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解读PPT参考幻灯片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30392076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解读PPT参考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解读PPT参考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解读PPT参考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解读PPT参考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解读PPT参考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解读PPT参考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解读PPT参考幻灯片(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版 中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 解读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以岭医院平阳2015 06 1 前言 随着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 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 NAFLD 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 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 为了进一步规范NAFLD的诊断 治疗和疗效评估 2006年2月 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在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 制定了 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以下简称 指南 2011年对 指南 进行修订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命名和定义 脂肪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 但很多人认识有误区 认为无所谓

2、 实际肝脏是一个强大脂肪贮存库 它与高血脂 高血压 糖尿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因此 引起人们对脂肪性肝病高度重视和重新认识 2002年 美国肝病学会召开了脂肪性肝病的命名研讨会 根据组织学命名 将脂肪性肝病 FLD 分为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 根据病因命名 将其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AFLD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命名和定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是由胰岛素抵抗 代谢紊乱 营养不良 药物 病毒 减重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所引起肝脂肪变 但是由胰岛素抵抗 代谢紊乱导致的脂肪肝已占多数 目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 定义为 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 以弥漫性肝

3、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即 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 IR 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 其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 NAFL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 以及NASH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4 背景 国际指南 美国指南 2012年2月22日 AASLD ACG AGA Hepatology 2012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 WGO 指南 JClinGastroenterol 2014Jul 48 6 467 73 日本指南 2015年2月日本胃肠病学会 JSGE NAFL NASH 5 背景 中国脂肪肝纪事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我国开始出现一些有关脂肪肝的流行病学调查 临

4、床病例报导和动物实验研究 但它真正引起我国医学界普遍关注是在2000年之后 2001年 起草了 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 草案 2002年 全国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组修改 诊断标准 草案 2003年 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 正式制定 2005年 第二届全国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专题学术研讨会召开 2006年 中华肝病学会和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2010年 中华肝病学会和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学组修定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2014年6月 第三届肝病与代谢学术会召开 2015年6月26 6月27日 第四届肝病与代谢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6 推荐意见的证

5、据等级 指南 从循证医学的角度 将推荐意见的证据分为3个级别5个等次 其中 级证据最可靠 但 指南 中推荐治疗所具备的 级证据很少 大多数是 级证据 还有一部分是 级证据 I随机对照试验II一1非随机对照试验II一2分组或病例对照分析研究II一3多时间系列 明显非对照实验III专家 权威的意见和经验 流行病学描述 7 指南 说明 新 指南 只是帮助医师对NAFLD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正确决策 不是强制性标准 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NAFLD诊断和治疗中的所有问题 临床医师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 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 并在全面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制

6、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由于NAFLD的研究进展迅速 指南 仍将根据学科进展和临床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8 编写专家 顾问组成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曾民德 北京大学医学部微生物学系 庄辉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 杨文英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病理科 王泰龄 写作组成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 范建高 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 贾继东 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肝病中心 陈力元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厉有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王炳元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陆伦根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肝病科 施军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

7、二医院消化内科 沈薇 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 牛俊奇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 赵彩彦 北京天坛医院消化内科 徐有青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 高鑫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李喻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茅益民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 中华肝病杂志编辑部 袁平戈 9 指南 主要内容 自然转归 诊断策略 监测与随访 10 流行病学显示 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 33 其中 2型糖尿病患病率28 55 和高脂血症患者患病率为27 92 肥胖症患病率为60 90 随着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在全球的流行 近20年亚洲国家NAFLD增长迅速且呈低龄

8、化发病趋势 死因主要为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肝硬化 恶性肿瘤 NAFLD已成为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11 NAFLD的危险因素 高脂肪 高热量膳食结构 多坐 少动的生活方式 胰岛素抵抗 IR 高血压 血脂紊乱和2型糖尿病 肥胖症 12 自然转归 NAFL10 20年肝硬化发生率0 6 3 NASH10 1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15 25 NASLD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呈上升趋势 NAFLD患者预期寿命缩短 死因主要为恶性肿瘤 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肝硬化 13 NASLD诊断标准 临床上 凡具备下列第1 4项和第5或第6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 无

9、饮酒史或饮酒量男性每周 140g 女性每周 70g 2 除外病毒性肝炎 药物性肝病 全胃肠外营养 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 有体重超重和 或 内脏性肥胖 血糖增高 血脂紊乱 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 4 血清转氨酶和GGT水平有或无轻至中度增高 5 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6 肝活体组织检查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14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NAFL 诊断标准 凡具备下列第1 2项和第3项或第4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NAFL 1 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 3项 2 肝生物化学检查基本正常 3 影像学表现符合脂肪肝诊断

10、标准 4 肝组织学表现符合单纯性脂肪肝诊断标准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 凡具备下列第1 3项或第1项和第4项者即可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1 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 3项 2 存在代谢综合征或不明原因性血清ALT水平升高持续4周以上 3 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诊断标准 4 肝组织学表现符合脂肪性肝炎诊断标准 16 NASH相关肝硬化和肝癌 凡具备下列第1 2项和第3项或第4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NASH相关肝硬化 1 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 3项 2 有多源代谢紊乱和 或 脂肪肝的病史 3 影像学表现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 4 肝组织学表现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 NASH相关肝硬化基础上发生

11、肝癌 影像学诊断和肝组织学诊断符合相关标准 17 诊断中的相关问题 临床上 诊断为NAFLD后 要进一步进行分级诊断 即明确是单纯性脂肪肝 还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以及是否存在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对过量饮酒 男性 420g w 女性 280g w 的脂肪肝应属于酒精性肝病的范畴 少量饮酒 男性每周 140g 女性每周 70g 要考虑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饮酒量介于两者之间的患者 其肝脏损伤的原因难以确定 处理这类患者时须考虑酒精和代谢因素并存的可能 18 诊断中的相关问题 对于不明原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升高者 若影像学提示脂肪肝 且存在代谢危险因素 未过量饮酒 其ALT异常的原因

12、最有可能是NAFLD引起 诊断NASH之前 须排除所有常见的药物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病 以及感染 胆道疾病 肝脏恶性肿瘤等疾病引起的肝损害 对于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阳性者 若肝酶异常 但血清HBV DNA滴度低于104拷贝 ml 且存在代谢危险因素 则肝酶异常考虑是由脂肪肝所致 19 诊断中的相关问题 代谢综合征是NAFLD诊断标准之一 目前推荐改良的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标准 只要符合以下5项条件中3项者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1 肥胖症 腰围 90cm 男性 80cm 女性 和 或 BMI 25kg m2 2 甘油三酯 TG 增高 血清TG 1 7mmol L 或已诊断为

13、高TG血症 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降低 HDL C 1 03mmol L 男性 1 29mmol L 女性 4 血压增高 动脉血压 130 85mmHg 1mmHg 0 133kPa 或已诊断为高血压病 5 空腹血糖 FPG 增高 FPG 5 6mmol L或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 20 诊断中的相关问题 对于影像学检查提示弥漫性脂肪肝的患者 常规检查 身高 体质量 腰围 血压 血脂 血糖 血清酶学指标等 明确诊断 腹部B超和CT诊断检查 可以帮助判断有无脂肪肝及其程度 提示是否存在肝硬化 肝占位和胆道病变 但不能区分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 且难以检出小于30 的肝细胞脂肪变 出现

14、假阴性 21 诊断中的相关问题 诊断NAFLD是否需要做肝活检 目前存在很大争议 支持者认为此项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反对者认为临床上有时可能不需肝活检就能明确NAFLD的诊断 多数专家认为肝活检仅适用于部分有肝活检的指征病例 1 通过改善IR后肝功能仍持续异常者 2 存在肥胖 糖尿病 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等进展性肝病的众多危险因素者 3 存在慢性肝病征象或病人强烈要求了解疾病严重程度时 22 诊断中的相关问题 诊断NAFLD后 需进行病情评估 评估项目包括 1 是单纯性脂肪肝或脂肪肝炎以及炎症和纤维化的程度 2 肥胖 糖尿病 血脂紊乱 血糖等异常程度 3 相关器官病变状态 4 家族史 环境因

15、素 生活方式等方面情况 23 治疗目标 首要目标 改善IR 防治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终末期器官病变 次要目标 减少肝脏脂肪沉积 阻止肝病进展 减少或防止肝硬化 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24 治疗原则 以基本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为辅 肝移植为终末期肝病替代原则 25 治疗措施 1 健康宣教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2 控制体重 减少腰围 降低血糖和血压 调整血脂 3 保护肝脏 控制脂肪性肝炎和相关性肝硬化 4 终末期肝病可行肝移植 26 肥胖治疗 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矛盾是肥胖 特别是腹型肥胖 而正常肝脏之所以会发生脂肪沉积 最重要的机理是胰岛素抵抗 所以 只有治疗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才能治疗疾病的根本 27

16、肥胖治疗 1 饮食调整 饮食方案包括能量摄入 膳食结构及食物选择 一般能量摄入维持在25kcal kg d 成人肥胖者每日能量摄入应减少500 1000千卡 膳食结构中各成份所占比例应为蛋白质15 20 碳水化合物50 60 脂肪 30 每日单双糖摄入应少于10克 饱和脂肪酸均应 10 胆固醇量低于300毫克 提高膳食中的可溶性纤维及天然抗氧化剂食物 如粗粮和蔬菜等 因水果含有糖分 不宜多食 可用黄瓜 西红柿和胡萝卜代替 一日三餐要合理分配 重点要控制晚餐 摄入量要降为20 30 这样有利于防止内脏脂肪储积 28 肥胖治疗 2 运动疗法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因为有氧运动代谢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 而无氧运动时乳酸产生会增加 运动强度可采用简便3 5 7方案进行运动 即3000米 30分钟 5日 周 心率为170 年龄 坚持每天锻炼热量消耗300千卡 4个月可减重4 5kg 29 肥胖治疗 3 行为治疗纠正心理和生活方式的偏差 纠正不良行为的基本要求包括戒酒 戒烟 避免滥用药物 纠正不良饮食行为 生活行为和调整心态 30 肥胖治疗 4 减肥药物肥胖患者如果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检验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