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生物核心题型强化训练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30428410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生物核心题型强化训练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2020年高考生物核心题型强化训练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2020年高考生物核心题型强化训练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2020年高考生物核心题型强化训练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2020年高考生物核心题型强化训练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生物核心题型强化训练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生物核心题型强化训练解析版(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选择题-内环境与稳态类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10.0 分)1. 如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表示体液,表示细胞,所在的位置是某些管道的切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B. 营养不良时会造成蛋白质过少而引起组织水肿C. 血红蛋白、各种激素、尿素都可以在处找到D. 长期饮用弱碱性水,会使的 pH 明显升高2. 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叙述正确的是()成分 (mmol/L) NaK5.04.0140Ca2.5Mg21.5Cl有机酸 蛋白质14214710103.3114.0256.07.516.01.0471

2、.252.51.010.35A. 属于内环境,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 是组织液,和的渗透压基本相等C. 是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 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流动性3. 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 B. C. D. 4.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 1 页,共 7 页 A. 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3、B. 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会影响 pH 的稳态,也会使血浆中 K+的浓度偏低C. 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垂体释放的相关激素会增加D. 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处的渗透压下降,处的渗透压明显上升5. 宇航员在太空时有非常明显的失重感,失重时人体的液体静压丧失。人体的感受器受到体液增加的刺激,机体通过体液调节减少体液,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导致水盐从尿中排出。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A.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 液体静压丧失,可能会导致腿部体液转移到人的身体上部,出现鸟腿现象(腿部变细)C. 盐从尿中排出时会导致大量水分丢失,可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4、,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6. 2019 年 12 月开始爆发的新冠肺炎(COVID-19)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该病毒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用(+)RNA 表示,下图表示冠状病毒的增殖和表达过程。冠状病毒的 S 蛋白是入侵细胞的关键,其能与肺部等细胞表面的受体血管紧张转化素(ACE2)结合,让病毒与细胞相连。同时,在一些蛋白酶的作用下,S 蛋白的特定位点会被切开,促进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让病毒进入细胞。下列关于该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A. 病毒的 RNA 侵入细胞后可以作为模板翻译出 RNA

5、 复制酶,催化 RNA 的复制B. 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表明,冠状病毒侵入细胞的过程类似于胞吞C. 病毒侵入机体后,机体必须依赖细胞免疫才能彻底清除病毒D. S 蛋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7. 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右图走势不相符的是( )A. 尿量抗利尿激素分泌量B. T 细胞浓度HIV 浓度C. 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D. 甲状腺激素浓度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第 2 页,共 7 页 8. 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图中 a、b 为微型电流计 F 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元处于静息电位时,K外流消耗能量B. 神经元

6、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不消耗能量C. 刺激皮肤细胞 A 一次,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D. 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离不开内环境参与9. 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骨骼的成熟,作用遍及全身所有的器官B. 激素 A 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 B 合成增加C. 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 B 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D. 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能分泌多种调节激素通到图中的垂体门脉到达腺垂体10. 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盐度,测得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 0.5mol/L)。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

7、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稳定能力的强弱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A. B. C. D. 第 3 页,共 7 页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结合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能准确判断图中各体液和结构的名称是解题的关键。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为血浆,为毛细血管壁细胞,为组织液

8、,为组织细胞,为淋巴。【解答】A.为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 错误;B.营养不良时会造成蛋白质过少而引起组织水肿,B 正确;C.血浆蛋白、各种激素、尿素都可以在血浆处找到,C 错误;D.长期饮用弱碱性水,不会使的 pH 明显升高,因为人体内环境有自我调节的能力,D 错误。故选 B。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各选项做出合理的判断。【解答】A.钠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外,钾离子主要存在于细胞内,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9、,依据钠离子、钾离子及蛋白质的含量可判断:是血浆、组织液、是细胞内液,因此属于内环境,但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 错误;B.据 A 项分析可知,是血浆,是组织液,血浆的渗透压比组织液高,B 错误;C.由以上分析可知为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C 正确;D.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 错误。故选 C。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及理化特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及纳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第 4 页,共 7 页 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正确;抗体和抗原

10、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错误;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在细胞内,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正确;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扩散至突触后膜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生在内环境,错误;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错误;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消化道内的液体不是体液,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正确,综上所述,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D。4.【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结合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解,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等,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

11、成,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分析题图:题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与可相互渗透,且可以形成,因此是血浆,是淋巴,是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据此答题。【解答】A.由以上分析知,题图中的依次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 正确;B.过量补充生理盐水时,会影响 pH 的稳态,也会使血浆中 K+的浓度偏低,B 正确;C.是血浆,血浆中无机盐浓度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C 正确;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的渗透压下降,使组织液回流受阻,导致组织液增加,渗透压降低,D 错误。故选 D

12、。5.【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通过具体情景考查内环境稳态的内涵以及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的生活问题,能学以致用。【解答】A.如果水盐从尿中排出会使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会引起代谢紊乱,A 正确;B.液体静压丧失,对水的吸引力减弱,会导致腿部体液转移到人的身体上部,出现鸟腿现象,B 正确;C.由题可知水盐从尿中排出,可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从而使得尿量增加,C 错误;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变动,D 正确。故选 C。6.【答案】D第 5 页,共 7 页 【解析】解:A、由图中信息可知,病

13、毒的 RNA 可以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翻译出的酶催化 RNA 的复制,A 正 确;B、病毒侵入细胞的过程有“病毒包膜与细胞膜的融合”,这和胞吞过程膜的融合类似,B 正确;C、病毒侵入细胞后,必须由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释放出病毒后,机体才能彻底清除病毒,C 正确;D、S 蛋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但是病毒不是细胞结构的生物,没有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 错误。故选:D。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本题需要考生结合图中病毒的基因表达的过程,进

14、行解答,易错点是 D 选项中,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一定是发生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7.【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随着抗利尿激素的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多,尿量减少,A 正确;随着 HIV 浓度的增加,对 T 细胞破坏能力增强,所以 T 细胞浓度下降,B正确;随着胰岛素浓度的上升,胰岛素具有降糖作用,会使血糖浓度降低,故 C 正确;甲状腺所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当促甲状腺激素增多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增多,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8.【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反射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A.神经元处于静息电位时,K外流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 错误;B.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 正确;C.刺激皮肤细胞 A 一次,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C 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