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南溪二中七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二课时导学案 .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0389138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宜宾南溪二中七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二课时导学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四川宜宾南溪二中七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二课时导学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宜宾南溪二中七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二课时导学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宜宾南溪二中七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二课时导学案 .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二课时)学习重点:1、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2、概念。学习难点: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前置自学:(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呀)1、绿色植物在_作用中制造的_,超过了自身_作用对_的需要,其余的_都以_的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_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_,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_和_的相对平衡,简称_。2、绿色植物调节_,制造_,都是与光合作用分不开的。3、写出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_,利用_,把_和_转换成储存_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_的过程。4、在农业生产上,要

2、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_。因此,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应该_。展示交流:碳和氧是生命活动必需的两种化学元素,如右图所示,这两种元素的循环过程是联系在一起的。据图回答有关问题:植物吸入b_后,经_合成糖类等有机物,同时放出气体a_。动物吸入a,分解体内的有机物,放出b,这一过程叫做_。从图中可以看出,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_的相对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图为某学生做的实验:他将两支同样长的蜡烛点燃,放入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罩密闭的装置中,几小时后,出现下列现象。产生甲现象(蜡烛持续燃烧)的原因是_。蜡烛在乙中很快熄灭的原因是_。如果

3、将甲、乙两装置都用黑布遮罩,甲中的蜡烛还会持续燃烧吗?_。如果起初就用不透光的黑布遮罩,几小时后同时放入蜡烛,则先熄灭的是_中的蜡烛。实验完毕,我们发现甲装置的玻璃罩内壁有水珠出现,它主要来自与_过程。达标拓展:(重点难点都在这里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1、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气候的原因是( )蒸腾作用旺盛,使大气温度增加 光合作用旺盛,改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量增多 可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为更多的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A B C D2、为了充分利用阳光,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农业生产上主要采用( )合理密植 增加植株密度 间作套种 多施肥多浇水A B C D3、过度密植

4、作物的产量会减少,其主要原因是植物下部叶片的( )A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旺盛C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微弱4、合作密植的原因是( )A让植物透风 B让植物吸收足够的水C让植物接收充分的阳光照射 D让植物吸收更多的营养5、下列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A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减少二氧化碳浓度 C延长光照时间 D增大昼夜温差6、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大气自身调节 D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7、在下列哪种条件下栽培番茄对增产有利?( )A日温15,夜温26 B昼夜恒温26C日温26,夜温15 D昼夜恒

5、温158、在北半球植物繁茂的中纬度地区,一年中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高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9、新疆哈密地区白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所以结出的哈密瓜特别甜。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白天光合作用旺盛,积累糖分多 B白天光合作用的强度远超过呼吸作用C晚上呼吸作用弱,消耗糖分少 D白天蒸腾作用强烈,抑制了糖分的消耗10、人类和动物的食物最终来源于( )A植物的有机物 B光合作用 C无机物 D植物1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_,利用_能,把_和_转化成储存能量的_,并且释放_的过程。12、绿色植物通过_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_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_形式排到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_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_和_的相对平衡,简称_。13、要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方面,要_,限制_的排放量;另一方面,_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教(学)后记: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