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基础模块1.1.3.2集合之间的关系(二)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30428316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1.1.3.2集合之间的关系(二)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1.1.3.2集合之间的关系(二)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1.1.3.2集合之间的关系(二)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1.1.3.2集合之间的关系(二)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数学基础模块1.1.3.2集合之间的关系(二)教学设计教案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 试用 授课时间 年月日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1 页 总页 课题1 1 3 集合之间的关系 二 课型新授 第几 课时 1 2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三维 1 理解两个集合相等概念 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 相等关系 2 理解掌握元素与集合 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区别 3 学习类比方法 渗透分类思想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 创新意识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教学重点 1 理解集合间的包含 真包含 相等关系及传递关系 2 元素与集合 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区别 教学难点 弄清元素与集合 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区别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本节课采用讲练结合 问题解决式教

2、学方法 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使学生初 步经历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的过程 体会集合语言 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 行交流的能力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通过启发 使学生的思考 发 现 归纳等一系列的探究思维活动始终处于自主的状态中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2 页 总页 补充设计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导入 课件展示下列集合 1 A 1 3 B 1 3 5 6 2 C x x 是长方形 D x x 是平行四边形 3 P x x 是菱形 Q x x 是正方形 4 S x x 3 T x 3 x 6 3 5

3、 E x x 1 x 2 0 F 1 2 师提出问题 1 第 1 2 3 题中两个 集合的关系如何 2 第 4 5 题中 第二个 集合是不是第一个集合的子 集 第一个集合是不是第二个 集合的子集 生 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继续提出问题 第 4 5 题中 两个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 特点 复习旧知 引入新知 在引导学生思 考 回答问题的过程 中 顺利引出新课 新课 如果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 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相等 记作A B 读作集合 A 等于集合 B 如果 A B 且 B A 那么 A B 反之 如果A B 那么 AB 且 B A 例 1指出下面各组中集合之间的关 系 1 A x x 2 9 0

4、 B 3 3 2 M x x 1 N 1 1 解 1 A B 2 M N 例 2判断以下各组集合之间的关系 1 A 2 4 5 7 B 2 5 2 P x x 2 1 Q 1 1 3 C x x 是正奇数 D x x 是正整数 师 可见 集合A B 是 指 A B 的所有元素完全相同 如 1 1 1 1 师 如果集合A B 根据 子集的定义判断 AB 成立 吗 生 讨论 得出结论 学生容易得出 A B 请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订正后 总结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从具体实例直观 感知集合相等 有效设置问题 理解用子集的观点来 理解集合相等 及时巩固集合相 等的定义 放手让学生独立 完成 培养

5、自学能力 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 力 又进一步巩固了 集合之间的关系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3 页 总页 U S T F 4 M x x 是等腰直角三角 形 N x x 是有一个角是45 的直角三 角形 解 1 B A 2 P Q 3 C D 4 M N 练习 1用适当的符号 填空 1 a a b c 2 4 5 6 6 5 4 3 a a b c 4 a b c b c 5 1 2 3 6 x x 是矩形 x x是平行 四边形 7 5 5 8 2 4 6 8 2 8 例 3 指出下列各集合之间的关系 并 用 Venn 图表示 A x x 是平行四边形 B x x 是菱

6、形 C x x 是矩形 D x x 是正方形 解 练习 2 集合 U S T F 如图所示 下列 关系中哪些是对的 哪些是错的 1 S U 2 F T 3 S T 4 S F 师 出示题目 请学生思考 试做 生 分析 试做 师 出示答案订正 请学生 核对做题情况 改正错题并找出 自己出错的原因 生 交流做错的题目与出错 的原因 师 汇总 强调学生容易出 错的问题 引起全班同学重视 师 出示问题 请学生分组 讨论 并画图 生 将答案画到黑板上 全 班同学讨论订正 师 点评 给以赏识性评价 首先学生分组讨论 最后各 选一个代表回答本组讨论结果 其余同学补充 最后教师公布答案 加以点 评 用符号表示

7、元素 与集合的关系 集合 间关系是难点 通过 学生试做 老师订正 学生反思 师生纠错 多个环节 使学生兴 趣盎然 在思考与争 论中得到正确答案 学生之间交流 教师 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达 到高潮 有效地突破 难点 通过例 3 和练习 2 渗透数形结合思 想 强化学生的画图 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 用 Venn 图解决集合 间关系问题的意识 A B C D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4 页 总页 5 S F 6 F U 小结 1 子集 真子集 集合相等 2 元素与集合 集合与集合的关 系 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老师引导梳理 总结本节课的知 识点 便于学生掌握本 节课的知识 利于学 生对知识进行反馈 记忆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 试用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5 页 总页 补充设计 板 书 设 计 1 子集 真子集 集合相等 2 元素与集合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作 业 设 计 教材 P12 练习 B 组第 1 2 3 题 教 学 后 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