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上传人:摇**** 文档编号:130320851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知识巧学升华一、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增大压强、降低温度能变成固体,俗称“干冰”。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它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支持燃烧是相对的,指它不支持非还原性物质燃烧,却能支持一些还原性很强的物质(如活泼金属镁)燃烧。(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H2CO3 H2O+CO2,所以,实验室里没有碳酸存在。(3)与C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2(

2、)2 32所以,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温室效应的产生因为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森林破坏,大气中增多,地面吸收的太阳光不易散失而导致全球变暖,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了,还有臭氧()、甲烷()和氟氯代烷等。()温室效应产生的危害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导致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防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限制并逐步停止氟氯代烷的生产和使用。二、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

3、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一氧化碳的燃烧现象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在其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壁上出现水珠;把烧杯倒过来,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分析2222(1)可燃性反应原理:2222(2)毒性一氧化碳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导致生物体因缺氧而死亡。煤气中毒就是一氧化碳造成的中毒。联想发散在新鲜的鸡血里通入一氧化碳,血液由鲜红色变成深红色,说明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3)还原性一氧化碳能与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反应,如与

4、氧化铜、氧化铁的反应。实验探究CO的还原性反应原理:COCuOCuCO2操作步骤:a.加热前先通入一氧化碳赶走空气b.再点燃酒精灯加热c.反应结束,先撤走酒精灯d.等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入一氧化碳尾气处理:因一氧化碳有毒,可点燃剩余尾气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粉末;生成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要点提示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防止加热时引起空气和一氧化碳混合气的爆炸。酒精灯应后点先熄,再通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问题思路探究问题1: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5、思路:这个问题与生活联系密切,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OH)2,它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与水;生炭火盆的目的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氢氧化钙尽快反应掉。探究:生炭火盆的目的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更潮湿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了水。 问题2水壶里的水沸腾后,溢出溅到煤炉的炉火上为什么火焰不熄灭,反而燃烧更旺?思路:水与碳的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反应,只有少量的水溅到炽热的炭火上才能发生上述现象。若水量较大时,由于上述反应进行时需从周围空间吸收大量的热,将使燃烧的物质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所以当水刚接触燃烧着的物体之初,燃烧的火焰显得更旺,随着水量的增加,周围空间温度

6、的降低,最终火焰将逐渐减弱而熄灭。这也就是用水来灭火的原因。探究:水壶里的水沸腾后,溢出溅到正在燃烧旺盛的炽热的炭火时,水与灼热的炭便发生如下的化学反应:H2OCH2+CO,在高温点燃条件下,产生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可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燃烧。2H2+O22H2O2CO+O2CO2故水沸腾后,溢出溅到炉火时,炉火的火焰不但不熄灭反而燃烧得更旺。典题热题新题例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被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完成下列问题:.纸花变红;.;.纸花不变色;.。(2)该同学进行的、两项实验,说明什么? 。(3)该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用文字叙述) 。(

7、4)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路解析:实验、起到了对比的作用,可以观察到稀醋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而水不能使之变色;中说明CO2不能使石蕊变色,喷水后紫色石蕊变红,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CO3具有酸的性质。答案:(1)纸花不变色纸花变红(2)稀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3)证明水和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4)CO2H2OH2CO3深化升华此题主要是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碳酸而不是。例2:将CO、CO2、N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再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剩余的气

8、体是()A.N2B.CO2和N2C.CO2和COD.N2和CO思路解析:这类题一定要看每步反应掉什么气体,结果又生成什么气体。先通入澄清石灰水,除掉原有的CO2气体,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掉原有CO气体,又生成了新的CO2气体,而N2在通常情况下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剩余的气体是CO2和N2。答案:B深化升华熟悉物质的性质,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每一步处理的结果,消耗了哪些物质,又能够产生哪些物质,这是正确处理这类问题的根本。例3用氢气、木炭粉、一氧化碳作还原剂,分别与质量相同的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消耗的氢气、木炭粉、一氧化碳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A.111B.1314C.1614D.21

9、2思路解析:首先写出三种物质分别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H2+CuOCu+H2OC+2CuO2Cu+CO2CO+CuOCu+CO2题中的条件是CuO的质量相等,可将反应方程式各项都乘2得:(2)2H2+2CuO2Cu+2H2OC+2CuO2Cu+2CO22CO+2CuO2Cu+2CO2所以氢气、木炭粉、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41256=1314答案:B深化升华相同量的氧化铜,消耗的氢气、木炭粉、一氧化碳三者的分子个数比为212,故三者的质量比为41256=1314。例4: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它()A.易燃B.是还原剂C.与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碳D.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失去吸收氧气的能力思路解析:

10、一氧化碳有剧毒,吸进肺里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氧气结合,使血液的携氧功能发生障碍,造成肌体急性缺氧,所以人吸入一氧化碳,就会因为缺乏氧气而死亡。答案:D深化升华 一氧化碳的毒性主要是与血红蛋白结合,这是一氧化碳毒性的关键性质。通过本题可整理有关有气体的知识,制成卡片,便于记忆。例5:冬季在塑料大棚中种植蔬菜,除保证适当的水、肥条件和控制适宜的温度外,还必须保证充足的光照和适量补充气肥(CO2),以满足蔬菜光合作用的需要。某同学设计了在自家大棚中施放气肥的方法:用塑料桶盛放稀释过的工业废酸并悬挂在高处,需要时向桶中加入一些固体物质,如a.石灰石块b.纯碱c.小苏打d.碳铵

11、等即可有气肥放出。试完成下列问题:(1)若废酸中主要含有硫酸,则固体物质不能选用上述物质中的(填序号),因为 。(2)若废酸是盐酸、硫酸、硝酸的混合酸,则从反应产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再利用角度考虑,固体物质最好选用上述物质中的(填序号),写出所选用固体物质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塑料桶挂在高处的原因是。思路解析:该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以塑料大棚为载体,将蔬菜种植、施放气肥、光合作用、CO2的制取和性质等知识巧妙融为一题,突出考查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据题给新信息,应用所学知识可知:(1)不能选用a,因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aSO 4微溶于水,覆盖在石

12、灰石表面,阻止了石灰石与酸的接触,而使反应逐渐停止。(2)选用d,因碳铵与混合酸反应,除生成CO2外,还生成促使蔬菜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的氮肥氯化铵、硫酸铵、硝酸铵的混合物。其中碳铵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HCO3H2SO4(NH4)2SO42H2O2CO2。(3)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塑料桶挂在高处便于CO2与蔬菜叶面充分接触。答案:(1)a因实验室制取CO2若选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了石灰石与酸的接触,而使反应逐渐停止。(2)d 2NH4HCO3H2SO4 (NH4)2SO42H2O2CO2(3)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塑料桶挂在高处便于CO2与蔬菜叶面充分接触。深化升华该题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以塑料大棚为载体,将蔬菜种植、施放气肥、光合作用、CO2的制取和性质等知识巧妙融为一题,突出考查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