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0407470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巢湖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巢湖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巢湖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巢湖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巢湖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 1.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巢湖市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图我国地理自然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中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且气温年较差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2.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洪涝、风沙、低温 B.乙风沙、盐碱、旱涝 C.丙水源不足,风沙危害大 D.丁积温低,气候生长期短 中国的饮

2、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一个地方饮食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 B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 C甲区域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 D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 4下列关于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 北方人喜爱咸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 重庆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域冬季气候较同纬度气温更低、湿度更大有关 山西人爱

3、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 A. B C D2015年6月16日,全球星基高精度增强服务系统“中国精度”正式提供服务。这意味着中国北斗用户在无需架设基站的情况下,可以享受便捷的厘米级高精度定位增强服务。据此回答56题。5下列领域中可以应用“北斗”系统的是() A作物估产 B交通运输 C病虫害分析 D海底矿产分布6为监测并分析城市化过程发展变化趋势,应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 “北斗”系统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雷达系统 A B C D 右图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78题。7.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

4、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布局8.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 大气污染 区域规划 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水文地质 A. B. C. D.9.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 A.公路 B.菜园 C.鱼塘 D.果园 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开垦 C过度放牧 D过度砍伐11A、B两图的荒漠化分别表现为() A斑点状水土流失大面积水土流失 B大面积草场被破坏斑点状荒漠化圈 C大

5、面积水土流失斑点状水土流失 D斑点状荒漠化圈大面积草场被破坏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已全面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为积极吸引境内外资金投入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当中,2010年2月15日,江西省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当前建设需要,共推出699个招商项目,项目总投资8137亿元。据此回答1213题。12.鄱阳湖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下列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B.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C.湿地能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D.湿地能调蓄洪水,减少自

6、然灾害的发生13.下列项目中,不属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招商项目的是( ) A.生物及新医药产业 B.有色金属冶炼产业 C.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产业 D.生态旅游产业 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完成1416题。 14.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 盆地边缘地区 河流上游源头地区 盆地中央 绿洲地区 A. B. C. D.15.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16.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有(

7、 ) 控制人口增长,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 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 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 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 A. B. C. D.17.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天气18.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

8、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 1920题。19.“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0“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荒漠区植树造林2015年美国航空航天局使用卫星第一次以三维方式量化了非洲撒哈拉沙漠尘埃被搬运到南美洲亚马孙雨林的数量,这些尘埃中包括沙子和南美洲亚马孙雨林植物生

9、长不可缺少的磷等。据此回答2122题。21非洲撒哈拉沙漠尘埃被搬运到亚马孙雨林地区主要借助于下面的() 22.撒哈拉沙漠尘埃中的沙子、磷进入亚马孙雨林生态系统,可() A促进岩石风化,释放养分 B随雨水带来可溶性养分 C促进地表径流,带走养分 D促进土壤的淋溶作用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2324题。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箭头粗细表示物流量的大小23.雨林生态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Aa Bb Cc Dd24上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Aa枯枝落叶 Bb土壤 Cc生物 Dd供给养分25.雨林中土壤贫瘠的最主要原因是 ()A有机质分解和

10、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积累和补充B气候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C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D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26.巴西政府大规模开发亚马孙流域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是( )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移民亚马孙平原 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接纳海外移民,开发亚马孙平原 A. B. C. D.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2728题。27图中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28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加强铁路运输建设 辅以公路建设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大力发展煤焦业A B C

11、 D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2930题。 29.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30.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 B.GDP增长速度取决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 下图为某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据此完成3132题。 31.该流域的bc;河段形成地上河,洪水危害较严重,不属于其

12、治理措施的是( ) A.裁弯取直 B.加固大堤 C.建分洪、蓄洪工程 D.在c处建大坝32.M处植树造林,其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读中国攀枝花工业区(图甲)和德国鲁尔区(图乙)图,据此完成3334题。 33.两工业区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煤炭资源丰富 B.水能丰富 C.铁矿资源丰富 D.廉价劳动力丰富34.图示两工业区均有河流流经,但乙工业区的内河航运发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资源分布 B.地表形态 C.城市规模 D.市场需求 如下图所示,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完成3536题。 35.与2005年相比,在我国2010年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增幅最大的是( )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水电36.下列关于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