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8上物理--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上传人:二少****畔 文档编号:130261984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8上物理--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北师大版8上物理--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北师大版8上物理--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8上物理--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8上物理--4.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的条件。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3知道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4知道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5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利用回声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产生的条件与探究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难点: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的。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案1:诗歌导入唐朝诗人胡令能写的一首诗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意思是垂钓的小儿不敢应答,因为他懂得,声音可能会吓跑要上钩的小鱼,你知道是什么道理吗?方案2:故事导入一边

2、播放音乐第五交响曲,一边讲述:“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第五交响曲体现了贝多芬一生与命运搏斗的精神。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晚年耳朵失聪以后,仍不放弃对音乐的创作,于是就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声音,凭着对音乐的痴迷和对生命的热爱继续创作出了令世人称赞的乐章。你知道贝多芬是怎样感知钢琴声的吗骨传导。由此我们看出伟大的创作、创造蕴含着坎坷和艰辛,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不息。(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自强不息)推进新课一、声音的产生1探索性活动教师向学生介绍桌上的器材(音叉、橡皮筋、桌子、钢尺、声带、小鼓、小锣等)。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并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发声方法

3、多,谁的发声方法最有创意。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用手指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思考: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使物体发声,教师参与讨论,适当给予提示或引导。然后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表示赞赏和鼓励。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喉头,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3交流: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种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学生列举交流有趣的发声方法。(课件)课件播放:蝉是怎

4、么发声的?青蛙的发声方法。蚊子和苍蝇发出的“嗡嗡”声是怎么回事?二、探究声音的传播1提出问题,激发思维有了上面这些知识,我们现在就来研究一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2分析方案,提出假设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提出设想,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探究哪些物质可以传播声音上来,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假设。假设一:固体不能传播声音。假设二:液体不能传播声音。假设三:气体不能传播声音。假设四: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分组实验,验证假设教师提问: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一定正确呢?不是,那么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呢?动手实验。现在我们就分成三组来研究这个问题:第一组验证固体能否传播声音,第二组验证液体能否传播声音,第三组验证气体能否传

5、播声音。教师分组发放实验器材,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相互协作,搞好配合。教师提示:不管我们研究的是哪一个问题,都要尽量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例如在验证固体能否传播声音时,要尽量避免液体、气体影响到我们的实验;同样,在验证液体能否传播声音时,要尽量避免固体、气体对我们实验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在科学上叫做控制变量法。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4相互交流,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请各小组推荐12名代表,从三个方面交流实验感受。(1)你的假设是什么?对不对?(2)你是如何验证的?(3)你的结论是什么?同学们在说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创造性地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或者想出其他

6、办法,只要能验证自己的假设就可以了。学生代表交流验证过程时,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结论: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课件)课件播放:土电话;渔民在水中播放鱼喜欢听的音乐,把鱼诱入网中;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学生观看课件后,判断并分别说明什么能够传声。(课件)课件播放:月球上的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交流。5“真空铃”演示:我们现在来一起探究:宇航员在宇宙中为什么不能直接进行交谈呢?演示“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探究真空能否传播声音。引导学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原来真空中是不能传声的。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声,而真空不能传声。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可见传播

7、声音是需要介质的。6几种物质的声速:认识理解,记住: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三、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演示音叉振动后在水中溅起水波的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声波,学生结合生理知识阅读课文,理解人耳接收声波、产生听觉的过程。四、回声现象1雷雨天,我们总是看见闪电一闪即逝,而后却听到隆隆不绝的雷声,你知道为什么吗?2在空旷的房间里说话,为什么比在野外说话要响亮得多?小结: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回声。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听到回声。如果相差不到0.1 s,回声就会和原声混在一声,使原声加强。展示回声现象示意图,帮助同学理解认识回声。根据上面提供的听到回声的条件,请同学们算一算,要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最短距离是多少?引导学生利用上一章有关速度、距离的知识计算,结合回声示意图理解声音走的路程是一个来回。本课小结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传播的特点。板书设计5实用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