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0402905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山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山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山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山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级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2019.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75分)1.诗经中的下列名句,不能直接反映宗法分封制的是A.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B.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C. 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D.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答案】B【解析】A项意为“大国是屏障,大宗是栋梁。为政有德国家安宁,宗子就仿佛是城墙”。体现大小宗的关系,故A项能直接反映宗法分封制。B项意为“老实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描写了古代男女青年间的爱情,不涉及宗法制。故B项不能直接

2、反映宗法分封制。C项意为“圈里抓猪做佳肴,且用瓢儿酌美酒。酒醉饭饱情绪好,推选公刘为领袖”。体现了宗法制下的等级秩序。故C项能直接反映宗法分封制。D项意为“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天子的,凡是天下的人民没有不是天子的臣民的”。同样体现了宗法分封制下的等级秩序。故D项能直接反映宗法分封制。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审题时一定要注意“不能直接反映宗法分封制的是”。2.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由此可见A. 中国比西方世界更早进入法治社会B. 古罗马的铸铜技术源自中国C. 古罗马习惯法历史比中国更久远D. 成文法律体现

3、文明发展诉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在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成文法律体现文明发展诉求,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成文法3.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A.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B. 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C. 扰乱了社会的秩序D. 活跃了人们的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意思是科举制度使得更多的人对科举抱有希望,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法的事情,因此这指的是科举制度影响了人们的价

4、值取向,因此B项正确;材料中知识涉及到科举使得人们不做违法的事情,使得社会各阶层都热衷科举中“社会各阶层”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科举的积极意义的方面,未涉及扰乱社会秩序的问题,故C项错误;科举制度在材料中涉及的是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与活跃思想无关联,并且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故D项排除。4.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A. 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B. 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 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

5、可知,反映了从秦朝到宋代,丞相由一人到多人,反映了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故C项正确;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属于表面现象,没有反映本质问题,与材料主旨意思不符,A项错误;民主政治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是君主专制,排除B项;题干材料涉及的相权与皇权问题,不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故D项错误。5.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立一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了历代宦官专政最猛烈的王朝之一。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A. 明朝皇帝懦弱B. 明朝推行特务统治C. 君主专制制度D. 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明王朝成为历代宦官干政最厉害王朝的根

6、源,这要从制度本身找原因,宦官作为皇帝的贴身侍从容易出现干政的现象,主要受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ABD三项都不是根源,故C正确。6.“斯巴达作为古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的1/7,其他小邦仅相当于中国一个乡镇的大小,人口不过数万。”这段材料反映了古希腊城邦A. 独立自治B. 经济发达C. 人民民主D. 小国寡民【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的1/7”反映出希腊城邦面积小,这体现了古希腊小国寡民的特征,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独立自治 ,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经济问题,排除B。公民大会等

7、体现人民民主原则,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点睛】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民主政治特征的充分体现。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且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在公民大会休息期间,议事会是大会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7.“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B

8、. 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异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可知材料强调了地理环境对于文明的影响,但不是地理环境决定论,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故B项正确;其他选项均表述绝对,而且不符合材料中主旨,故排除A、C、D。【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源是奴隶制工商业发展,希腊的地理环境是民主政治产生的重要因素。8.下列各项不能说明罗马法制定和实施目的所在的是A. 罗马法为皇帝和元老院的权利提供法律依据B.

9、 罗马法维护奴隶制度,巩固了帝国的社会基础C. 罗马法保护了私有财产,笼络了上层阶级D. 罗马法影响深远,成为欧洲法律的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罗马法影响深远,成为欧洲法律的基础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不是当时统治者的目的,此项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D。罗马法制定和实施的目的所在就是维系和巩固帝国的统治,为统治者统治服务的。所以ABC内容表述正确。排除ABC。9.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是英国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这里“转折点”的意思是说A. 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B. 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 英国君主制度终结【答

10、案】B【解析】试题分析:“光荣革命”前,权力重心在国王,“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权力向议会转移,故B项正确;A项“剥夺”的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中“平衡”说法错误;D项中“终结”说法错误。考点: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的代议制光荣革命10.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1871年”“五月流血周”“无产阶级专政尝试”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是A. 里昂工人起义B. 第一国际C. 巴黎公社D. 十月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871年”“五月流血周”“无产阶级专政尝试”三个关键词,不难发现是讲的1871年法国的巴黎公社。“五月流血周”是巴黎公社失败的标志, “无产阶级

11、专政尝试”是巴黎公社的意义,本题正确答案为C。里昂工人起义是在1831年和1934年,与“1871年”不符合,排除A。第一国际建立于1864年,十月革命发生与1917年均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D。11.2010年5月11日卡梅伦在英国大选中胜出,宣誓就职英国首相。要成为英国首相,卡梅伦应具备哪些条件成为某一政党领袖所在党派在议会选举中成为多数党必须是英国王室成员必须通过国王的任命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议会选举中,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并要接受英国国王的任命,即可成为首相。所以要想成为首相首先必须参加某一个政党,成为某一政党领袖,所在

12、党派在议会选举中成为多数党(这个政党在议会选举中的议员人数要超过其他党派,即成为多数党),必须通过国王的任命成为这个政党的领袖。对照题目可知是正确的,所以正确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1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第九条规定:“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此规定的主要意图是A. 实现权力的相互制衡B. 防止总统以权谋私和叛国C. 立法机构兼掌司法权D. 限制总统的政治经济特权【答案】A【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主要意图”,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总统受到参议员的制约,这一规定的主要意图自然是实现分权制衡,故A项正确;B项是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意图,故排除;C

13、、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13.1787年6月4日制宪会议全体委员会上,富兰克林发言说:“第一个放在掌舵位置上得人会是个好人,今后的后继者会是怎样的人,就无人知道了。这里也和别的国家一样,行政官的地位总是会不断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终。”为此,新成立的美国A. 采用共和政体B. 颁布成文宪法C. 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D. 构建分权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这里也和别的国家一样,行政官的地位总是会不断提高,直到以君主制告终。”表明富兰克林担心领导人权力消长问题,担心最终会形成君主专制,所以要采取分权与制衡,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所以正确答案为D。共和政体不能体现权力制衡,排除A

14、。颁布成文宪法不能确定是否分权制衡,排除B。根据史实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共和制政体,C错误。【点睛】(1)分权与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行使,这三权之间分立的状态十分明显,同时又保持着一种互相牵制互相平衡的关系; (2)有限政府原则。它与法治原则相联系,即联邦政府的权利要受法律限制,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的限度; (3)代议政府原则,它与人民主权原则相联系。14.“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材料主要说明A. 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B. 政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

15、矛盾尖锐C. 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D. 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社会矛盾,从而加速了俄国革命的爆发,故D正确;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腐朽统治,A错误;政治经济状况的落后导致俄国社会矛盾的尖锐只是叙述了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历史原因,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根据“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可知,材料强调战争对俄国革命的影响,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联系所学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分析解答。15.1906年日本某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对该文章的介绍为“此宣言作为一工人组织的纲领发表的,该组织起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