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对2010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9资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0430434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针对2010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9资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针对2010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9资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针对2010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9资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针对2010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9资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针对2010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9资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针对2010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9资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针对2010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9资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2010年高考语文通关目标19: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关口提示【考纲知识精解读】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在有限的文字中表达丰富的内涵,除了注重遣词造句的语言艺术外,还特别讲究表达方式的典型运用。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特殊艺术手法;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段,达到了怎样的效果。“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属于考试说明“古代诗文阅读”中“鉴赏评

2、价”的“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要求之一,其能力层级为E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诗词鉴赏考查的常规题型,命题形式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等综合设题;试题中常见的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手段”以及“情与景关系”等表述方式。表达技巧是诗歌艺术的形式,对诗歌内容的表达起着主要作用,同时它本身也构成了我国古代诗歌辉煌成就的一个重要部分。鉴赏古代诗歌离不开对表达技巧的分析评价,它是对诗歌深层解读的需要,也是考生鉴赏评价能力的直接体现。因此,古典诗歌鉴赏作为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考点,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分析类的考查必不可少。关口金题【高考金题速传

3、真】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高考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解析】这首词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从词题“登黄鹤楼有感”来看,应是此人登高感怀之作。开篇以“遥望”领起,展现出北方

4、失地满目萧条的画面;继而通过“想过去”与“看如今”的对比,表达出中原沦陷、国家危难的心痛。“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两句写昔日宫廷的歌舞升平、风月繁荣,“珠翠”、“笙歌”都是借代的手法。下阕以两组自问自答的短句承接上阕,进一步写出战争的残酷,百姓的灾难;一个“叹”字尽显词人忧国忧民之情,“何日”两句可见词人报效国家之志;最后三句,作者乐观、自信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该题从修辞角度而设,要求很明确,一是指明“对比”手法寻找语句,这在词的上阕是很明显的;二是给定句子判断修辞运用,“珠翠”本是妇女佩带的饰物,从语境来看显然这里指代宫女。另外,一个“绕”字,使该句还有夸张的意味。该题两问,只有2

5、分,所以简单回答,明确指出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2009年高考安徽卷)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解析】这是一首以大家都熟悉的端午节为题材的元词,尽管词作者给人以陌生的感觉,但这首词在内容上没有多大难度。既然是写端午节,自然会写到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开篇

6、抓住代表端午节特征的“碧艾”、“香蒲”,展现出人们忙于过节的喜庆景象,然后宕开一笔,写词人的独自惆怅,继而交代惆怅的原因是端午节感怀于屈原。下阕对屈原高度评价,表达词人内心对屈原的无比敬仰之情,继而又宕开一笔,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不能深刻理解屈原的内心,甚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该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需要关注“最突出”三字。上下阕在词意上有明显转折,上片由众人的喜悦写到自身的哀伤,下片由自己对屈原的仰慕写到众人的不理解,这里前后的对比是很明显的。回答这一问题,先要明确诗歌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然后要结合词作的内容,说明对比是由哪些具体内容呈现出来的,并指出这种表达方式达到了怎样的

7、效果。【参考答案】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高考江西卷)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注】蔡家亲:表亲。 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解析】该诗中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在高中教材说“木叶”一文中出现过。如果在教材学习中对这两句做过分析,自然会在看到这首诗、这道题时感到欣喜。

8、这首诗是作者因表弟卢纶到家拜访有感而作。首联写诗人独居荒野、生活贫困的悲凉境遇,颔联借景抒情,描画了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形象。后两联诗意转折,写对表弟到来的感激,诗人又“喜”又“愧”。“喜”的是自己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愧”的是自己处境不佳,感到对不起亲人。该题考查表达技巧,要求分析景与情的关系,需抓住“雨中”、“黄叶”、“灯下”、“白头”这些关键词语,该句景物描写所创设出的情境不难理解;再结合首联中的“无邻”、“荒居”、“业贫”,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以及内心情感也不难体味。这里景与情的色彩是一致的,可以确定哀景哀情。回答这样的问题,先要概述景,然后分析情,最后指出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

9、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通关技巧【备考方略巧点拨】 高考命题每年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概括来说,主要是两种形式:一是指明表达手法,如修辞手法、写景手法等,分值稍低;二是评析表达技巧,如关键语句、典型意象、景情关系等,分值稍高。如何做好备考工作并有效地回答这类问题,可遵循下述几点要求。 1.储备知识,明确内涵,了解相关术语。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了解和掌握表达技巧的相关术语。准确把握相关术语,深刻了解术语内涵,在鉴赏评析中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答案整合准确到位。关于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种类,归类方式很不统一,

10、大致说来,需要注意五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种,在古典诗歌中,比较常见的是描写和抒情;二是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主要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融情于景等,另外还要注意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借典抒情;三是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反复、夸张、设问、反问、对偶、顶针、互文等,在实际运用中,一首诗往往是多种修辞手法兼用;四是表现方法,包括联想、想象、白描、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衬托、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正面描写与侧面

11、描写相结合等;五是行文结构,主要指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开篇点题、卒章显志、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承上启下、过渡、伏笔、铺垫等。 2.整体把握,认真分析,明确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先明确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技巧运用是为了凸显主旨,因此,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需要先对诗歌的内容整体把握,需要结合诗歌主旨以及诗作情感。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首词写的是亡国之痛,该词并没有对当时的个人处境作正面描写,而借梦境重现昔日的欢乐情景。梦境写得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

12、凄凉。由此可见,这首词采用了以乐写悲的手法,是用梦境来反衬现实。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既要着眼全篇,又要抓住局部,像借景抒情类的诗歌,既要从整体上考察景与情的关系,又要认真分析写景的诗句是否采用了特殊的表达手段。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该诗前两句写景,以江碧衬鸟翎的白,以山青衬花的红艳,选取色彩词,用了衬托的手法。整首诗抒写的是羁旅异乡的感慨,景物描写令人目迷神驰,这又是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衬托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3.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立足典型手段。 一首诗歌不可能单纯只用一种表达技巧,多数是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从高考命题

13、形式看,有的在题干中加上“最突出”、“最主要”等字眼,有的只是宽泛提出评析表达技巧。即便是宽泛的要求,在分析诗歌表达技巧时,也应该抓住最典型的表达手法。因此,在考查一首诗运用的表达技巧后,还要结合诗歌的情感内容,从主次方面进行甄别,找出在表情达意上最突出、最典型的一种或几种。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首词中,“候馆梅残,溪桥柳细”,“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是严整的对偶;“草薰风暖”化用江淹别赋中的句子,是用典;“辔”本义马缰,以之代马是借代;“迢迢不断如春水”是化虚为

14、实、形象贴切的比喻;上阕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借助想象写“行人”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上阕是实写,下阕是虚写,整首词虚实结合,相辅相成。在这众多的表达手段中,最能突显人物情感和诗作意图的显然是虚实结合,分析评价这首词应当主要围绕这一点。 4.明确要求,规范整合,突出表达效果。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从高考命题的形式来看,有的着眼于整首诗歌,如“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等;有的着眼于诗作中的某个句子,如“指出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某句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突出特点”、“某句

15、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何处”等。无论着眼全篇还是某个句子,此类试题的答题规律一般是,先明确指出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意说明这种技法是怎样运用的,最后指出这种技法怎样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情感,或在深刻凸显诗作主题方面起到什么作用。至于文字的多少,可根据分值的多少灵活掌握。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侧重于表达技巧运用效果的分析。如宋代严羽的江行: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鹜“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通关雷区【考场失误细琢磨】 与诗歌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类的试题比较,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评价是考生失分较多的一类试题,考究失分的原因,其失误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用术语,答不到位。 不能准确把握相关术语,作答时缺乏使用。如本来是两种事物的鲜明对比,不用术语“对比”,说成拿什么和什么作比较,这就是不到位。 2.不解内涵,错误使用。 对一些相近的术语,不能明确区分。如把景物描写中的“以动衬静”、“化静为动”、“以静写动”统统说成“动静结合”,这就是不解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