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苏东坡传》对王安石的偏见.doc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0427315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语堂《苏东坡传》对王安石的偏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林语堂《苏东坡传》对王安石的偏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林语堂《苏东坡传》对王安石的偏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林语堂《苏东坡传》对王安石的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语堂《苏东坡传》对王安石的偏见.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林语堂苏东坡传对王安石的偏见 2020年4月 林语堂苏东坡传对王安石的偏见 本文关键词:偏见,苏东坡,王安石,林语堂 林语堂苏东坡传对王安石的偏见 本文简介:一近期因涉猎一些史料,忽生重读林语堂苏东坡传的想法。这一读,居然读出不少刺。有刺在喉,索性一吐了之。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四川大学中文系读书时,老师讲中国通史,赞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政治改革家。由是便 林语堂苏东坡传对王安石的偏见 本文内容: 一 近期因涉猎一些史料, 忽生重读林语堂苏东坡传的想法。这一读, 居然读出不少刺。有刺在喉, 索性一吐了之。 上世纪八十年代, 在四川大学中文系读书时, 老师讲中国通史, 赞誉王安石是中国十

2、一世纪伟大的政治改革家。由是便对王安石激发出浓厚的好奇心, 很想以他为中心人物, 写一部历史小说。 课余搜罗王安石的史料, 最主要的是读了北大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的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以及涉及宋代生活习俗的书籍, 摘录了数百张卡片。由于多种因素, 小说未写, 但对王安石变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再后来读到了林语堂版苏东坡传。该着简体字版在中国大陆刚面世时, 是一部风靡一时的畅销书。书中有大量文字涉及王安石变法及王安石的人格形象, 基本皆为负面评述, 指责变法存在的问题, 暴露王安石人格中堪称极其丑陋的一面, 使王安石的形象在愚夫心中产生了严重扭曲, 起码我不再认为王安石是一位多么伟大的变革家和治

3、世能臣, 写小说的激情也荡然寂灭。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历来也被文学界推崇为人物传记写作的典范性作品, 激情澎湃, 文字优雅, 对传主的刻画精致入微,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林语堂是何等人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虽无法与鲁迅等量齐观, 但也是排在前十位的大师级文学家。他学贯中西, 面对东方说西方, 面对西方说东方, 尤为世人所称道。但这次重读他的苏东坡传, 却屡屡如梁启超读宋史般未尝不废书而恸也。该着最大的问题, 在误征某些不实史料, 在苏东坡与王安石之间褒贬失当。东坡是天才级的大文豪, 这固然是文学史家之共识, 但不等于东坡先生是一块无瑕之白璧, 更不是一尊神。完全不必要

4、为了把东坡描述成完人, 不惜过度贬抑另一位在某些方面可能比东坡更伟大的历史先贤。 二 详论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非本文主旨, 且已有大量着作和学术文章做过研究分析。先来看看林版苏东坡传在贬抑王安石时的几处硬伤。 林语堂先生为了证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问题, 列出变法派 (当权派) 与反对派两大阵容的名单 (变法派12人, 反对派26人) , 以此说明, 拥护、推行变法者除王安石和支持变法的神宗皇帝外, 皆是一批野心大, 精力足, 阴险而诡诈的小人;而反对派阵容中, 则有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范仲淹等一批巨公重臣、君子、伟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第94-95页, 湖南出版社, 2013年10月版) 且不

5、论以拥护和反对人数的多寡来说明变法的合理或谬误是否允当 (名单只是列出朝廷官员, 并无更有说服力的民意数据或社会调查作支撑) , 也不论简单地将变法派官员一概斥为小人, 将反对派皆视作君子, 以此来论证王安石的孤立无援, 是否具有说服力, 仅就反对派阵营中的伟人、重臣、文学家范仲淹来看, 林语堂先生显然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愚夫查阅多种范仲淹的传记, 确知范仲淹的生卒年月皆为宋太宗端拱二年 (989) 至皇佑四年 (1052) , 享年64岁。而王安石正式推行变法在熙宁二年 (1068) , 此时范仲淹辞世已经16年。即使往前推, 39岁的王安石上呈的那道阐述变革图强理念的万言书上仁宗皇帝书

6、时 (1059年) , 范仲淹也已辞世7年。 (刘成国王安石年谱长编之二第472页, 中华书局, 2018年1月版) 无论如何推算, 范仲淹早已是作古之人, 怎么可能从墓地里复活, 成为熙宁变法的反对派?愚夫怀疑这是否简体字版翻译出版有误, 便又找来香港天地图书出版公司的繁体版对照, 发现范仲淹的大名也赫然列在反对派阵营。 (林语堂苏东坡传第107页, 香港天地图书出版公司, 2009年2月版) 愚夫百思不得其解: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 怎会犯如此低级的常识性错误?难道是在英译汉的过程中, 翻译者犯下的技术性差错?那么, 两家出版社那么多编审人员怎么会没有看出来? 另外, 从政治理念

7、上考量, 范仲淹是庆历新政的领军人物。尽管庆历新政如同中医的那根针, 尚未扎入穴位就夭折了, 但他针对宋王朝各种弊政提出的变革举措, 为后来王安石的熙宁变法精神所一脉相承;或者换一种表述, 也可以说王安石变法是庆历新政的延续和深化。就算范仲淹能活到王安石变法时, 他也不可能成为变法的反对派吧? 此其一。 三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评价王安石是个怪人:徒有基督救世之心, 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世之术。然后笔锋一转, 批评王安石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指的是不注意自己饮食和仪表的人, 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愚夫感到奇怪的是, 林语堂是用什么样的逻辑, 将理想主义与不注意饮食和仪表勾连

8、起来的?林语堂继续描述:王安石的衣裳肮脏, 须发纷乱, 仪表邋遢, 他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苏洵在辨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 食犬彘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林语堂苏东坡传第72页, 湖南出版社, 2013年10月版) 且不论林语堂通过不讲卫生等生活琐事, 来丑化王安石形象, 进而否定他的变法理念, 是否具备基本的内在逻辑, 愚夫想进而指出的是, 林语堂先生多处引用苏洵文章辨奸论, 来丑诋王安石的人格形象, 是苏东坡传的又一硬伤。 现留存于世的苏洵文章辨奸论, 文中虽未指名道姓骂王安石, 但其中文字, 读过之人皆认为影射的是王安石, 文中还说:今有人, 口诵孔老之书,

9、 身履夷齐之行, 收招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 相与造作语言, 私立名字, 以为颜渊、孟轲复出, 而阴贼险狠, 与人异趣。凡事不近人情者, 鲜不为大奸慝苏洵为苏轼、苏辙之父,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此文将王安石的名字与历史上臭名昭着的奸臣同列, 用语刻毒, 流传甚广, 影响甚巨。从文章本身看, 并无坚实的事实依据作支撑, 仅从衣冠不整之类生活细节上升到大奸慝阴贼险狠的人格高度来攻讦, 并不令人信服。但因相传为苏洵文章, 几乎成为千古名篇。这一盆污水泼了近千年。在今人收集的苏洵文集中, 仍能读到此文。 (苏洵集第129页,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0年5月版) 对苏洵文章的真伪问题, 清代学者李绂、

10、蔡上翔就已提出强有力的质疑, 主要论点为:辨奸论始见于南宋绍兴初年守旧派活跃人物邵雍之子邵伯温所撰闻见录, 书中诋毁王安石文字甚多, 显然是借苏洵之名夹带私货。马端临文献通考载苏洵嘉佑集为十五卷, 明嘉靖张镗刻本亦为十五卷, 其中并无辨奸论。而辨奸论实见于老苏文集二十卷, 应为后人补入。欧阳修为苏洵写的墓志、曾巩写的哀辞, 以及二人全集中, 均未议及辨奸论。最重要的是该文所诋毁王安石的骂语, 与实际情形不符:欧阳修于宋仁宗嘉佑元年 (1056) 荐王安石于朝, 王安石也同时得到曾巩、文彦博等众多老臣激赏, 所谓囚首丧面状让人莫名其妙。王安石自庆历二年 (1042) 中进士, 至嘉佑年间结交皆贤

11、士, 何来文中所谓好名之士, 不得志之人?苏洵卒于英宗治平三年 (1066) , 而王安石推行新法于熙宁二年 (1070) , 其时苏洵已离世四年。生前他只在餐桌上见过王安石一面, 连语言交流都没有, 凭什么就作出如此多的恶毒攻讦?从文本分析, 该文支离不成文理乱杂无章, 根本不似出自大文豪苏洵之手。 (清蔡上翔王荆公年谱第151页153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3年8月版。参见王昊近五十年来辨奸论真伪问题述评, 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1期第261页) 梁启超在王安石传中, 则用犀利言辞批评邵氏闻见录:邵氏之流, 以诬荆公 (王安石) 并诬陷明允 (苏洵) , 其鬼蜮之丑态, 吾实无以测之

12、, 独恨后之编史者, 悉奉此等谰言以为实录, 而沈沈冤狱, 遂千古而莫伸也, 吾亦安能已于言哉? (梁启超王安石传第93页, 商务印书馆, 2018年1月版) 尽管史学界围绕苏洵辨奸论的真伪问题, 争论了数十年, 南北两位重量级的学者邓广铭与章培恒为此打过笔仗, 但有一点显而易见:甭管辨奸论是邵氏伪作, 还是邵氏收录他人伪作, 甚或确证为苏洵之作, 文章本身都是脱离基本历史事实, 不足采信的。愚夫在考研争议各方观点时发现, 有些学人在所谓版本学中考证来考证去, 在草蛇灰线中索引来索引去, 却偏偏在常识中迷失。苏洵不是神仙, 不可能在熙宁变法四年前就预测变法存在问题;即使他再多活四年以上, 这样

13、一位大文豪如此丧失理智地辱骂王安石为大奸慝阴贼险狠, 也是不可想象的。 但林语堂先生却不厌其烦地对辨奸论加以征引, 用以诋毁王安石的人格形象, 实在是有失一位大师级作家和学者的水准。好端端的一部苏东坡传, 因掺入了大量类似宋史邵氏闻见录这类秽史史料, 散发出一股令人不适的气味。每读至此, 愚夫总忍不住又一次废书而恸也。 四 王安石在神宗皇帝支持下推行变法, 激起的滔天巨浪可谓前朝未有。变法与反变法之争议, 双方都表现出真理在握、气势如虹的状态, 都高举忧国忧民的旗号。对争论的详情, 有多种论着可以阅览, 不必在此赘言。 在苏东坡传中, 林语堂显然站在反对派一边, 对新法加以冷嘲热讽。尤为林语堂

14、所不能容忍的, 是变法派对御史台谏官的贬黜 (林语堂谓之清除异己) :先后被外放、降职的官员达到十四人, 有的是意见不被采纳主动请辞;其中, 十一名是御史台的人。 司马光是反对派的旗帜性人物, 苏东坡是司马光的同道, 是反变法最为激进的人物之一。他的上神宗皇帝万言书, 最为林语堂所赞赏, 评之曰:其个人气质与风格, 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的精神, 都显而易见。愤怒的争论与冷静清晰的推理, 交互出现。有时悲伤讥刺, 苛酷批评, 坦白直率, 逾乎寻常;有时论辩是非, 引证经史, 以畅其义。为文工巧而真诚, 言出足以动人, 深情隐忧, 因事而现。东坡文章豪情万丈, 瑰丽飞扬, 那是没说的;但苏东坡与司马光反变法的核心理念显然是错的, 其源头来自论语中的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正如司马光在与王介甫书中所说:使彼诚君子, 则不能言利;诚彼小人耶, 则困民财是尽, 盖善恶者, 君子、小人之分, 其实义、利而已。对于司马光的指责, 王安石四两拨千斤, 轻轻就将其挡回去了:为天下理财, 不为征利。反变法派完全混淆了君子之利与小人之利的区别。无论国家还是个人, 都离不开利, 否则, 国家如何富国强兵, 百姓如何丰衣足食?关键在如何对待利。小人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 而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特别是为解决宋王朝冗兵、冗官、财竭的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