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全部内容教材课程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30320889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版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全部内容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3版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全部内容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3版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全部内容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3版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全部内容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3版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全部内容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版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全部内容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版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全部内容教材课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2013年稿)整个语文教育界均对语文自身构造缺乏清晰系统的认知,国家教育部2001年制定的及2011年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尽管理念、思路都不错,但采取将所要达成的能力目标与达成能力目标所要作为路径的语文内容混为一谈或干脆对语文内容避而不谈的方式,有意回避了对语文自身构造系统的无知或一知半解,造成目的地始终明确,路径却时隐时现的怪象,让语文教师和学生陷入走迷宫状态,无法从根本上治理语文教学的低效顽症。本“课标”从阐述语文课程相关概念与性质出发,在搞清语文自身构造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分解教学内容,虽沿用原课标理念,却将使语文教学彻底走出无序、重复、混乱、低效状态!个人做了国

2、家应该做而且一直在做却没能做好的事。 作者附记第一部分 课程认识与设计一、课程概念与性质(一)语文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乃中国特色的语言称谓,又称汉语文、华语文,或简称汉语、华语、汉文、华文、中文。其中汉语、华语偏向于口头,汉文、华文、中文偏向于书面。但口头、书面只是材质不同,前者在物质上呈现为语音,后者在物质上呈现为文字,拥有共同的序列单位及其构造法则,并通过文字与语音的对应而转化。本是汉族先民的民族语言,后随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演变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语。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于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时发展为现代汉语(相应地,之前的语文被称作古代汉语),并随着华人遍布世界各地,而

3、成为中国本土和世界各地全体华人共同的母语。是世界众多语言中,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语文是以语音及其对应的方块汉字为基本物质材料,并从语音及其对应的方块汉字的意义出发,按形神序纹四个步骤调配形、神、序、纹四个要素构成口头上和书面上的句、章、篇三级基本单位语文以满足说、写、听、读四种方式下的语文使用需要的有机整体系统。(二)语文使用语文使用就是运用说、写、听、读四种方式使用语文的过程。语文使用的说、写过程,就是构成句、章、篇三级基本单位语文的过程。首先是运用代表东方思维的中国式思维方式(当然,现在已包容进古今各时、东西各方的思维发展成果),将所感知的人、事、景、物及其形态、动

4、态融合成有机整体作为所要构成的相应单位语文的外在之形;将其中所蕴含的某个道理或所激发出的某种情感抽取出来,或含蓄或直白地用以作统率、作灵魂,成为该单位语文的内在之神,从而建构起形神兼备的单位语文的思想内容整体。这就意味着,在将形、神二因素融合成思想内容整体之前,就必须率先拥有一定的人、事、景、物、理、情的清晰而明确的感知。任何人都是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即使最基本的感知,也不可能先知先觉,都是后天由家庭、学校启蒙所得。纵观几千年来,最有效的办法是结合识字、写字的需要,将具有普世价值的最基础的人、事、景、物、理、情、思(维)等等编写成分门别类、整齐押韵、琅琅上口、便于诵记与查找运用的启蒙识字课文,

5、供学生一边识字、写字,一边掌握基本的人、事、景、物、理、情、思(维),开启心智,并建构起心智体系雏形,为逐步完善提供基础。事实上,所有学科的知识无不可以归纳到人、事、景、物、理、情、思(维)的相应体系类别之中。这就不但为以后的语文使用,也为学习其他学科,乃至终身发展奠定了最为坚实、宽泛的基础。同时,在这个建构形神兼备的单位语文的思想内容整体过程中,始终遵循着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规则和方式方法,即一方面得遵循将理、情融入人、事、景、物及其形态、动态之中,形成思想内容整体的框架构造的法则句级单位语文的叫句法,章级单位语文的叫章法,篇级单位语文(即文章)的叫篇法。这主要涉及人、事、景、物、理、情在单位

6、语文中表述的先后顺序,故简称之为序。另一方面得创造性地运用上相匹配的诸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书写格式,语气语调,节奏停顿等等方式方法。这主要是加强表达效果,突出美感,统称之为文采修饰,简称为纹。这就是说,说、写方式下的语文使用,是按照形、神、序、纹四个步骤,运用形、神、序、纹四个要素建构口头上、书面上的句、章、篇各级单位语文的有机整体以传达情感、认知,供他人听、读,并藉以提高自身语文表达(说、写)能力的过程。语文使用的听、读过程,就是解读句、章、篇三级基本单位语文的过程,也即听、读方式下的语文使用,同样须运用上代表东方思维的中国式思维方式,将别人业已按照说、写过程所建构成的口头上、书

7、面上的句、章、篇各级单位语文解读成自己需要的形、神、序、纹直至内部层次要素,以理解他人意图,享受情感、道理与美的浸润、薰陶,或作出否定、修正的判断,同时学习语文及其说、写、听、读使用的过程与方法。根据人们认知事物由表象到本质的规律,其过程也是按照形、神、序、纹四个步骤进行的。人们正是在这种不断的语文使用的说、写、听、读过程中,丰富着语文素养,提高着语文水准,以交流情感与认识。同时感知越来越多的人、事、景、物、情、理;砥砺思维,提高思维品质;形成坚强意志、良好品质和个性,逐渐完善心智构造,传承、创造文化与文明,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三)语文与语文学科性质语文是华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也

8、是哺育华人脱却自然性、野蛮性、个体性,成长为具有社会性、文明性(即人文性)的人的甘甜乳汁。前者表现出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后者表现出语文的人文性特征。二者如肉身与灵魂同存于人体一般同存于单位语文整体之中。任何一个单位语文都是人文性和工具性融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这就是语文的性质。同时,语文,作为一门课程,一个学科,一则,所有学科知识均可以装载到句、章、篇各级单位语文之中,成为其思想内容的形、神,甚至其物质外形的序、纹,也涉及美学、美术、音乐、文字、音韵、文学等等众多学科,其综合性没有哪门学科堪与比拟;二则,学习者只有自身亲历语文使用的说、写、听、读句、章、篇各级单位语文的过程,才能切实感知语文真谛,

9、具有无可替代的实践性。这种综合性和实践性就是语文作为一门课程、一个学科的性质。(四)语文教育语文教育最终目的就是教会人们语文使用,即让人们熟练、顺畅地运用说、写、听、读四种方式去使用语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育必须站在语文使用过程的高度,抓住建构(说、写)与解读(听、读)之对象的句、章、篇各级单位语文所涉及的形、神、序、纹各要素,经济、高效地教授相关内容,致力学生语文使用能力的培养和包括美感在内的综合素养的提升。语文正是凭藉其自身人、事、景、物、理、情的天然因素,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直至完善其心智构造,为学好其他课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0、的。(五)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就是从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出发,斟酌语文使用过程中建构(说、写)与解读(听、读)之对象的句、章、篇各级单位语文所涉及的形、神、序、纹各要素,形成科学体系,并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和语文体系的自身规律,分解到各学段、学年、学期、单元,规范教材编写、教育教学实施与质量评价的系统设计。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所谓语文素养,即是语文使用过程中建构(说、写)与解读(听、读)句、章、篇各级单位语文所必须具备的对形、神、序、纹各要素本身及其运用的知识和能力涵养,直至完善的心智构造体系。从形的方面说,要具备对一般人、事

11、、景、物基本特点的感知及某些特殊人、事、景、物的深层了解;从神的方面说,要有积极健康的情感、审美和符合普世价值的道理(含自然景物之理和人生社会之理)认识,更追求对某些个人、事、景、物的真知灼见;从序和纹的方面说,既要掌握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规则和方式方法,又要能有所创新与发展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将以概念、判断为前提的抽象推理的西方思维和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五行生克”等为代表以联想、想像为基本方式的形象思维的中国思维融为一体,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只要受到外界人、事、景、物、理、情及其内部层次的任何一点的触动,就能不假思索或加以思考后说、写成相应的句、章、篇各级单位

12、语文;或者听、读到以非专门化领域形、神为思想内容的句、章、篇各级单位语文能够即时理解把握其形、神、序、纹及其内部层次的熟练程度,并且能够以说、写、听、读句、章、篇各级单位语文作为人生乐事。(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尽管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并且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但无论如何,人文性的内涵只表现在句、章、篇各级单位语文通过人、事、景、物有机整体之形反映出来的情、理之神上。因此,必须在语文使用的说、写、听、读句、章、篇各级单位语文过程中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含审美)的薰陶感染,价值观念的引领导向,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

13、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对句、章、篇各级单位语文的多元感受和理解。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语文使用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深入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对照普世价值观念,涵养积极健康的情感与审美趣味,追求正确认识,多说多听多读多写多思考,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语文使用的规律,并有所创新,形成、发展语文使用能力和语文素养。(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

14、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独立观察、深入思考、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学习应以句、章、篇各级单位语文为纽带,注重说、写、听、读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15、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运用语文自身系统的规律,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人、事、景、物,捕捉所引发的情感,感悟所蕴含的道理,同时注重读书,从书本认识人、事、景、物,扬弃理、情,不断丰富形神兼备的思想内容;一方面掌握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规则和方式方法的序与纹,并在将形、神、序、纹融合为句、章、篇各级单位语文过程中砥砺思维,提升语文使用的熟练程度。同时,运用好所有学科的知识无不可以归纳到人、事、景、物、理、情、思(维)的相应体系类别之中的规律,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注重跨学科知识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

16、野,提高学习效率,拓宽运用领域,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三、课程设计思路1语文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思维与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积累生活中的人、事、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