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语文 高考冲刺二轮 --NO.14 语言文字运用5 +散文阅读1+古代诗歌阅读1+作文审题1(新高考新题型)--(附解析)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30436471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语文 高考冲刺二轮 --NO.14 语言文字运用5 +散文阅读1+古代诗歌阅读1+作文审题1(新高考新题型)--(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语文 高考冲刺二轮 --NO.14 语言文字运用5 +散文阅读1+古代诗歌阅读1+作文审题1(新高考新题型)--(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语文 高考冲刺二轮 --NO.14 语言文字运用5 +散文阅读1+古代诗歌阅读1+作文审题1(新高考新题型)--(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语文 高考冲刺二轮 --NO.14 语言文字运用5 +散文阅读1+古代诗歌阅读1+作文审题1(新高考新题型)--(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语文 高考冲刺二轮 --NO.14 语言文字运用5 +散文阅读1+古代诗歌阅读1+作文审题1(新高考新题型)--(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语文 高考冲刺二轮 --NO.14 语言文字运用5 +散文阅读1+古代诗歌阅读1+作文审题1(新高考新题型)--(附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文字运用5 散文阅读1古代诗歌阅读1作文审题1(共54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阅读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地把读者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_中,()。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_的秘籍,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潜移默化中悟出不可_的韵律。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面前_,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下惊诧莫名我知道大师们在云霄注视着后人,他们虽然灿烂但已经凝固;今人虽然暗淡,但我们年轻。作为阅读者的我们,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蝴蝶。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迸

2、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角斗掌门人言传顶礼膜拜B.角斗掌舵人道破焚香礼拜C.角逐掌门人道破顶礼膜拜D.角逐掌舵人言传焚香礼拜解析角斗:争斗。角逐:比赛竞争。语境是说阅读中读者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一直在相互斗争,而没有比赛的意思,所以用“角斗”。掌门人:多指在某方面某领域的带头人或权威人士。掌舵人:指在所处的领域或者群体里面最有资格决定方向的人,掌握方向的决策者。语境是握有秘籍的人,应指的是“掌门人”。言传:用话语表达出来。道破:说出真相或真理。语境强调的是不能用语言表达描绘出来,而不是不能表达出来。顶礼膜拜:佛教徒的最高敬礼。合掌举过头,

3、然后跪下用头来叩人的脚。比喻对人特别恭敬或极端崇拜(现多含贬义)。符合语境。焚香礼拜:焚香,点燃香火。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答案A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最终思维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B.我们常常笑到最后,但思维最终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C.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最终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D.我们常常笑到最后,但思维最终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解析根据下文的转折关系推断,应该强调的是读者在与作者的争辩中败下阵来,由此可以排除B、D两项; “思维”前置加以强调,故可以排除A。答案C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4、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为阅读者的我们,我们还处在不断生命蜕变之中。B.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不断蜕变之中。C.作为阅读者,还处在我们生命不断蜕变之中。D.作为阅读者的我们,还处在我们生命不断蜕变之中。解析本题可以从分析句子成分的角度入手作答,成分赘余。答案B4.下面是某学生递交的一份检讨书,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找出五处不当之处并修改。(5分)检讨书尊敬的老师:您的批评教育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一贯的表现的确是差强人意,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请老师务必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努力改正错误,做一个合格的高中生。从今以后,我会好学上进,向优秀同学看齐;热爱集体

5、,多问津班级事务。以上这些我保证做到,不信您就走着瞧。您的学生年月日答案 删除“一直以来”或“一贯”;“差强人意”改为“不令人满意”;删除“务必”;“问津”改为“关心”;“不信您就走着瞧”改为“您就看我的表现吧”。5.我国每一个传统佳节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参照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另选两个我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思考其有代表性的习俗,仿写句子,保证前后语意连贯。(6分)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组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6、答案(示例)唯在端午,大江南北,同观千帆竞发或在春节,将一只只饺子,包成绵亘千古的和和美美与快快乐乐唯在重阳,长城内外,共插一枝茱萸或在除夕,将一串串鞭炮,爆出千年不变的美美满满与平平安安二、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5分)草帽面宋梅花甘城的这个夏天,确实热得古怪。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稀奇事:在甘城小学旁的一条小巷内,来了个卖热面的,卖的是普通的葱花肉丝面,可人人都说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面的香味。常常凌晨两三点了,还有很多人坐在那里吃的吃、等的等,像好久没吃东西了。随后再有人来,就找个地方,或站或坐,边聊边等。卖汤面的小摊主,推着板车,每天晚上十点准时到来。板车篷架上

7、挂着一张旧招牌,写着三个并不漂亮的毛笔字“草帽面”。小摊主的头上总是戴着一顶草帽,从没摘下来过,像是他做生意的象征。要吃面的人很快就排队了。吃草帽面,好像成了这个夏天的一种时尚。就是那些在酒馆茶馆刚出来的人,也往往会相约一句:“走,吃草帽面去!”无论吃面的队排得多长,卖面的师傅总是不紧不慢、不吭一声、一碗一碗地细心配料。他卖的面条,不是超市里卖的机器面,而是手工制作的碱水面,一天就准备那么多。卖完后就大声说:“面没了!”语气中含着三分遗憾和五分歉意。后面的人听了,只能摇摇头,等明天晚上早点儿来吃了。在他们心里,草帽面比大闸蟹还要好吃,还要香。那头有个摆摊烤羊肉串儿的,看见草帽面生意火爆,非常羡

8、慕。烤羊肉串儿的悄悄观察了好几天,不久便也卖起热面来。并且做了个漂亮的大招牌,人们只要经过那条巷口,就能看到“草帽面”三个金色大字。小巷似乎更热闹了。烤羊肉串儿的很快就尝到卖草帽面的甜头。可好景不长,到他跟前吃面的人就越来越少。那些人宁愿排队,也要等那个老摊的热面吃。烤羊肉串儿的就纳闷了。他悄悄地拉住一个老吃面的人问:“为何人们都爱吃他的面?我的面条无论是材料还是做法,都和他做得差不多啊!”那人仔细打量了他一番后说:“因为你的头上没戴草帽啊!”“啥?这怎么说?都是草帽面,跟戴不戴草帽有什么关系呢?”那人望了望那顶“草帽”说:“关系可大了。你知道吗?他是个复员军人,在部队是炊事班班长。有一次抗洪

9、抢险,为了解救被困的群众,他被洪水冲走,幸亏被一块大石头挡住,才保住性命。可他的一块头皮,却被什么东西旋走了,从此留下一个很难看的大疤。为了家人,为了不给国家增加负担,他才晚上出来卖汤面。很多人去吃他的热面,除了面好吃,主要就是冲着他头上的那顶草帽啊!”三天后,烤羊肉串儿的老板又出摊了。不过不是卖热面,而是照旧烤羊肉串儿。只是在他身后,多放了些小塑料凳。很多要排队的人,都可以坐在他这儿等着吃草帽面。渐渐地,烤羊肉串儿的生意也给带动起来了。(选自2018年3月24日808故事网,有改动)6.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三段“小摊主的头上总是戴着一顶草帽

10、,从没摘下来过”一句埋下伏笔,倒数第二段“从此留下一个很难看的大疤”与其照应。B.第四段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吃草帽面的场面,作者通过两句典型的语言描写,分别展现了草帽面食客与小摊主真实的心理活动。C.作品中烤羊肉串儿的老板是一个转变人物,面对草帽面的走俏,先后经历了“羡慕纳闷嫉妒仇恨敬佩”的心理过程。D.开头渲染草帽面的火爆场面,为交代草帽面火爆原因埋下伏笔;后文通过一个老吃面的人之口,解开其中之谜,令人疑窦大开。解析C项,“嫉妒仇恨”无中生有。答案C7.在草帽面食客心里,草帽面比大闸蟹还要好吃还要香,这是为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回答。(6分)答案草帽面手工制作,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面的香味,吻

11、合了人们的怀旧心理。草帽面是一位富有牺牲精神的伤残军人制作的,包含着人们对军人奉献精神的敬重。8.作品中卖汤面的小摊主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案具有牺牲精神。他在一次抗洪抢险中头皮受伤,留下一处很难看的大疤。勇于承担家庭责任。为保障家人的尊严和正常生活的开销,他每天晚上十点到小学旁的一条小巷内卖热面。自食其力。复员后,他靠自己的劳动解决家人用度,不向国家伸手。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闻科诏勉诸子辛弃疾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注】梅福:汉代正统儒生,敢于针砭时弊,直言不

12、讳。仇香:东汉官吏仇览的别名。他做王涣主簿,用礼法严格要求自己;妻子儿女有过失,他就脱帽自责。后来被称为方正之人。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是诗人得知朝廷发布关于科举考试的诏令后,为勉励儿子们而写,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儿子们的期望。B.首句点明考试时间定在当年秋季,备考时间已经不多;次句希望儿子们抓紧时间,一目十行,提高效率。C.第七句对儿子们寄予了厚望,祝愿儿子们在当年的考试中能顺利入选,第二年再去参加吏部的选拔考试。D.最后一句希望儿子们在通过吏部选拔后,要像汉代的梅福、仇香那样从严要求自己,做正直敢言的好官。解析B项,第二句中的“天书”指皇帝的命令,整句诗是说

13、皇帝关于科举考试的诏令已经颁布了多次。答案B10.请从表达技巧和情感抒发两个方面对颔联进行简要赏析。(6分)答案表达技巧:化用孔子“韦编三绝”的典故和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灵活巧妙。情感抒发:勉励孩子们要学习孔子刻苦读书的精神,告诫他们只有博览群书,把书读透,才能文思泉涌,写出好文章来。看似言短,其实情深,表达了望子成龙的深情。四、作文审题(10分)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

14、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这封感动中国的遗书是抗日烈士赵一曼赴刑场前给儿子的绝笔信。寥寥150多字,有家国情怀、忠贞信仰、无畏气概、慈母大爱、不言之教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写作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是赵一曼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信,然后分析信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忠贞信仰、无畏气概、慈母大爱、不言之教”等优秀品质,要求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认识,注意选取关键词,重点要建立联系,如从母爱的角度立意,可以选“慈母大爱”和“忠贞信仰”,立意为“最大的爱是教育子女成人和对忠贞的信仰”;从“爱国”的角度可以选“家国情怀”“无畏气概”,立意为“舍家为国,无悔无畏”,总之要让选择的词语建立联系。行文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述,论述时注意从革命先烈的精神在当代的意义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挖掘,使文章深刻,也可抓住什么是对子女真正的爱这一热点话题进行论述。10实 用 文 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