即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利用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新道路。3.对苏俄(联)探索中农业三大举措的历史评价(1)战时共产主

9、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是为了适应当时战争的特殊需要而采取的非常措施,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后期引发严重经济、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中的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行,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以支援重工业发展,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总值滑坡,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4.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10、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5)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轻易改变改革的方向。(6)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处理好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特别要保持政治的稳定。1.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的一个法令称:“如无供给委员会的证明而私自运输、买卖产品者,应当没收全部财产,判处三年以上的监禁,并强迫其劳动。”这一做法造成()A.物价高涨,只能凭证供应物资B.劳动力减少,工业化受到阻碍C.政府加强干预,计划经济形成D.产能低下,只好引进西方资

11、金答案A2.据历史记载,19211923年,苏俄(联)多数电影院恢复放映,单是莫斯科一地,电影院的数量就从10家增加到50家,看电影成为市民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这表明当时苏俄(联)A.计划经济取代了新经济政策B.经济和社会重新焕发了活力C.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社会主义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解析据题干材料“看电影成为市民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反映出经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经济和社会重新焕发了活力,故选B项。苏俄(联)实行计划经济是在1924年以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A项;C项是1937年苏联二五计划完成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C项;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出现在二战以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D项

12、。答案B考向一危机与机遇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能力认知(1)以数据表格方式呈现美国工人的工资变化情况,考查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影响。(2)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电影业盛行的艺术风格为切入点,考查经济大危机影响下民众的心理变化。(3)以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主要方式为切入点,考查胡佛采取干预经济的主要措施。(4)以美国国会通过退休养老金法案和失业保险制度为切入点,考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考题例证1】 (2018全国卷,34)据下表可知,当时美国()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烟煤业12.319.1金

13、属矿业6.618.3制造业7.211.3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关联主干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寻找题眼理解史料中“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所反映的经济危机影响问题 错点诊断1933年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工资最低标准;产业结构调整是罗斯福新政的举措;付给工人工资的是资本家,不是政府答案C备考导向拓展教材宽度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挖掘认知深度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

14、节机制中的作用(1)政治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也使美国总统的行政权力急剧膨胀。(2)经济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初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社会保障机制上: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开始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感悟核心素养唯物史观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这种调整适应了当时美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使经济逐渐走出危机的阴影,促进了美国经济的

15、恢复与发展。考向二从“理想”到“现实”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能力认知(1)以苏联早期矿山允许外国公司投资经营为切入点,考查苏联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2)引入俄国学者有关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的评论,考查新经济政策与中国80年代经济改革的相同点。【考题例证2】 (2014全国卷,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关联主干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思想寻找题眼解题关键理解题干中两个钾矿矿井的经营方针的特点与新经济政策的内在联系 错点诊断苏联具备基本的技术基础;两个钾矿矿井是按照国家计划建设的,苏联高度集中的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