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文尖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0288162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文尖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省吉安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文尖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省吉安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文尖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西省吉安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文尖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西省吉安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文尖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文尖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文尖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225=50分)1. 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A.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B.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C.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D.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推断“差序格局”是宗法制的体现。宗法制产生于商周时期,早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故D项错误;先秦血缘政治被秦朝之后的官僚政

2、治取代,宗法制并没有使其延续,故B项错误;宗法制带来的世卿世禄,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故C项正确;官僚政治建立后,宗法血缘关系不再是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故A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 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朝廷内制的敕、诏、册、表等,由六部转归内阁负责。这一现象说明A. 内阁成为行政权力的中心B. 内阁的权力已完全合法化C. 内阁掌握军国大事决策权D. 内阁的权势及其地位提高【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内阁负责敕、诏、册、表等的拟制,说明六部的部分职权转归内阁,是内阁权势和地位提高的表现,D项正确。题干反映内阁的权势及其地位提高,不能说明内阁成为行政权力的

3、中心,排除A。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内阁的权力是否合法化,排除B。C项表述与明代内阁制的相关史实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3. 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写道:“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下列措施中对“权威的根基被摧毁”作用最大的是A. 财产等级制度B. 实行陶片放逐法C. 建立五百人议事会D.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4、地位,故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故A正确。实行陶片放逐法,属于克里斯提尼,故B错误。建立五百人议事会,也属于克里斯提尼,故C错误。建立公民陪审法庭,也不能此根本上打击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地位,故D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梭伦改革4. 作为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件,理应含有某种不同于旧时代的新内容。然而,权利法案却并非如此。事实上,议会所获得的立法、财政、监督行政权14世纪时已获得了,议员在议会中的言论自由、不受迫害等权利在15世纪后也已经逐渐得到公认。该内容反映了17世纪英国革命的政治目的是A. 为了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B.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C. 为确立新兴资产阶

5、级的统治地位D. 为确定和维护传统之权利与自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权利法案却并非如此。事实上,议会所获得的立法、财政、监督行政权14世纪时已获得了,议员在议会中的议论自由、不受迫害等权利在15世纪后也已经逐渐得到公认”说明民主是在维护传统权力与自由的妥协,故D项正确。考点:欧美为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5. 2016年又是美国大选之年,而近些年来美国人对“一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同属于一个党)还是“两党政府”(总统和国会多数党不同属一个党)的选择一直反复不定,但认为“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认为“两党政府”好的选民比例,

6、而且其比例有日趋增长的趋势。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作用的削弱B. 美国总统的行政权不断扩大C. 两党竞争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加强D. 美国民主政治逐渐走向衰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国会拥有立法权。“一党政府”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两党政府”选民比例,说明立法权与行政权制衡作用的削弱,故A项正确;美国总统的行政权不断扩大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一党政府”好的选择平均值明显高于“两党政府”说明“两党竞争相互监督的作用在加强”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美国民主政治逐渐走向完善,故D项错误。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联邦制

7、的权力结构、两党制【名师点睛】美国1787年宪法的分权制衡原则是常考的考点。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立法权归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法院,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法弹劾总统和高级文官;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国会认可,最高法院又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宪为由宣布无效。6. 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在

8、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之中,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A. “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B. “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C. 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D. 公民权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注意从总结归纳题干的核心思想,即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的原因是作者认为在“宪法中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权利”,反映出人民的公民权利都在宪法中,故C项正确。AB项不符合题意

9、;D项题中没有涉及,排除。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7. 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A. 实行君主专制政体B. 统治者强烈主张国家统一C. 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D. 皇帝掌握国家大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误,德国当时实行的是君主立宪政体;D项材料未体现;B项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的要求“从侧面”不符。C项体现了皇权对相权的制约

10、作用。故选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8. 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这个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冲击的是清廷,对普通民众的思想影响不大,排除AB;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民众改变了对民主国家的看法,从此民主、共和和立宪成为主流,随后中

11、国掀起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C正确;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工具,其签订之前,“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早已宣传开来,排除D。9. 清人戴鸿慈在日记中说:“观(伦敦)博物院。陈设者率以国分室。中国室内,则有内廷玉玺两方存焉。吾国宫内宝物流出外间者不少,此其一也。若扣其所从来,固亦凡国民所铭心刻骨、永不能忘之一纪念物也。”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A. 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B. 刺激了国人的近代民族意识C. 打开了近代西学思潮的闸门D. 标志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0. 从事长途贩运的山

12、西商帮,为解决商业资金汇兑的需求创办了票号。但近代票号逐渐将业务重心转向服务于政府,甚至承担汇兑海防经费和庚子赔款等业务,普通商人和百姓的小宗业务则已完全不看在眼里。这说明近代票号A. 出现了服务对象的异化B. 完成了向近代银行业的转变C. 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帮凶D. 已经演化为封建的官办机构【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山西商帮为了解决商业资金汇兑的需求创办了票号;但到了近代,票号服务于政府,说明近代票号服务对象发生变化,A项正确。题干强调票号服务对象的变化,与向近代银行业的转变无关,且无法体现“近代”因素,排除B。题干体现票号服务对象的变化,没有体现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帮凶,排除C。题干体现票

13、号为政府服务,没有说明演化为封建的官办机构,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11. 18世纪以前,初级工业化开始后,西方国家大宗产品供治与大宗原材枓需求逐步增加,但此时中国在与其贸易中往往居于顺差地位。这表明中国A. 生产技术领先世界B. 农耕经济发达C. 推行贸易保护政策D. 主导世界市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中国在18世纪以前与其贸易中往往居于顺差地位,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造成的,一家一户的经营不需要大量的商品买卖,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只是一个方面,不能解释为什么进口货物少的原因;C选项不是本质上的原因;D选项说法错误。12. 武

14、昌起义爆发后,46名北洋将领联名诉求“立定共和”,否则将“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驻扎各地的满洲旗营部队也较少进行抵抗,大都很快瓦解。这表明A. 民主共和观念已经被军队普遍接受B. 军队革命化是导致清朝灭亡的主因C. 北洋军以及满洲旗营响应武昌起义D. 军队失控和旗营涣散加速清朝崩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洋将领本是清王朝的官员,北洋将领联名“立定共和”和满洲旗营部队抵抗较少,反映了清朝对军队失去控制和旗营涣散加速其崩溃,D正确;材料体现了北洋将领联名诉求“立定共和”,但不等同民主共和观念已经被军队普遍接受,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军队革命化,排除B;满洲旗营响应武昌起义与材料

15、“满洲旗营部队也较少进行抵抗”矛盾,排除C。所以选D13. 五四运动发生后,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说明A. 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B. 运动爆发有广泛群众基础C. 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D. 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时间“五四运动”可知,五四运动的爆发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依然是中国的主要矛盾,故A项正确;B项中的“群众基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与国内无关,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最大的作用就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D项错误。14.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议案中指出:“有了农村暴动的广泛发展,有了工农红军的迅速扩大,有了兵士群众的动摇与自觉哗变的增加,有了统治阶级这样的严重危机,的确只要在产业区域与政治中心爆发了一个伟大的工人斗争,便马上可以形成革命高潮直接革命形势。”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A. 正确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开始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