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0408005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时空坐标 1 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1949 1956年 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一五 计划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等 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 1956 1976年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曲折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八大 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民经济调整的 八字 方针 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 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等 主要线索 3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时期 1978年至今 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十一届三

2、中全会 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992年 南方谈话 的发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等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目标导航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随堂反馈 基础认知学习思考 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 恢复国民经济 1949 1952年 1 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夕 由于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 加上多年战争破坏 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 表现 到1952年 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3 意义 为国家开展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帝国主义 有计划 2 实施 一五 计划 1953 1957年 重工业 社会主义 工业化

3、 3 完成三大改造 1953 1956年 1 表现 农业 组织农民参加 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掀起全行业高潮 2 意义 到1956年底 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思维点拨 1 2 图解识记 农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公有制 土地改革运动 1950 1952年 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而不是集体公有制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关系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953 1956年 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 1949 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农民

4、土地私有制 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 二 探索与失误1 成功探索 1 中共八大 1956年 国内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的要求 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当前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工业国 2 国民经济调整 1960 1965年 目的 纠正农村工作中 的错误 方针 实行 巩固 充实 提高 方针 成效 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调整 左 2 探索失误 1 内容 多快好省 农业 2 影响 违背了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1959 196

5、1年 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思维点拨 易混易错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中共八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 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 左 倾错误的体现 但两者本质属性不一样 1 大跃进 涉及生产力方面的问题 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2 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 主要特点是 一大二公 所谓 大 就是公社的规模大 所谓 公 就是公有化程度高 三 国民经济的劫难1 原因 1966年 爆发 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 政治领域

6、扩展到经济领域 2 表现 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 被废除 大批工人 干部停产 闹革命 3 调整 1 周恩来 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到1973年 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 邓小平 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明确提出的思想 并采取有效措施 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 文化大革命 规章制度 1971 全面整顿 图解识记 1956 1976年成功的探索 失误及启示 深化探究核心突破 主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 一五 计划史料一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 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 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

7、纲要的指示 史料二从1953年起 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 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 论十大关系 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摘编自 中国共产党历史 史料解读 史料一划线句子说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史料二划线句子主要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目标和道路选择 问题思考 根据上述史料 概括我国 一五 计划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并分析这一特点的成因 提示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因 重工业基础薄弱 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 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借鉴苏联的经验 提示 2 三大改造史料下面是1950 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

8、济成分的变化情况 以工业总产值为100 不包括手工业 史料解读 史料隐含两层信息 一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逐渐消失 二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 问题思考 史料反映了1950 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提示变化 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 直到最后消失 意义 标志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提示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 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 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2 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

9、步骤 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被喻为 一体两翼 3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史论总结 主题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 1 中共八大史料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 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 财政上 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 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性 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 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 左 倾冒险的倾向 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

10、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史料解读 史料中的划线句子表明中共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 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 你怎样认识 提示主张 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 左 倾冒险的倾向 坚持实事求是 积极稳妥地发展国民经济 认识 为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提示 2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史料一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 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 农村 城市中 一而再 再而三地 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 1958年2月3日 人民日报 社论史料二组织军事化 行动战斗化 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 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 公共食堂 幼儿园 红专学校等 把农民引向

11、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 1958年4月3日 人民日报 社论 史料解读 说明当时的经济建设出现了冒进倾向 说明集体化被明显夸大了 问题思考 史料一说明 大跃进 有哪些危害 史料二体现了人民公社什么特点 实质如何 提示危害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 高指标 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特点 一大二公 实质 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提示 3 探索中的调整史料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 陈云同志提出 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 重新安排 这是非常必要的 这次调整计划 实质上 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 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 各种材料的分配 要 先满足恢复

12、农业生产的需要 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 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新中国经济建设 史料解读 中 放慢 和 重点真正放到农业 反映了调整重工业和农业的比例关系 中 先满足 和 主要是日用工业生产品 反映了调整农业和轻工业的关系 问题思考 依据史料分析此次调整的内容有哪些 实质是什么 提示内容 农轻重 工业内部 生产与基建 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 实质 部分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 左 倾错误 提示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 左 倾错误及其教训 史论总结 深化提升 全面认识 一五 计划1 特点 1 改造与建设并举 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2 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 3 优先发展重工业

13、 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 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4 渐进性和长期性 5 一体 主体 工业化 两翼 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相辅相成 2 实质 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3 成因 1 从历史原因看 我国重工业基础差 底子薄 2 从现实的需要看 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 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 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 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 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验中 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 从各行业关系看 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

14、的发展 巩固练习随堂反馈 1 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到1957年 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 5 上升到45 0 重 轻 农之比由1953年的17 6 29 6 52 8变为1957年的27 3 29 2 43 5 这说明 一五 计划A 使重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B 使我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 使国民经济的比例达到合理D 使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答案 1 2 3 4 5 6 解析材料数据说明在 一五 计划期间 重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A项符合题意 B D两项不符合史实 当时国民经济的比例仍然不够合理 C项不正确 解析 解析题目的关键词是 本质 从四枚邮票的内容可

15、知 这是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本质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变革 故C项正确 2 右面是关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四枚邮票 其反映的本质是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A 劳动人民主人公的责任意识B 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热情C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变革D 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发展 解析粮食计划收购政策 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 是配合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 有利于形成计划经济体制 故D项正确 3 1953年12月开始实行粮食计划收购政策 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 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 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 以上政策的实施有利于A 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B 提高城

16、乡生活水平C 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D 形成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解析根据所学 1958年我国开始 大跃进 和 人民公社化 运动 结合变化图 农业总产值不断下降 故C项正确 4 如图为新中国某历史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 从中可以看出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A 一五 计划开局之年农业总产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B 三大改造 期间的工业总产值始终不及农业总产值C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运动使农业总产值进一步下降 D 20世纪5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 反映的是1960年提出的八字方针 结合所学可知 八字方针的内容是 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因此周恩来总理又加上的两个字是 充实 故D正确 5 2018 北京朝阳高一检测 1960年第四季度 毛泽东主席在中央的一次会议上提出 要搞几年慢腾腾 不要务虚名而遭实祸 于是出台了 调整 巩固 提高 六字方针 随后 周恩来总理又加上两个字为A 恢复B 改造C 跃进D 充实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6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日报 连续发表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