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语文八下《吆喝》同步练习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30328500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语文八下《吆喝》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语文八下《吆喝》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语文八下《吆喝》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人教版语文八下《吆喝》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语文八下《吆喝》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语文八下《吆喝》同步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 吆喝同步练习及答案重庆观音桥中学 陈南一、狠抓基础1.给加点的字注音。 招徕( ) 囿于( ) 隔阂( ) 钹( ) 铁铉( ) 饽饽( ) 秫秸( )( ) 荸荠( )( ) 2为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来源:学科网ZXXK荠( )_( )_喝( )_( )_3.以下成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随机应变 不拘一格 寸步难行 B.不求甚解 不攻自破 耳目一新 C.入木三分 孤方自赏 油嘴滑舌 D.耳闻目睹 见多识广 拾金不昧 4.本文选自_,作者_是北京人,著名_、_、_。文章用_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的_,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_。 5.找出下列句子的主干。 20年代一位在北京做寓公的英国诗人

2、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过一篇北京的声与色。 布贩子手里的拨浪鼓和珠宝玉石收购商打的小鼓,也都给他以快感。 6.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但由于广告内容不够自信,效益并不好。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变动,便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 二、强攻阅读(一)课内精段阅读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简的

3、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实满够了。可那时小贩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最起码也得像歌剧里那种半说半唱的道白。一到冬天,“葫芦儿刚蘸得”就出场了。那时,北京比现下冷多了。我上学时鼻涕眼泪总冻成冰。只要兜里还有个制钱,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地吸引顾客。比如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如城厢里常卖的一种近似烧卖的吃食,就介绍得十分全面:“蒸儿又炸呀,油儿又白描。面的包儿来

4、,西葫芦的馅啊,蒸而又炸。”也有简单些的,如“卤煮喂,炸豆腐呦”。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儿的白薯”或“萝卜赛过梨”。“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得晶莹可人。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7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8这一段一共写了几种叫卖的货色?_来源:学+科+网Z+X+X+K9为什么我对卖蛤蟆骨朵儿的最有好感?(画在原文上)10.第一段中的加点词“热闹”本来是形容场面、景象等,用在这里是否恰当?为什么?来源:Z#xx#k.Com 11四季的叫卖中,哪一季写得最简略,这样写有什

5、么好处?_1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_(二)课外美文阅读市声拾趣张恨水我也走过不少的南北码头,所听到的小贩吆唤声,没有任何一地能赛过北平的。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复杂而谐和,无论其是昼是夜,是寒是暑,都能给予听者一种深刻的印象,虽然这里面有部分是极简单的,如“羊头肉”,“肥卤鸡”之类。可是他们能在声调上,助字句之不足。至于字句多的,那一份优美,就举不胜举,有的简直是一首歌谣,例如夏天卖冰酪的,他在胡同的绿槐荫下,歇着红木漆的担子,手扶了扁担,吆唤着道:“冰琪林,雪花酪,桂花糖,搁的多,又甜又凉又解渴。”这就让人听着感到趣味了。又像秋冬卖大花生的,他喊着:“落花生,香来个脆啦,芝麻酱的味儿啦。”这就

6、含有一种幽默感了。也许是我们有点主观,我们在北平住久了的人,总觉得北平小贩的吆唤声,很能和环境适合,情调非常之美。如现在是冬天,我们就说冬季了,当早上的时候,黄黄的太阳,穿过院树落叶的枯条,晒在人家的粉墙上,胡同的犄角儿上,兀自堆着大大小小的残雪。这里很少行人,有两三个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于是有辆平头车子,推着一个木火桶,上面烤了大大小小二三十个白薯,歇在胡同中间。小贩穿了件老羊毛背心儿,腰上来了条板带,两手插在背心里,喷着两条如云的白气,站在车把里叫道:“噢热啦烤白薯啦又甜又粉,栗子味。”当你早上在大门外一站,感到又冷又饿的时候,你就会因这种引诱,要买他几大枚白薯吃。在北平住家稍久的人,都有

7、这么一种感觉,卖硬面饽饽的人极为可怜,因为他总是在深夜里出来的。当那万籁俱寂、漫天风雪的时候,屋子外的寒气,像尖刀那般割人。这位小贩,却在胡同遥远的深处,发出那漫长的声音:“硬面饽饽哟”我们在暖温的屋子里,听了这声音,觉得既凄凉,又惨厉,像深夜钟声那样动人,你不能不对穷苦者给予一个充分的同情。其实,市声的大部分,都是给人一种喜悦的,不然,它也就不能吸引人了。例如:炎夏日子,卖甜瓜的,他这样一串的吆唤着;“哦!吃啦甜来一个脆,又香又凉冰琪林的味儿。吃啦,嫩藕似的苹果青脆甜瓜啦!”在碧槐高处一蝉吟的当儿,这吆唤是够刺激人的。因此,市声刺激,北平人是有着趣味的存在,小孩子就喜欢学,甚至借此凑出许多趣

8、话。例如卖馄饨的,他吆喝着第一句是“馄饨开锅”。声音宏亮,极像大花脸喝倒板,于是他们就用纯土音编了一篇戏词来唱;“馄饨开锅自己称面自己和,自己剁馅自己包,虾米香菜又白饶。吆唤了半天,一个子儿没卖着,没留神丢了我两把勺。”因此,也可以想到北平人对于小贩吆唤声的趣味之浓了。13作者为什么对北平的吆唤声有深刻的印象? 。14北平的吆唤声有何特点? 。15“小贩穿了件老羊毛背心儿,腰上来了条板带,两手插在背心里,喷着两条如云的白气,站在车把里叫道:噢热啦烤白薯啦又甜又粉,栗子味”,这句话属于_描写和_描写,其作用是_。16“当那万籁俱寂、漫天风雪的时候,屋子外的寒气,像尖刀那般割人”这句话属_描写,其

9、作用是_。17文中最后一段加点词“他们”指代_。参考答案一、狠抓基础1. 2荠:q荸荠 j荠菜;喝:h喝茶,h喝令。3.C(方芳) 4.北京城杂忆 萧乾 作家 记者 翻译家 平易而又不乏幽默 吆喝 对往昔岁月的怀想和浓郁的生活情趣 5.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北京的声与色。 拨浪鼓和小鼓给他以快感。 6.好吃,告诉我们;不好吃,告诉大家。二、强攻阅读(一)课内精段阅读7.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8.6种。9.“一是我买得起吞下去。”10.恰当。因为这个“热闹”是针对上文的“简”而言,说明另一种吆喝比较繁索,并且这里所用的“热闹”一词具有北京语言的特色。11.夏季。这样写繁简得当,重心突出,文章结构清晰。来源:Zxxk.Com12.按时间顺序。来源:学科网ZXXK(二)课外美文阅读13北平的吆唤声复杂而谐和。14声调优美;和环境适合,情调优美;大多能给人以喜悦的感受。15肖像 语言 衬托天气寒冷16景物 渲染凄凉悲惨的气氛17小孩子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