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婚姻稳定性的因素研究.doc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130425376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婚姻稳定性的因素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影响婚姻稳定性的因素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影响婚姻稳定性的因素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影响婚姻稳定性的因素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婚姻稳定性的因素研究.doc(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影响婚姻稳定性的因素研究 2020年4月 影响婚姻稳定性的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稳定性,因素,婚姻,影响,研究 影响婚姻稳定性的因素研究 本文简介:摘要:利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描述了中国婚姻匹配模式与婚姻稳定性的概况与变迁,并采用生存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婚姻匹配模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总体上夫妻及其家庭背景特征相称的婚姻匹配模式处于主导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婚配模式更加多样 影响婚姻稳定性的因素研究 本文内容: 摘 要:利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CFPS) 数据, 描述了中国婚姻匹配模式与婚姻稳定性的概况与变迁, 并采

2、用生存分析等方法探究了婚姻匹配模式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 总体上夫妻及其家庭背景特征相称的婚姻匹配模式处于主导地位,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中国的婚配模式更加多样, 异质性婚配逐渐增多, 同时婚姻稳定性也有所下降。实证结果表明, 夫妻在教育、年龄、户籍与所在区域等个人特征上的不同将提高离婚风险, 特别是夫妻特征差异较大的情况, 而夫妻家庭背景特征相称的婚配模式, 即门当户对并不明显影响婚姻稳定性。进一步探讨影响机制发现, 在相称匹配的婚姻中, 夫妻价值观念更加一致是其表现出较低离婚风险的重要原因。因此, 弱化城乡居民身份、合理分配城乡与区域间的公共资源、缩小个体间的社会经济不平等

3、以及加强家风建设是保证当前与未来全社会较高程度婚姻稳定性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婚姻匹配模式; 婚姻稳定性; 离婚风险; 生存分析;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data of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 CFPS) from 2010 to2016 to describe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changes of marriage matching pattern and marital stability in China. Meanwhile, the paper also explores the

4、 effect of marriage matching pattern on marital stability and its mechanism by using survival analysi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matrimonial match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uples and their family background is dominant.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China s marriage matching patterns are more

5、diverse and heterogeneous. Meanwhile, the marital stability has begun to decline.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rriage pattern with disproportionate marit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personal education, ag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w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divo

6、rce, especially for the disparity between mari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ples. However, the proportionate match of the couples family background doe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marriag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impact mechanism show that the low disparity in values between husband

7、and wife in proportionally matched marriages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ir low risks of divorce. Therefore, weakening the identity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rationally allocating public resour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regions, narrowing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inequality of indivi

8、duals, and strengthening the family tradition construction are important channels to ensure the higher-level stability of marriage at present and in the future. Keyword:assortative mating pattern; marital stability; divorce risk; survival analysis; 一、引言 婚姻是个人生命历程与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婚姻匹配模式不仅对个人与家庭的生活质量有

9、显着影响, 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与不平等程度1,2。传统中国社会的婚姻匹配讲求门当户对, 这种选择家庭社会经济水平对等的异性作为配偶的婚配模式不仅仅是简单的男女之间的结合, 同时还交织着两个家庭或家族的政治权力、经济利益与社会关系等3。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 现代社会的婚姻匹配相对更加重视婚姻本身, 传统的先赋性特征婚配开始减少, 个人依据自致性因素 (如教育等人力资本) 自由恋爱、自主择偶的婚姻逐渐增多, 婚姻匹配模式更加多样4,5,6。但与此同时, 近年来离婚率攀升现象愈发突出, 引起了社会与学界的广泛关注。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 自2003年以来, 中国离婚数量连年增长。全

10、国离婚数量从2003年的113.1万对上升至2016年的485万对, 2016年离婚率约为2003年的1.5倍。虽然离婚率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婚姻选择自由, 然而, 婚姻的解体对儿童成长与家庭和睦有极大的负面作用, 同时也将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国家长期人口素质与福利水平的提升产生深远影响。那么, 婚姻匹配模式的变化是近年来我国婚姻稳定性下降的重要原因吗?不同类型婚姻匹配模式的离婚风险有何差异?婚姻匹配模式如何影响婚姻稳定性?回答这些问题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近年我国离婚率提升的现象, 并对于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将全社会婚姻稳定程度维持在较高水平,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一直以

11、来, 经济学家与社会学家对婚姻匹配, 即谁与谁结婚的问题有浓厚的研究兴趣。贝克尔 (Becker) 首先将经济学分析框架纳入家庭研究中, 通过经济学理论解释了婚姻市场上的匹配问题, 并认为具有相似的生理 (如年龄、种族) 、社会经济 (如收入、教育、宗教) 以及心理 (如性格) 特征的男女结婚能够使家庭产出最大化, 且这样的婚姻更加稳定7,8。贝克尔假定婚姻市场完全竞争, 且婚姻市场中的每个人都基于其偏好使其效用最大化, 即结婚后的家庭产出大于未婚时男女各自产出之和, 而后建立效用可转移的经济学模型, 证明当未婚男女的特征 (如智力、教育等) 互补时, 特征相似的男女进行匹配 (assorta

12、tive match) 的产出最大, 而当未婚男女的特征相互替代时, 不相称的异质性婚配更佳。在此基础上, 多项国外研究从不同视角对该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例如, 曾美申 (Tzeng) 基于美国的追踪调查数据, 发现夫妻婚前的教育程度和职业情况越相似, 则婚姻的稳定性越高, 离婚风险越低9。考尔 (Call) 和希顿 (Heaton) 发现有相同宗教信仰的男女结婚后更不容易离婚, 且夫妻共同活动频率越高, 离婚风险越低10。舍恩 (Schoen) 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夫妻年龄差距过大时, 离婚风险也将随之提升11。伯特兰 (Bertrand) 等的研究显示, 当家庭中妻子的工资收入比丈夫更高时,

13、则双方婚姻满意度更低, 离婚概率更大12。 为什么以往多数研究显示相称匹配的婚姻稳定性更高?经济学家认为, 单身男女从婚姻中获得的额外收益有几个来源, 分别是家庭生产的互补性 (如家庭中赚取收入与料理家务的分工) 、家庭消费的互补性 (如夫妻共同消费家庭公共品与闲暇) , 以及夫妻间的风险分担作用。当相似特征 (如教育) 的回报较高时, 相称婚配的夫妻双方能从婚姻中获得更大的家庭产出与效用13,14,15。而社会学中的文化理论认为, 单身男女在择偶过程中倾向于寻找与自己有相同的价值观念、品味兴趣和生活方式的对象, 从而更能稳固夫妻间的长期婚姻关系, 而这种选择的结果就是具有相似特征的男女匹配在

14、一起16,17。综合而言, 相称匹配的婚姻中夫妻的三观更可能是一致的, 从而在家庭生产、消费以及投资决策与执行的过程中更能支持对方并与之相互合作, 使整个家庭的产出或效用达到最大化。 近年来, 国内也涌现出了一批探讨婚姻匹配的文献, 但多数研究关注婚姻匹配模式对夫妻主观福利的影响。例如, 李后建3、王善高18以及袁晓燕和石磊19运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CGSS) 数据研究了不同婚姻匹配模式的幸福感差异, 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 夫妻年龄、职业、单位类型与级别的相称匹配并不能显着提高夫妻的幸福感, 而个人教育程度、户籍类型和收入水平对等的婚姻则能令双方感到更幸福。雷晓燕等着眼于性别差异视

15、角, 基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CHARLS) 数据, 对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样本分析发现, 在个人教育与家庭背景上高攀的男性并没有表现出更高的主观福利水平, 而高攀的女性则生活满意度更高, 抑郁程度更低, 但这一现象仅存在于农村与经济欠发达地区20。相比而言, 国内关于婚姻匹配模式与婚姻稳定性的实证研究较少。陆益龙同样利用2006年CGSS数据分析了婚姻匹配模式与离婚风险的关系, 发现夫妻个人职业、单位和身份以及夫妇双方家庭经济条件对离婚风险并没有显着影响, 但夫妻户籍类型一致能够降低离婚概率21。郭婷和秦雪征采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CFPS) 数据分析了婚姻匹配、生活满意度与离婚风险的关系, 发现夫妻家庭背景上的高攀与低就均降低了丈夫与妻子的生活满意度, 夫妻在年龄与教育特征维度上的不相称将提高离婚概率22。 总体而言, 多数相关研究支持相称匹配的婚姻更能使夫妻满意, 且能保持更高稳定性的结论, 但在具体特征匹配的影响上有一定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