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二中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0295604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安阳市二中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二中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二中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二中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安阳市二中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安阳市二中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安阳市二中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历史试题卷一、选择题(共60小题,每题1分,共60分)1.右图是故宫养心殿中的雍正所书“中正仁和”匾,展现了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 你认为其中蕴含的核心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3、易中天曾经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

2、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这材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 )A. 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 B. 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C. 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 D. 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新途径4.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韩非子、董仲舒 C.商鞅、孟子 D.荀子、孟子 5. 有人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认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不包括 A.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B.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C.各种

3、思想交相辉映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 6.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 A.治之经,礼与刑 B.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 7. 老子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反映了道家学派 A.同情人民的疾苦B.倡导“无为而治 C.提倡辩证法思想 D.主张“道

4、法自然” 8.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弟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当仁不让于师” D.学思结合 9. 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最受欢迎 10战国时期君主为了获得智谋,对士人免去君臣之礼而行宾主之礼。有些君主拜名士为师,屈执弟子之礼。此现象说明()A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B贵族垄断教育被打破C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始形成 D教育奉行“以吏为师”11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

5、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孔子庄子B孟子荀子 C荀子韩非子 D孟子韩非子12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是A强调制度与秩序 B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重视道德与人伦 D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13古代某学者说:“我今说个,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该学者和填入材料中“”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A董仲舒:天人感应 B朱熹:格物致知C王阳明:知行合一 D顾炎武:经世致用14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一个人看见小孩子掉进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

6、心,倘若顺着这种恻隐之心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强调A格物致知 B内心反省 C心外无物 D天人感应15下图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该图呈现的发展趋势,深刻表明()A清代统治者最重视妇女的贞节教育B中国的传统主流思想逐渐趋于保守C两汉以前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小D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积极塑造16李贽的藏书是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其中的世纪部分,讲述的是朝代更替以及帝王个人活动。他将陈胜、公孙述(东汉末年军阀)等列入书中,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该书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A反对思想束缚

7、提倡独立思考 B突破传统改革史书编撰体例C破除传统等级观念反抗权威 D以史为据实事求是评价历史1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18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对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是()A为虚无主义开辟了道路 B开启了不可知论的探讨C有利于摆脱神学观念的束缚 D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19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

8、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B倡导个性自由C批判原有社会秩序 D维护君主权威20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A说明了知识是生存之本 B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C否定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D表明他反对希腊民主制度21但丁神曲中的主人公贝亚特里丝是一位银行家的女儿,她以“超凡入圣”的形象担当了引导但丁进入天堂的向导,取代了掌管天国钥匙的圣徒彼得的位置。薄伽丘的十日谈更是用“

9、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表达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导。可见,二人的文学作品()A突出人文主义的思想主题 B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基督教C已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D仍是中世纪神学影响下的文学22“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该思想主张灵魂的得救不能转向教会购买赎罪券,也不需要教士作为中介,只能靠自己虔诚的信仰。该思想的提出()A加强了教会的宗教权威 B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冲击了教会的思想垄断 D实现了教徒的思想自由23“它是当时处于萌芽状态的资产阶级为发展起争执和经济利益,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开展的反对教会精神为代表的封建文化的斗争。” 材料评价的是()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10、 D启蒙运动24“随着对峙的加剧,激进派领袖对这场运动的思想成果加以利用,并将其转化为革命口号: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这场运动()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精神动力25早在西方启蒙运动之前就有人指出,实际上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协定,国民对君主承担相应的义务,而君主对国民具有保护义务,这反映了()A君主立宪的观点 B社会契约的理念C革命权利的学说 D天赋人权的思想26、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

11、大胆的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说”的提出者是( )A. 孟德斯鸠 B. 狄德罗 C. 洛克 D. 伏尔泰27、孟德斯鸠认为:“显贵的人容易遭人忌妒,他们如果由平民来审判,就要陷于危险的境地,而不能享有一个自由国家最渺小的公民所享有的受同等人裁判的特权。”这体现了孟德斯鸠( )A. “人民主权”意识 B. “君主立宪”体制设想C. “分权制衡”精神 D. “公正平等”司法原则28、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Virgil Pinot)称:“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仅以此而论,中国似乎就比英

12、国更受欢迎。”这主要是因为( )A18世纪法国,启蒙哲人们对中国儒家文明更感兴趣B儒家文化提供了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平等”精神C启蒙思想家为了反对封建专制故意曲解儒家思想D当时的中国儒家思想比英国的启蒙思想更有活力29、康德(17241804)宣称:普鲁士的开明体制,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启蒙时代的降临。他赞美普鲁士皇帝说:“也惟有自己已启蒙、不惧怕阴影、但同时手里握有一支训练有素且人数众多的军队以保障公共安定的君主,才能够说出一个共和国不可以斗胆说出的话:理性吧,思考多少、思考什么都行。”这说明康德( )A. 赞赏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B. 支持和尊重思想自由C. 认为君主具有理性精神 D.

13、推崇普鲁士军国主义30、 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表现在( )把反封建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把反宗教神学推进到尊重科学信仰自由把宣传人性推进到建立“理想王国”把尊重人推进到天赋人权、自由等A. B. C. D. 31、“公元前124年,建立了一种帝国大学,招收的学生是专为国家政府部门培养的,学校不断扩大,到公元一世纪下半叶,学生总数达3000人,在汉代结束前,学生总数已达30000人。”下列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A该学校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四书五经” B政府的支持是学生数量增加的重要原因C“帝国大学”初建是在汉武帝时代 D帝国大学毕业生可不经察举而直接做官32、春秋繁露中写道

14、:“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A春秋时期,道家辩证法思想 B汉武帝时,儒家“天人合一”思想C西汉初年,黄老“无为”学说 D战国时期,法家“以法治国”思想33、汉武帝时期的太学,虽然规模非常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但却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自汉昭帝时代起,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达到三万多人。太学教育的发展( )A宣扬了黄老“无为”学说 B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C提高了官员执政能力 D缓和了西汉以来的阶级矛盾34、 北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 )A. 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