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0279392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试用时:75分钟总分100分)一、 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大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北京时间2015年9月29日,美国宇航局公布有关火星的重大发现:火星表面一些陨坑坑壁上观察到的暗色条纹可能与间歇性出现的液态水体有关,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天体的是.轮廓模糊的星云.天空中飘动的云朵.太空中的航天飞机.北斗七星2.火星属于行星 地月系 银河系 太阳系 河外星系 总星系.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三颗“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三颗行星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仅22光年

2、,据此回答3-4题。3.与超级地球天体类型相同的是A.太阳 B.木星 C.月球 D.哈雷彗星4.超级地球应属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右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的大小。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5.在这个宜居带中,之所以可能出现生命,主要影响因素是.宇宙辐射的强度.行星的体积.适合呼吸的大气.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6.宜居地带还需要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层,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日照条件稳定.有原始海洋.行星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行星的体积质量适中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

3、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7-9题。7地球的普通性主要表现在 A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火星、木星很相似,自转周期较短 B从结构特征看,地球属类地行星,体积质量比巨行星小,比远日行星大 C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都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 D从结构特征看,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周期适中8.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体现在 A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公转运动又有自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人类的行星9.地球的特殊性与地球的宇宙环境稳定有关。其宇宙环境稳定的原因有太阳较稳定大行星及小行星的公转方向不同地球与太阳的距

4、离适中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右图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高分辨率照相机抓拍到的“公牛眼”状陨石坑。据此完成10-11题。10. 相对于地球来说,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A. 火星公转速度快 B. 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C. 火星大气密度小 D. 火星的宇宙环境不安全11. 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主要表现为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且

5、有氧气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火星、地球自转周期比较适中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A B. C. D.读“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回答12-13题。12.太阳辐射分为三部分,其中A、B、C分别代表 A红外区、紫外区、可见光区 B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C红外区、可见光区、紫外区 D可见光区、紫外区、红外区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是A.为生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热 B.使地球上出现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C.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能源 D.造成火山等自然灾害 2016年10月9日,中国“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在距地面约370

6、km的轨道成功对接后高速运行,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读图完成14-17题。14“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A金星、木星 B水星、金星C火星、木星 D金星、火星15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A温度相对较低B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表现形式C只有用天文望远境才能看到D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16.此类太阳活动出现在 A.层B.层C.层D.层17.太阳活动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信鸽迷失方向.指南针失灵.全球变暖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日6时19分在智利(

7、南纬19.64度,西经69.27度)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90千米。据此回答18-19题。18.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岩石圈.下地幔.软流层19.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面上人们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只有上下颠簸.只有左右摇晃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20-21题。20.图中所示的圈层、分别是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21.关于图中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圈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圈层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 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圈层D. 大气圈是内外圈层

8、中厚度最大的圈层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22-23题。22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23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右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24-26题。24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25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石笋 B冰斗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26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

9、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下图为某地河流、湖泊发展的四个阶段。读图,完成27-28题。27.四个阶段由先到后的排序是A B C D28.仅考虑河流作用,与阶段相比,阶段河流A水流速度变快 B输沙能力增强 C洪涝灾害多发 D河流冰期延长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29-30题。29.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a,b,cBb,a,cCc,b,aDc,a,b30.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主要是A侵蚀、搬运、沉积B侵蚀、沉积、搬运C沉积、搬运、侵蚀D搬运、沉积、侵蚀右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31-32题。31.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

10、要分布在我国的.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32.图中地形的发育主要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流水溶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流水沉积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33-34题。33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表示风力侵蚀b表示风力搬运c表示流水溶蚀d表示流水搬运A B C D34.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形成原因分别是.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风力沉积、流水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下图是我国某地沙山的分布及沙山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35该地的主导风向为A.西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北风36.阿图什天

11、门(3939N,7531E)位于新疆阿图什市与乌恰县交界处,这个由灰黄色的砾岩形成的天然石拱门呈字型,宽约100米,高457米,是地球上最高的天然石拱门,干燥的空气在狭窄的山脊间快速流动,侵蚀着岩壁,形成了风的通道,右上图为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阿图什天门。下列地理事物成因与阿图什天门类似的是A喀斯特地貌B丹霞地貌C雅丹地貌 D风积地貌右图是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请回答37-38题。37.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海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38.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

12、地貌是.岩洞.岩礁.沙滩.海岸39形成图中各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A 流水侵蚀、风力沉积、冰川侵蚀、海水侵蚀B 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水堆积C 风力侵蚀、风力沉积、冰川侵蚀、海水堆积D 流水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水侵蚀40塑造下图中景观的外力分别是A 流水、风力 B 海浪、冰川 C 风力、海浪 D 冰川、流水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41-43题。4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42.

13、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4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44.台湾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钱豹”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不过在2011年4月勘察时,发现“豹头”掉在地上,金钱豹已“一命呜呼”(如图)导致其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风力侵蚀作用B冰川侵蚀作用C海浪侵蚀作用D流水沉积作用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45-46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