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西方音乐史传统的持久价值.doc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0430447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西方音乐史传统的持久价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研究西方音乐史传统的持久价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研究西方音乐史传统的持久价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究西方音乐史传统的持久价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西方音乐史传统的持久价值.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研究西方音乐史传统的持久价值 2020年4月 研究西方音乐史传统的持久价值 本文关键词:音乐史,持久,传统,价值,研究 研究西方音乐史传统的持久价值 本文简介:ReturntotheTraditionalStudyonWesternMusicHistory西方音乐史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音乐研究领域,是19世纪西方音乐学学科建设的起点与基础。传统的西方音乐史研究以音乐作品、表演、接受和音乐批评为对象,具体采用手稿解读、古文字学、语文学、风格批评、历 研究西方音乐史传统的持久价值 本文内容:Return to the Traditional Study on Western Music Hist

2、ory西方音乐史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音乐研究领域, 是19世纪西方音乐学学科建设的起点与基础。传统的西方音乐史研究以音乐作品、表演、接受和音乐批评为对象, 具体采用手稿解读、古文字学、语文学、风格批评、历史编纂、音乐分析和图像学等研究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它在中国的发展业已取得长足进步。然而, 我国的西方音乐史研究始终面临艰巨挑战, 在中国音乐学研究的整体氛围中显示出特殊的难度。这一境况的形成, 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语言、史料、研究方法和学术信息的限制, 另一方面也同来自音乐学其他领域的冲击和挑战密切相关。今日的西方音乐史研究, 一方面同其他学科的嫁接与融合成为常态, 另一方面又因人

3、们对音乐历史的持续探索和各种新发现表现出明显的回归趋势。这种回归并非重新回到传统的研究范畴、观念和方法中去, 而是基于当代的文化需求对它们重新加以利用和强调。笔者对这一回归趋势给予关注, 力图发现传统的研究观念和方法对当代音乐史研究的特殊意义。本文将从西方音乐史研究的音乐和史料这两个基础因素出发, 继而以重回书斋、原创研究、阐释与批评、教育培养四个方面探讨西方音乐史研究传统的持久价值。事实上, 在20世纪80年代后, 传统的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式微是一个音乐学领域的全球现象。 (1) 人们希望摆脱以艺术审美与风格界定为目标的音乐史研究, 并且对西方和艺术音乐等传统概念展开反思和批判。民族音乐学家们

4、将音乐视为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现象, 在扞卫多元文化和独立表达的旗帜下彻底颠覆西方音乐的优越性。对于特定族群音乐的田野调查以及对现当代音乐的密切关注, 使得大多数研究者对西方音乐的历史研究失去兴趣。这一传统学科的从业人数有所缩减, 并且在其内部发生了重大的研究转向。新音乐学自80年代末的兴起, 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实证主义为主的音乐史研究的否定和批判。它主张将音乐研究同蓬勃兴起的人类学、社会学、文化研究、性别研究, 以及历史与哲学领域取得的新成果广泛联系, 充分开拓音乐学研究的多元视角与新方向。尽管如此, 传统的西方音乐史研究并未在一片革新浪潮中走向没落。新世纪以来, 西方音乐史研究者在音乐传记、手稿

5、研究、音乐接受史、音乐话题研究和音乐哲学诸领域取得的成果, 不断证明了这一学科方向在当今时代的崭新价值与持续有效性。音乐与史料西方音乐史研究始终围绕着音乐和史料这两个基本因素加以展开。 (2) 就音乐而言, 当今的音乐文化发展丰富多元, 早已超越了西方艺术音乐的范畴。多媒体和录音技术的革新使人类的音乐生活空前活跃, 推动并促成音乐同其他文化领域的广泛融合。这种趋势不仅带来了包括流行音乐和严肃音乐在内的当代音乐的繁荣, 更激起人们对历史音乐和世界音乐的强烈兴趣。在过去三十年中, 古典音乐领域对历史音乐的挖掘和仿古演出, 成为新时代的音乐景观和市场标志。不同地域的传统音乐同流行音乐的结合, 则引领

6、音乐时尚走向对多元文化的综合体验。在这样的音乐环境中, 西方音乐史的研究者们面对空前复杂的研究对象, 拥有了更加多样的课题选择。学者们对久远的历史音乐的挖掘和研究成为显着趋势, 并将古乐复兴视为一种学术使命。它提高了音乐研究者在现实音乐生活中的参与度, 促使大众的欣赏趣味再次转向历史。对于古典和传统音乐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传播研究, 成为学者们关注的另一个研究范畴。它有助于将音乐历史研究同当代文化紧密联系起来, 有效扩充了西方音乐史研究的时间跨度和地域范畴。史料作为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另一个基础因素在学者们的眼中司空见惯。然而, 自20世纪冷战结束以来, 当人们的文化与学术交流日益通畅时, 有关音乐

7、的新史料不断涌现, 在很多方面填补或更新了人们的历史认知和音乐理解。面对更加丰富的研究材料, 学者们再次展开基础性的历史研究工作, 而传统的西方音乐研究方法则继续发挥作用。这使得人们普遍认识到, 传统研究方法的持续有效性是由具体的研究对象所决定。音乐历史研究是一个传统与前卫并存的学术领域, 并不由某种特定的研究潮流所主导。 (3) 例如, 在针对新挖掘的音乐手稿的研究中, 人们继续采用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整理、解读和分析材料。尽管这些方法因为历经百年而显陈旧, 可它们在基础研究中发挥的效用却无可替代。另一方面, 当人们在新的研究观念的引导下对音乐的文化语境日益关注时, 音乐史料的范畴也随之增大。

8、有关音乐人物、事件和现象的史料收集已经从传统的书信、笔记、评论、回忆录等扩充到经营账目、广告招贴、票房记录、历史地图、社团年表、个人履历、历史乐器、演出场所和数据库信息等更为广泛的范畴。这使得学者们对传统研究对象重新审视和思考, 从更为多元的视角对它们予以补充和更新, 甚至彻底颠覆以往的观念和结论。庞大而丰厚的史料为西方音乐史研究提供了向前发展的充分可能, 更将基于音乐历史的跨领域、跨学科的综合文化研究确立为一种新常态。重回书斋传统的历史研究一贯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书斋里的研究项目, 西方音乐史也不例外。随着20世纪中叶民族音乐学的兴起, 民族音乐学家们越发对书斋式的研究持批判态度, 认为这种足不

9、出户的研究状态陈旧过时, 无法满足针对鲜活生动的音乐文化现象的研究需要。然而, 当音乐的历史文化信息随着田野调查的普及和深化大量积累时, 音乐研究者们则需要再度回到书斋, 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思考。民族音乐学者对诸多音乐文化个案的研究往往止于采集、记录和描述, 而深入的文化思考却往往被忽略或在整个研究中显得微不足道。 (4) 相对而言, 西方音乐史的研究者们在方法革新和研究争论上远没有民族音乐学界那般活跃和激烈。他们更加乐于从历史的角度审视那些五花八门的研究成果, 不断思考音乐文化的内在成因和思想线索。音乐历史的研究者较之民族音乐学者往往缄默许多。这或许正是不同学科对研究者群体思维与个性

10、的影响结果。当代的音乐学研究者应该重回书斋, 认真面对日益积累起来的音乐信息和文化史料。首先, 以接受者的身份聆听音乐录音并对其进行选择、分析和评价, 成为音乐学者的一项基础工作。音乐学研究离不开对具体音响的分析和判断, 而这项任务并非在各种表演场所就能进行, 恰恰需要研究者在安静而私密的环境中予以完成。当今的音响录制技术对于音乐的采集、复原和分析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它使得各种声学指标的统计成为可能, 有助于学者们对音乐展开更为细致而尖端的量化研究, 超越了传统的音乐分析的技术手段。其次, 对于广泛收集而来的大量音乐史料, 学者们更需要在一个独立的空间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无论是有关音乐的手稿材料

11、, 还是同各种音乐活动相关的文化史料, 今日的音乐学者们针对它们所做的研究工作同一个世纪前西方音乐史研究者们的作为并无本质区别。相反, 传统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对于案头研究给予着重要支撑, 使人们深刻感受到学科发展的继承与延续。人们对于具体音乐资料和文化信息的分析依旧以实证研究为基础, 并且凭此衍生出新的思考和观点。音乐与史料作为西方音乐史研究的两个基础因素仍旧是当代研究者持续面对的工作对象。它令我们认识到重回书斋的必要性, 并对传统的案头研究方法加以充分应用。不仅如此, 西方音乐史研究者们今日身居的书斋, 已不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研究场所。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和各类研究资源的互惠共享, 使得学者们

12、拥有了足不出户、放眼世界的研究便利和工作优势。各种电子化文献和音乐信息尽力满足学者们的研究需要, 并且使一个个独立的书斋同博物馆、图书馆、大学, 以及各类音乐研究中心结成新型的音乐学术网络。研究者之间的学术沟通可以通过各种电子信息渠道予以实现。它使得书斋一跃成为音乐历史文化研究的前沿阵地, 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所处地域和空间带来的各种研究局限。原创研究当我们拥有了西方音乐史研究必需的音乐和史料资源, 获得独立的研究空间时, 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也就呼之欲出。然而, 中国的西方音乐史研究遭遇同行冷落与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正在于原创研究的缺乏。首先, 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学科内容决定了西方研究者同中国同

13、行之间的显着差别。前者面对的是本土文化, 后者关注的则属于异文化。显着的文化差异使得西方学者在面对母文化时拥有天然的研究优势, 切实反映在语言、逻辑、学术传统、经验积累以及研究方法等方方面面。其次, 由于音乐学学科的早期发展亦是以西方音乐的历史研究为起点, 这就使得西方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积累远远超越他人。中国的西方音乐传播和早期研究始于20世纪, 直到50年代西方音乐史才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方向予以确立。两相比较, 二者的发展历程和学术经验显然不在一个层次。再次, 中国在20世纪文化发展中的诸多特殊性, 导致了本国的西方音乐史研究者在学术语言、音乐史料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方面存在不足, 对于国际

14、领域的学术前沿亦缺少了解。这就使得中国的西方音乐史研究难以取得实质进展, 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局限在通史教学和常识认知的基础层面。中国的西方音乐史研究能否克服种种限制, 取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正是当代研究者们积极追求的学术目标。在当今国际学术交流丰富频繁、学术信息便捷传播的有利背景下, 我们取得国际认可的原创成果的可能性显着增加。中国学者需要在学术语言、研究方法和信息沟通等方面付出努力, 积极参与国际音乐学术活动。它使中国学者能够触及和把握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 明确自身的研究兴趣和发展方向。面对纷繁细密的研究课题, 研究者可以进行自主选择, 找到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立足点。当研究对象变得足够具体

15、和细小时, 我们就能相对容易地找到独立的话语空间, 并且极有可能同西方研究者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即便是西方学者占据绝对优势的研究领域, 我们也可本着自身的研究需求涉足其中, 继而在具体的课题上取得研究突破。在这个方面, 中国学者同西方同一领域专家的合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它能促成双方针对共同关心的研究课题进行持久讨论, 亦能为获得研究所需的学术信息和一手资料带来便利。中国在西方音乐史领域的原创研究除了涉足西方学术界主导的研究领域, 还可以依托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展开独立研究。比如, 我们可以带着西方音乐史的研究背景将学术目光朝向中国。20世纪是中国同西方广泛接触与交流的时代。中国的近现代音乐亦受到西方文化和专业音乐教育的显着影响。这使得我们有可能从西方音乐研究的背景和视角出发, 展开对传入中国的西方音乐, 以及中国音乐历史的独立研究。前者属于音乐接受史的范畴, 具体探索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接受, 以及随之产生的发展变异和文化影响。中国人究竟如何看待西方音乐, 这些音乐又为新时代的中国带来怎样的思想和文化变革, 正是这类研究普遍涉及的核心问题。后者针对中国音乐历史的研究则是对西方音乐史学科范围的具体扩充。笔者认为, 西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