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高中历史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学案 人民必修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0248046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设计高中历史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学案 人民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堂设计高中历史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学案 人民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设计高中历史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学案 人民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设计高中历史 1.3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学案 人民必修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课标要求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2.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一、法令出一1创立:秦始皇确立了_制度。2特征:皇帝地位独尊,拥有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的意志。3弊端:具有_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4影响:历代官僚体制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思考1秦朝政治制度具有权力高度集中的特征,你对此怎样认识?二、君权和相权汉(1)汉承秦制,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2)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3)“_”与“外朝”相对应。唐(1)中央

2、设中书省、门下省和_三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2)在_设政事堂,分散相权。宋(1)设置中书门下,职务相当于宰相。(2)为了分割宰相的权力,增设“_”为副宰相,并设_掌管军事,设三司以总理财政。思考2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对古代政治发展有何积极作用?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沿革(1)秦朝:在_和郡一级的行政机关内,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2)汉代: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由_属下的官员承担。汉武帝设_,以监察地方政治。(3)发展:唐代_;宋朝的提点刑狱司;元朝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_复按等。2评价(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2)局限:专制制度的本质决

3、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思考3从汉到宋代为抑制相权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探究一评价秦始皇材料历史法庭:秦始皇的功过。原告:秦统一后的平民百姓。被告:秦始皇。案情:被告被控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后,在统治期间残暴不仁,奴役百姓,实在是一个暴君。被告人自辩:朕德高三皇,功盖五帝。陪审团:全体学生。当事人双方首先展开针锋相对的较量,皆能自圆其说,大法官难以定夺,现请各位律师为自己的当事人辩护,要求证据确凿。问题如果你是法官,你将如何断案?探究二从汉到元中央行政机构的演变材料图片反映的是指鹿为马的故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

4、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问题(1)材料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2)为解决这一矛盾,汉、唐、宋、明四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3)总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这一矛盾发展趋势?探究三三省六部制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材料二问题(1)据材料一,概括丞相的地位并分析其弊端。(2)唐朝三省职能及运行机制如何?(3)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的成熟,据材料二加以说明。(4)如何正确认识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探究四古代监察制度中国

5、古代封建王朝为维护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立了一套较为完整严密的监察制度。问题(1)中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最早起源于何时?列举史实说明。 (2)后来监察制度又有何新的变化? (3)从“明代监察御史王忬的象牙腰牌”中可以看出,王忬的职责是什么?此时的监察制度发展趋势怎样?(4)综观历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你如何评价它?(1)信息:这几方印信实际反映出从西汉到北魏历朝都重视监察机关的设置,这说明监察机关在维护专制皇权中的重要作用。(2)方法:一要注意印鉴的形状;二要注意印鉴所刻字体。(3)价值:直观地展现封建国家重视监察的历史事实,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封建国家强化专制统治的方式是多样的。【答

6、案解析】课前准备区一、1.皇帝3.独断性二、(3)中朝(1)尚书省(2)门下省(2)参知政事 枢密院三、1.(1)中央政府(2)御史大夫刺史(3)御史台 监察御史思考1(1)皇位世袭、皇权至上。(2)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3)中央政权组织以皇权为中心,朝中高官互相牵制,互不统属。2(1)三省六部既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2)三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加强了皇权。(3)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3(1)汉代: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并形成“中朝”与“外朝”。(2)唐代:三省六部制,三

7、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并在门下省设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有所分散。(3)宋代:设中书门下;参知政事。课堂活动区探究一(1)秦始皇的辩词:我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我颁布了秦律;我北逐匈奴,攻占百越,开拓了疆域;我修筑长城,修建驰道;我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和车轨,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我是千古一帝。(2)秦朝人民的诉状:你修长城,建阿房宫、骊山陵墓,徭役繁重;一人犯法,诛连家族和邻里,刑法残酷;你要我们将收获物的2/3交给你,赋税沉重;你焚书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你是一个暴君。探究二(1)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2)汉:汉武

8、帝建立新的决策机构“中朝”,成为朝廷决策的重要机构。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3)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探究三(1)辅佐君主,位高权重。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易造成政局动荡。(2)唐朝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命令。三省工作程序:中书门下尚书。(3)分工明确,提高效率,三省相互牵制,避免权臣专权。(4)三省六部职权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使秦汉以来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探究四(1)起源于秦朝;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的官员。(2)汉代设刺史,以监察地方政治;唐代御史台;宋朝的提点刑狱司;元朝由监察御史复按等。(3)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4)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