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童心发育美好的心性品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童心发育美好的心性品质.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保护童心,发育美好的心性品质 2020年4月 保护童心,发育美好的心性品质 本文关键词:心性,童心,发育,美好,品质 保护童心,发育美好的心性品质 本文简介: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小学教育对个体生命发展的意义探究【绪论】小学教育生活对个体成长的影响研究绪论【2.1】小学的教育生活幸福吗【2.2】小学教育生活不幸的剖析与批判【第三章】小学教育生活的本质【4.1-4.3】播种行为,形成良好的做事习惯【4.4-4.6】回归自然, 保护童心,发育美好的心性品质 本文内容: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小学教育对个体生命发展的意义探究【绪论】小学教育生活对个体成长的影响研究绪论【2.1】小学的教育
2、生活幸福吗【2.2】小学教育生活不幸的剖析与批判【第三章】小学教育生活的本质【4.1 - 4.3】播种行为,形成良好的做事习惯【4.4 - 4.6】回归自然,保护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4.7 - 4.10】保护童心,发育美好的心性品质【结语/】个体回溯下小学教育生活价值研究结语与4.7保护童心,发育美好的心性品质 前面我们提到小学教育生活的价值在于建立学生的自信、能够悦纳自己,它的价值还在于人生所有美好的信念在小学教育中得到珍视,得到维护,得到呵护,当这些美好的心性和信念根植于我们的生命中,当孩子真正成长后就会有更好的抗挫折、抗危险的能力。这些美好的心性品质包括信任感、感恩、求索、关爱等,
3、我们的小学教育生活应该保护学生的这些美好的心性和信念,引导学生对更好的未来充满期待。保护儿童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要从保护儿童美好的心性品质开始,只有让儿童自身的生活中感受到世界的美好教育,他才会努力想要成为一个好人。所以教育最大的价值,应该在于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感受到他人的关爱、信任,并且让他们学会感恩、合作,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美好的心性品质才能得到发展,他们才会更愿意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实际上,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氛围里可能就决定了你的未来,按照我们的表述,就是童年决定你的未来、童年塑造你的未来.今天,很多人待人接物的方式,对待生活的态度,仔细去辨析一下,都和童年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现在
4、很多社会上边缘化、铤而走险的人往往是在家庭里得不到温暖、在童年里得不到安慰的人,所以我们的小学教育一定要给学生信任感、关爱、自信等美好的信念,也许从这里获得的精神力量会让孩子以后生活的更好。 之所以提出小学教育生活应该保护学生信任感、感恩、求索、关爱等美好心性的品质,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基于我们对小学儿童本身特点的理解,信任感、自信、求索、关爱等重要品质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幸福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我们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即从当前的社会现状来看,诚信缺乏、人情冷漠以及创造力的缺失对我国社会影响越来越大,需要我们努力去改变。 现代社会的巨大压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大
5、环境中,很多人都认为既然社会竞争压力如此之大,社会如此残酷,还不如让孩子从小就面对冷酷的世界,接受那些理想化的美好信念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是无用的。比如,每次考试我们都是竞争对手,平时感情很好,但是每次考试完你总是高高在上,我总是在你后面,这样的教育会培养出孩子的坏心眼的。其实,小学教育生活本来应该是整个社会人与人关系中最美好、最理想的状态,人的美好信念应该在小学开始建立。 虽然现实很残酷,但是我们仍然对人抱有很大的希望,其中主要原因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建立了对家人、朋友、老师最基本的信任,这种信任奠定了我们一生对人的信任的基础。如果一个人从小学开始就失去了对周围人的信任感,那么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就很
6、难建立对他人的信任感。如果小学教育能够很好地保护小学生对世界的一种积极的关注、积极的参与、积极的生活态度,那么他们的一生在这些方面有可能发展地很好。因此,小学教育生活应该培养人的美好心性品质,让人懂得关爱、珍惜、感恩,最终当他们走上社会,才能够真正以正能量改造社会,改变人与人的关系。 钱理群老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他的人生之路是从附小所受的教育开始的,它给我留下的记忆与影响是真正刻骨铭心,融入血液的。他在附小教育的三大特点一文回忆到,附小教育给我最深刻的影响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对儿童想象力的开发和培育。这是有文为证的:我在读四年级,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了一篇文章,被老师推荐,发表在国民三十七年九
7、月二十五日,即1948年9月26日的中央日报儿童周刊上,署名中大附小钱理群.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假如我生了两只翅膀,写的是一个飞到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去眺望全中国的美景的梦。这是我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字,这需要想象力的童年的梦奠定了我今天从事文学研究的基础。我最难忘的是小学即将毕业时,老师们组织我们进行学生会主席的选举活动,我就是积极参加竞选而当了学生会主席,后来又成为中国少年儿童队(后来改名为少年先锋队)附小第一任大队长,而我们学校有事南京市第一个成立少年儿童队的。更重要的是,附小正是通过这样的模拟性的游戏式的竞选活动,进行了现代民主的启蒙教育,培养了我们的现代公民意识。这是从做人的根本上影响了
8、我的人生选择的。最后要说的,也是我着重要讲的,是附小校长、老师对我们进行的爱的教育.附小无论是校长,还是老师,在我们这些小学生心中,都是一个亦师亦父的形象。更具特色的是,附小不仅给我们以爱的教育,更组织我们当小先生,他他们从老师那里感受到的爱的教育,扩展到急需帮助的流浪儿童的身上。这样的爱的教育惠泽我的一生。当时的校长是胡颜立先生,教育主任是徐允昭先生,我因为是学生中的小干部,因此和他们接触较多,也深受影响;我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吴馨先生,我曾说过,我后来以老师为自己的终生理想,就是直接受到吴老师的影响。 熊丙奇在我的小学生活中这样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我的小学给我的教育,最多的不是知识,而是用于
9、一生的劳动价值观、自强自立的精神,我觉得这是比知识更重要的财富。 我的小学老师,学历不高,最高的不过师范毕业,到了小学高年级,有些比较难的题目无法作答,还有老师来问我。但是老师们一直充满乐观精神,就像孩子王,带着我们一起玩,告诉我们他们所知道的山外的世界,以及他们刚才报纸杂志上获得的一些新知识。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儿童进入社会后,会不断的返回到小学教育生活中去汲取一些正能量,这些正能量就是小学教育生活的重要价值。当人们在现实世界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需要用这些信念来改造,来克服他所面临的困境。 而这些改造的资源和力量就来自于小学教育生活中给予他的美好的事物。如果我们的小学教育生活只短视
10、地注重功利性的东西,比如分数、排名,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美好的信念,那么这种教育是可怕的,因为它没有关注儿童的精神世界的发展,从根源上截断了儿童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如果我们的小学教育生活不重视保护儿童的美好信念,那么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因素就会不断的提醒孩子人生从一开始就没有真、善、美的存在,因此不需要对人性善的一面抱有希望。 在这种教育中长大的孩子成人后如何建立对人的信任呢? 教育显然不能保证一个人一生的幸福与美好,但是教育必须要在当下的教育生活中引导学生去体悟、分享人性中美好、单纯、优美的东西,这是他们构建美好人生的基础。因此,我们的小学教育不仅要保护学生这些可贵的精神力量,还要让学生从教
11、育者身上感受到人有尊严,人有力量,可以克服人生的困难。只要教育者将自己的善意、关怀传递给孩子,孩子就能吸收并发挥这些伟大的力量,他会变得强大,有安全感,充满信心,对人生充满希望。而这些,比任何知识技能的传递更关键。4.8关注内心,提醒学生感受内在幸福 教育应该是提高感受幸福的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中我们的教育并没有多大程度上提高学生感受幸福能力,反而降低了感受生活中幸福的能力。他们在毕业后,与自然、社会相适应的能力甚至比不上没有受过很多学校教育的人。 对自然和社会环境,他们都表现出很多的不适应和恐惧。不管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中他们的幸福能力都让人担忧。并且,我们发现很多学校教育生活谈到的幸福
12、教育仅仅停留在物质上的幸福,而不是满足学生心灵生活所需的内在的幸福。 刘次林在幸福教育论中提到:教育要对人的生命给予全面的关照和提升,不仅要让学生从生理上得到幸福,也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关照其心理幸福。由此可见,他将幸福分为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因此,笔者认为教育生活中的幸福是有层次的。第一个层面的幸福是外在的幸福,也就是生理层面的幸福,这种幸福是建立在快乐之上的幸福,这种幸福是直接关系到当下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是建立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个人体验之上的。第二个层面的幸福是内在层面的幸福,也就是精神层面的幸福,这种幸福是源自个体存在内心的满足,获得幸福本身的一种境界。这个层面的幸福直接关涉的不是现实生
13、活中的快乐,而是内在需要的满足。 访谈者J:到了晚年的时候我感到蛮欣慰,虽然我并不富裕,但我感觉很充实很满足,因为我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力量。现在回忆起来我觉得我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对得起祖国。 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金钱、拥有多少房子,而在于自己内心的满足和对自我的认可。访谈者J之所以现在感到很幸福是因为他的精神得到了关照,精神上的幸福比任何物化的幸福要真实长久有价值得多。 但是现在学校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中小学生忙于取得高分、考重点学校、把握眼前的学习利益,通过取得学习上的成功来获得短暂的外在的幸福,有的孩子即使获得所谓的成功,内心却是浮躁、冰冷、无助、
14、恐惧的,人性的灰暗面极度张扬。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现在很多学校教育关注的幸福总是与分数、表扬等外在的东西挂钩,将学生的幸福都寄托在分数上,却忽视了对学生内心的满足。不少看起来成绩优秀的学生看起来很幸福,突然之间不想学习了变得沉默寡言,教育中总是从方法上找原因,但是却忽视了对孩子内心的关注,当他的心已经感到恐慌感到不幸时,学什么都是没有用的。 在今天,我们也需要有外在的幸福,教育的必然也必须关涉现实生活的幸福,但是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是不够的。幸福永远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但是我们还是要追问一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幸福才是我们不断发展的动力之源。笔者认为,现在的教育生活需要更多地鼓励学生追
15、求内在的幸福,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精神能力,促进他们的持续健康地发展。外在的幸福是不能持久的,只用内在的幸福才能使个体积极的生命状态得到保证,一旦受到挫折,个体才能从现实生活中超越出来,走出现实生活中的烦,感受生存、生活的意义,提升生活的境界。 4.9关注理想,鼓励学生追逐梦想 现在人们越来越少的谈到志向和理想的教育了,因为人们认为它听起来很空虚不切实际。在小学教育中谈志向和理想更显得没有什么意义了。其实,志向和理想的教育永远都需要,不管人处于哪个年龄段,不管他是做事还是学习,其兴趣和激情往往来自于自己的理想。 理想是冬天里的火光,可以抵御严寒,度过艰难。再见到不到光的日子里,来自理想之光的照亮,会给征途中的人提供正能量。20世纪的上山下乡运动,很多孩子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