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课 藤野先生(鲁迅)练习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30328549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课 藤野先生(鲁迅)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课 藤野先生(鲁迅)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课 藤野先生(鲁迅)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课 藤野先生(鲁迅)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课 藤野先生(鲁迅)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课 藤野先生(鲁迅)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藤野先生一、填空题1、藤野先生选自 ,作者 ,原名 ,我国伟大的 、 、 ,曾学过与同一出处的课文 是 。2、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暗线是_。本文围绕_这一中心组织材料,按_顺序组织材料。二、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烂漫(mn)樱花(yn)油光可鉴(jin)绯红(fi) B.芦荟(hu)和蔼(i)杳无消息(yo)发髻(j) C.畸形(q)不逊(xn)驿站(y)瞥见(pi) D.匿名(n)诘责(ji)教诲(hu)深恶痛疾(w)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八字须,戴着眼镜,

2、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3、为加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油光可鉴( ) A镜子 B照 C审察 D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2)深恶痛疾( ) A很坏的行为 B凶恶 C憎恨,讨厌 D恶劣 (3)不逊( ) A谦虚、谦恭 B让出 C比不上,差4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比喻) B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 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比喻、夸张) C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3、实在标致极了。(比拟、反语) D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反语)5下列各项没有反义词的一项是() A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带着大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B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C我主张光明正大去做事,而不阳奉阴违地去待人。 D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每一个有志青年都要提高和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修养。 C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任务。 D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

4、务教育的权利。 7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许多好书都不是畅销书 因为畅销书毕竟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畅销书也不一定是好书 否则他会与时代与社会脱节 但一个人必须要看畅销书 A、B、C、D、 7、阅读语段,回答问题。(一)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

5、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的意思,“这样”是指 。这句话表达作者 的感情。 (2)第句用的修辞方法是 ,它的作用是 。 (3)第句用的修辞方法是 ,它的作用是 。 (4)文中三个“顶”字,其中一个与另两个不同;是 ,理由 。(5)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反映了他到东京的目的是 。 (二) (一)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

6、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二)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

7、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 (1)(一)段中第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答: 。 (2)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 A B (3)(一)段中的第句“那时那地”指的是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 。 (4)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 ) 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对噪音特别反感。 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 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 (5)“何尝”是哪类词?对表达句意起什么作用? 答: 。 (6)“呜呼,无法可想!”的

8、含义是什么? 答: 。 (7)(二)段中“那一回”指的是 (8)从(二)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 (9)从表达方式看(一)段以 为主,(二)段以 为主。 答案一、填空题朝花夕拾 鲁迅 周树人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时间先后二、选择题1、D 、 3、(1)B (2)C (3)A 4 、C 5、 D 6、 C 7 、B三、阅读语段,回答问题。(一)、(1)只不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表达作者对留学生的失望之情。 (2)既是比喻又是夸张,辛辣地嘲讽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 (3)反语,讽刺清国

9、留学生丑样。 (4) 顶得学生制帽,这个“顶”是动词。 (6)寻求救国真理,(二)、(1)不是因果关系,这是在匿名信事件后,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们歧视中国人的行为表现出愤激的感情。(2)A在课中的日本学生 B闲看枪毙犯人的人(3)“那”是指示代词,指的是日本仙台讲堂里看影片时。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弃医学文。(4)A(5)副词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看枪毙犯人的人无一 例外地喝采,表现这些人精神麻 木, 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状况的悲哀。(6)这些中国人精神上愚昧麻木,毫不觉悟,作者感到万分痛苦而又无可奈何, 所以发出这样的感叹。(7)指的是在仙台医学院讲堂里看电影,电影中日本人枪毙中国人,周围还有 许多中国人围观。(8)“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最重要的是改变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所以弃医学文。(9)叙述 议论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