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吉首四中初三语文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040285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吉首四中初三语文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吉首四中初三语文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吉首四中初三语文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吉首四中初三语文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吉首四中初三语文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吉首四中初三语文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吉首四中初三语文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0 初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班次 姓名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 36 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每空 0.5 分,共 8 分)亡( )以应 火齐( ) 泾流() 则殆矣( )两涘( ) 渚崖( ) 始龀() 箕畚() ( ) 腠理( ) 还走( ) 得而腊之( ) 俟( ) 几死者数矣 ( ) ( ) 缶( ) 2、选出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a、通过理论学习,全体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水平。 b、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c、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这所学校当英语教师。 d、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家先进。 3、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2 分)

2、电视机里传来了雄壮的国歌,屏幕上显现出那样鲜红的五星红旗。啊,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终于站起来了。它不再是那任人践踏的小草,而是一株苍翠挺拔的大树,它不再是 ,而是 。它不再是 ,而是 。 4、为下则短文拟写一个不超过 7 字的标题,以概括该文内容。 (2 分) “澳”字的本意,指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在古代,又指对外通商的地方“澳门”这一称呼的由来,一种说法是,因为这个被用做“澳”的港口有两座山对峙,好像一座门,所以就叫做“澳门”了。也有人认为,珠江口外许多水道的出口都叫“门” ,如虎门、横门、磨刀门等,澳门的得名不过是习惯罢了。 答: 5、阅读下面的表扬信,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5 分)

3、表扬信中学领导:贵校九年级(1)班高远同学助人为乐,非常值得表扬。我的孩子方旭就读于贵校九年级(1)班,一个月前因患急性肺炎住进了医院。这期间他耽误了不少功课,我们焦急万分。正在这时,高远同学主动来到我们家,热心为方旭补课。整整二十天,每天晚上都是如此,直到帮助方旭补上了落下的功课。在高远同学面临中考的关键时刻,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来帮助同学。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让我们全家非常感动。我们除再次向他表示感谢之外,还要求你们当领导的在全校给予表扬!此致敬礼方旭的家长:方杰棉、李兰 敬上07 年 3 月 3 日(1) 、这封表扬信在格式上有几处错误,它们是。 (写出画线处的序号)(2 分)(2) 、有语

4、病的是第处,应改为: (要求不改变原意,并与上下文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2 分)(3) 、正文中语言有一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写在下列横线上。 (1 分)6、按原文默写填空(17 分)(1)征蓬出汉塞, 。 (2)相见时难别亦难, 。(3) 泊秦淮中揭示诗歌主题的千古名句是, 。 (4)中秋之夜,浩月当空,独自在家的你,想表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美好的祝愿,你会想起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的 -_,_ 两句。(5) ,夜泊秦淮近酒家。(6) 使至塞上描绘塞外沙漠壮美风光的名句是 , 。 (7) 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 里的“此事”|是 , 。(8) 无题一诗中:_ _ _ ,_ _。现在常被人们

5、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9)晏殊的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名句是 , 2。二、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共 34 分)一秋水(10 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3 分)秋水时至( ) 不辩牛马(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河伯始旋其面目( ) 望洋向

6、若而叹 ( )8、翻译下列句子(2 分)“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9、下面所列各句中加点的“见”字与“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一句中“见”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1 分)A.儿童相见不相识 B.于是入朝见威王C.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D.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从庄子“道”的观点看,事物无大小、是非之分,一切都是相对的,但作为寓言故事,我们可以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2 分)答: (二) (共 11 分)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7、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 分)(1)则久已病矣 (2)死者相藉 (3)又安敢毒邪 (4) 汪然出涕曰 12翻译下列句

8、子。 (4 分)(1)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2)君将哀而生之乎 (3)相邻之生日蹙 (4)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13写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1 分) 14文中蒋氏把自己和乡邻的遭遇作对比,用原文填空。 (每空 0.5 分,共 3 分)(1)回顾过去六十年的遭遇,其结果:乡邻是 ,而蒋氏却 。(2)叙述现在,眼下情况是“悍吏之来吾乡”闹得乡邻,而蒋氏却 。(3)从一年的情况看,蒋氏是,而乡邻是“ ”。15对“又安敢毒邪?”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 分)A、蒋氏不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因为这是太医以皇帝的命令发的。B此句与上段作者的问话“若毒之乎”相呼应,使一篇血泪斑斑的

9、控诉,带上“哀而不伤”的色调,蕴含更加深刻。C蒋氏在控诉捕蛇给他一家三代带来的不幸。D、蒋氏不敢怨恨“复若赋”这件事,因为他知道“复赋比捕蛇的毒害更深” 。三水调歌头(7 分)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词牌名为_,作者_,号_,_代人。 (2 分)17、判断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正误,在括号内用“”或“”表示。 (2 分)人有悲

10、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8、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中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 (1分)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我欲乘风归去。19、以下两问请任选一问作答(2 分)(1)、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2)、自古写月的诗句很多,你能任写几句吗(至少两句)?_ (四) (6 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

11、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20、对“洗劫” 、 “行窃” 、 “劫掠”这三个词语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1 分) a、洗劫:像用水洗净一样,把一个地方或一户人家的财物抢光。 b、行窃:一边走一边偷。 c、劫掠:大规模抢劫。 d、这三个词语都是指非法占有。 21、 “洗劫”是和文中的“ ”一词相呼应的,充分揭露了侵略者的野蛮和贪婪。 (1 分) 22、文中运用多个反语,表达对两个强盗的愤怒和谴责。请找出反语句。 (1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