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的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简评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040575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舒曼的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简评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舒曼的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简评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舒曼的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简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舒曼的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简评(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舒曼的降 B 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是他于 1840-1841 年创作的极富盛名的乐曲之一。这首交响曲由门德尔松指挥进行首演。创作这首交响曲时,舒曼刚与克拉拉结婚不久,因而全曲主调欢快活泼,富有生气。本曲被称为春之交响曲据说是舒曼由贝托嘉的 春之诗获得灵感。乐曲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行板,活泼的快板 ,降 B 大调 。作为全曲的引子,第一章以圆号和小号的演奏奏出了春天已然到来的强烈冲击感,这有如打招呼般的音调向听众传达了春意袭来的意境。紧接着,乐章的演奏趋向舒缓 ,小提琴等弦乐器的演奏将初春刚到时的激烈缓缓引入春天的幽静,然而这幽静的段落马上又被欢快的吹奏乐所替代,这一段的演奏欢快活泼极具跳跃性

2、,给人犹如置身于万物复苏的初春时节的充满力量与希望的图卷中。在充满活力的演奏中,管弦乐器的合奏相得益彰,给听众描绘出 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初春画卷。第一乐章给我的第一印就是明快活泼,曲调中透出春天那股催生万物的力量。这种力量将人引入作曲者悉心营造的春日图景中,也为后面的乐章做了铺垫。第二乐章:甚缓板,降 E 大调,3/8 拍子这章乐曲整体给人平静的感觉,就像那春天的夜,寂静却有着万物复苏悄然来临的生命力。幽静却又不乏激情的音乐,暗含了春夜的恬静与悸动并存的特点。延绵的音符,也象征着舒曼含蓄深厚的爱情。作为浪漫派作曲家的代表,舒曼独特的创作手法在本章中大放异彩。浪漫派作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充分开

3、掘音乐的力度表现功能,十分注意力度的种种细微变化。 “突弱” (fp 或 sfp)的效果是其中之一。将这种“突弱”效果大量应用于抒情乐章,用以表现“心的抽搐” , ;则是舒曼的首创。舒曼将其作为一种主要创作手段,通过节奏上切分延留的层层递进,把他对克拉拉的挚爱抒发得欲断愈连,如胶似漆。这种面对犹如春天般美丽动人的自己的爱人时内心的喜悦与兴奋被舒曼十分巧妙的用乐曲表达了出来。乐曲中部提琴的层层迭进的演奏给人一种春夜中仍有激情在看似安静的环境下孕育而生的感觉。这一段不仅表现了创作者信手拈来的高超技巧,也对演奏者的水平做出了一次考验。中部略为激烈的演奏结束后,曲调重归于幽静,与开头相呼应,也将听众的

4、思绪引入下一章。第三乐章:甚活泼的快板在上一章给人带来的短暂宁静之后,第三乐章又重新将听众的心带回那饱含生机与活力的春日,就像在一夜的沉寂之后,万物又重新散发出春天特有的生命气息。短暂的温存之后,舒曼再次将一个富有活力的情景呈现到听众脑海中。这一章是海顿小步舞曲乐章和贝多芬谐谑曲的某些东西的奇妙结合。第三乐章,名为诙谐曲,但诙谐的情趣并不多,毋宁说更令人想起弗洛列斯坦那种披坚执锐的进取精神,其中闪烁着贝多芬式的意志。鼓点,号声,弦乐器出色的将活泼欢快的调子演奏出来。前半部分号与鼓的有强烈韵律感的演奏很好的将季节由寒冬到暖春的喜悦以音乐的形式呈现在听众耳边。前部和中部的曲调有一种略微激昂奋进的感

5、觉,特别是接近结束时的调子,给人以一种春雷袭来,以雷霆万钧的急促而略微深厚的旋律唤醒尚未觉醒的万物的气势。然舒曼终不能将这种意志坚持到底,在乐章的结束落下一个很有些伤感的尾巴,可见舒曼毕竟还是舒曼,在欢乐中也忘不掉发一缕春愁。这一缕春愁颇耐人寻味,是担心失去春天吗?且让我们存下个疑问,听了最后的第四乐章再说。第四乐章:活跃而优美的快板第四乐章一开始的引子让人一开始就为之一振,有一种与前几个乐章相异的雄浑感。但随之而来的曲调却明显是欢快活泼的,甚至比起上一被称为谐谑曲乐章的第三章给人的感觉更欢乐。这乐章的前半部以弦乐器的演奏为主角,以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烘托,巧妙的奏出了抒情的乐章。据说这一段是舒

6、曼从前作的克莱斯勒套曲声中终曲的主题。可是这一主题并非属于舒曼,它是巴赫的农民康塔塔中的一句,其唱词是:“我是这样长久地离开了你” 。这么看来,末章的主题应该是对即将流走的春天的一种不舍与依恋。这一感情就像蓝天上陡然掠过一缕诸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的流云。后半部分弦乐的低音奏鸣,更突出了春天已逝这一主题,此时紧促的音调,仿佛在追赶,在挽留,但是临末那稍显悲怆的音符告诉我们,春天还是离去了。其实我个人觉得最后这一段乐曲才是第四乐章的高潮部分,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激烈的音乐中,整曲就这样戛然而止却毫不显突兀,这也象征着春天仍旧是在诸般深情的追逐挽留中迈出了自己的脚步离我们而去。我

7、猜,作者大概是在暗示“盛极生衰” , “乐极生悲”呢!达到顶峰之时往往就是衰落的开端。舒曼向陶柏特说过,他在这一乐章中确是“想象向春天告别”并“希望不要太轻佻地对待它” 。弦乐的抒情,是这一乐章的主角,而我个人觉得这一乐章是整首曲子最为出彩的地方,它韵律优美却不失厚重,而在厚重中又有一种让人内心也在跳跃的愉悦感,而最后的收尾也是神来之笔,把万物由盛转衰这一自然规律用音调谱写得如此传神,可见舒曼对作曲的高深手法。春天交响曲每一乐章的引子可以说是交响乐中的经典,德国近代著名音乐学家 H克莱玛曾高度评价春天交响曲伊始的引子是“整个交响乐王国中最光辉的一角。 ”这句话被人一再引用。降 B 大调春天交响

8、曲在舒曼的创作中是很不寻常的,除了因为这是舒曼写的第一部交响曲以外,还在于它所表现的内容。舒曼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稍稍一丝微风都会在他胸中激起狂澜,更不用说他在充满惊风悸雨的时代中所写的那些作品了,总是那么疑虑重重,总是那么耽于梦幻,总多少给人一种虚无飘缈之感。然而春天交响曲一扫往日的迷雾,碧空万里,澄澈坦荡,真是少有的好天气!因此, 春天交响曲的诞生,应当说是舒曼创作的一个里程碑。报于春天的掌声刚落,他又接踵写了一系列管弦乐作品,并开始创作d 小调第四交响曲 。所以史称 1841 年为舒曼的 “交响乐年” 。舒曼的第一交响曲春天 ,确确实实具有相当高的欣赏价值,这不仅由于它的曲调动听优美,还因为它所蕴含的春的气息也实实在在的透过音符向听众们传达得生动形象。同时,这也是心境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创作方式的生动例子,舒曼在谱写这首曲子时想必是十分愉悦的,因而他这种喜悦感也可通过他所创作的曲子来传达给听到他曲子的人,不管过了多久,这种感觉仍能由这首曲子很好的传递给听众,而听众也会受到欢快的音乐的感染,这就是一首伟大的交响乐的之所以能经久不衰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