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第五单元自主赏析篇目三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四月)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0247114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第五单元自主赏析篇目三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四月)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第五单元自主赏析篇目三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四月)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第五单元自主赏析篇目三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四月)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第五单元自主赏析篇目三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四月)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第五单元自主赏析篇目三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四月)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第五单元自主赏析篇目三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四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课件第五单元自主赏析篇目三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四月)(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自主学习 初体验 自主赏析 名师课堂 一点通 篇目三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整体宏观把握 探究点一 语段细解赏析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第五单元 知能提升 巧应用 美文迁移应用 故事素材大观 拓展 阅读 积累 说作者 见第二单元 新城道中 寻背景文与可 1018 1079 即文同 北宋画家 字与可 梓州永泰 今四川盐亭东 人 与苏轼为中表兄弟 善画山水 尤善画竹 创深墨为面 淡墨为背的竹叶画法 开后世 湖州竹派 筼筜谷 山谷名 在洋州 今陕西洋县 西北 以盛产筼筜 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得名 神宗熙宁八年 1075 文与可出任洋州知州 元丰二年 1079 正月改知湖州 今浙 江湖州 赴任途中死于陈

2、州 今河南淮阳 文与可在洋州时 苏轼先为密州知州 今山东诸城 后改知徐州 今江苏徐州 元丰二年三月又任湖州知州 这时文与可已去世 七月七日作者晾晒书画时 见到了文与可在洋州时赠给他的 偃竹图 睹物思人 悲不自禁 乃写成了这一篇情真意切的优秀散文 链常识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 并通过记事 记物 写景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即景抒情 托物言志 览译文 教师用书独具 看结构 知文意文章紧扣题目 围绕着文与可所画的 筼筜谷偃竹图 用诙谐和妙趣横生的语言 表现出自己和文与可的 亲厚无间 的感情 以及对文与可亡故的悲痛之情 赏技巧1 挥洒自如 章法严谨本文信笔挥洒 舒卷自如 文中有正论

3、有戏语 或引诗赋 或摘书牍 时而讲琐事 时而举典故 机变灵活 姿态横生 它虽然写得随便洒脱 纵横变化 但并不杂乱无章 始终紧扣主题 围绕着文与可所画的 筼筜谷偃竹 来展开 先是议 胸有成竹 的绘画理论 这是画 偃竹图 的基础 接着叙二人的诗歌赠答 书札往来 交代 偃竹图 的由来和有关趣事 最后写见画思人 抒发悲怆之情 通篇以画贯穿 以怀念友情为中心 形散神不散 做到了自由挥洒和谨守章法的完美结合 2 说理形象 富于理趣这篇杂记兼有记人散文和文艺随笔的双重特征 文中 作者阐述了相当深奥的绘画理论和自己的独到理解 但却能把 理 说得活泼 充满趣味 可谓既富于理趣 又不失情趣 文章头两句描写竹子生长

4、的形象 读之如见其形 继而笔锋一转 以反问勾画出当时作画者只求形似 缺乏神似的情形 从而巧妙地总结出 画竹 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的道理 流转自如 丝毫不见说理的乏味 3 以谐衬庄 以喜衬悲这是一篇悼念性的文字 却并没有令人陷入哀伤情绪之中 而是有意记叙二人交往时彼此沟通 相互调笑的趣事 如关于 袜材 二百五十匹绢 千寻竹 馋太守 喷饭满案 等趣事的描写 语言明快 写得活泼 幽默 妙趣横生 但惟其如此 才可见出作者和文与可的 亲厚无间 而文与可死后 作者的悲痛之深也就可想而知 以喜衬悲 也益见其悲 较好地体现了艺术的辩证法 突破词句 累加 难道 通假字 通 稍 稍微 这样 的原因 过错 作 写 赠

5、与 雕斫 意蕴 像 仅仅 2 翻译下列句子 1 故画竹 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执笔熟视 乃见其所欲画者 急起从之 振笔直遂 以追其所见 如兔起鹘落 少纵则逝矣 译文 2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 而予以为有道者 则非耶 译文 答案 1 所以画竹 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 拿起笔来仔细看去 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 急速起身跟住它 动笔作画 一气呵成 以追上他所见到的 如兔子跃起奔跑 鹘鸟俯冲下搏 稍一放松就消失了 2 如今您寄托意蕴在这幅竹画上 我认为您是深知道理的人 难道不是吗 文理赏析 3 下列句子属于苏轼 画竹 观点的一句是 A 节节而为之 叶叶而累之B 画竹 必先得成竹于胸中C 今夫夫子之托

6、于斯竹也 而予以为有道者D 予不能然也 而心识其所以然解析 A项是一般人的画竹法 作者持批评态度 C项是子由对与可说的话 D项是作者说自己心到而手不到 答案 B C 作者又把绘画的体验加以引申 扩展 联系到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说 平居自视了然 而临事忽焉丧之 岂独竹乎 在社会生活中也要重视实践 不断积累经验 这里说的是作者自己的宦途经历 是对人生的一种自省与领悟 D 作者看来 弟弟子由不会画画 所以只是领会了文与可的绘画意义而已 至于自己 则是不单领会了文与可画竹的用意 还懂得了他的绘画理论 但没有学到他画墨竹的艺术技巧 解析 D项 但没有学到他画墨竹的艺术技巧 错 原文有 若予者 岂独得其意

7、 并得其法 说明作者已经学到文与可画墨竹的艺术技巧 答案 D 突破词句 古今异义词 古义是看重 今义是价值高 把 当做 兼词 之于 形容词用作动词 厌恶 话柄 画出 没有用来 的 打开 名词用作动词 证实 趁机 动词 任职 动词 作为 介词 把 介词 把 介词 把 6 翻译下列句子 并探究句式特点 1 四方之人 持缣素而请者 足相蹑于其门 译文 2 与可以书遗余曰 近语士大夫 吾墨竹一派 近在彭城 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 译文 答案 1 各地的人们 带着白绢来请他作画的 在他的门口脚与脚互相碰踩 状语后置句 应为 足于其门相蹑 2 与可写信寄给我说 近来告诉文人们 我们画墨竹这一流派的人 已

8、传到近在徐州 的苏轼 你们 可去求他画 做袜子的材料将要全部聚集到您那里去了 省略句 文理赏析 7 下列各句最能体现文与可恬淡 狂放性格特点的一句是 A 四方之人 持缣素而请者 足相蹑于其门B 与可厌之 投诸地而骂曰 吾将以为袜 C 近语士大夫 吾墨竹一派 近在彭城 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D 此竹数尺耳 而有万尺之势 解析 A项是侧面写文与可的画为人喜爱和贵重 C项是文与可与苏轼的玩笑话 可见二人感情深厚 D项是文与可对画的评价 答案 B C 作者回忆说 筼筜谷偃竹图 就是在徐州时赠给他的 并且文与可还说自己画的竹虽只数尺 却有万尺之势 在这里又明确地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神似重于形似的美学观点

9、D 文与可夫妇在谷中 烧笋晚食 时收到了苏轼的来信 当看到苏轼称他为 清贫馋太守 并夸张地说他能吃掉千亩竹子时 信中假想之情景与现实情景的绝妙巧合 竟使得文与可 失笑喷饭满案 失笑 喷饭两个动作 既说明了苏轼的幽默诙谐的艺术效果 也证实了文与可与苏轼之间思想上的相互理解和情感上的默契 解析 B项应为 文与可离开了洋州 回到京师 答案 B 突破词句 这年 晒 废置 搁下 从前 没有隔阂 10 翻译下列句子 并探究句式特点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 与可没于陈州 译文 答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 与可在陈州去世了 状语后置句 应为 与可于陈州没 文理赏析 C 苏轼引经据典地说 曹操的祭文中也曾有 车过腹痛

10、 的诙谐之语 自己也记载下往日的幽默 戏笑之谈 正是为了说明与表兄情感的深厚 关系的亲密无间 D 这是一篇悼念性的文字 作者在本段解释前文写趣事缘由 运用了以悲衬乐手法 作者的悲痛之深也就可想而知 也较好地体现了艺术的辩证法 解析 D项应为 运用了以乐衬悲的手法 答案 D 解析 D项 意 意蕴 道理 答案 D 解析 A项 之 结构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结构助词 的 B项 以 连词 表目的 来 介词 把 C项 其 代词 他 代词 其中的 D项 于 都是介词 在 答案 D 解析 例句 剑 名词作状语 译为 像剑 一样 A项 实 名词活用作动词 本指实际情况 此处译为 证实 B项 夜

11、名词作状语 译为 在夜里 C项 萌 动词活用作名词 本指萌发 此处译为 嫩芽 D项 贵重 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 为贵重 觉得 贵重 答案 B 解析 A项 失声 古今意义都是指悲极气噎 哭不成声 B项 所以 古义 连词 表原因 的原因 今义 连词 表因果关系 C项 贵重 古义 以 为贵重 觉得 贵重 今义 价值高 D项 以为 古义 把 当做 今义 认为 答案 A 5 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庖丁 解牛者也 吾将以为袜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故画竹 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四方之人 持缣素而请者 足相蹑于其门 士大夫传之 以为口实 轮扁 斫轮者也A B C D 解析 判断句 省略句 状语后置

12、定语后置 答案 D 6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 全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 故画竹 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执笔熟视 乃见其所欲画者 急起从之 振笔直遂 以追其所见 如兔起鹘落 少纵则逝矣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平居自视了然 而临事忽焉丧之 岂独竹乎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 而予以为有道者 则非耶 吾言妄矣 世岂有万尺竹哉 此竹数尺耳 而有万尺之势 汉川修竹贱如蓬 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 渭滨千亩在胸中A B C D 解析 是 胸有成竹 是 心手相应 是 尺幅千里 答案 A C 画竹 是本文的线索 本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 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 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 又从文与

13、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 融叙事 抒情 议论于一炉 D 作者与子由都向文与可学画竹 但子由得到了他的意 作者意与法兼得 解析 子由没有跟文与可学画竹 原文中有 子由未尝画也 为依据 答案 D 8 翻译下列句子为现代汉语 1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 内外不一 心手不相应 不学之过也 译文 2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平居自视了然 而临事忽焉丧之 岂独竹乎 译文 3 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 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译文 答案 1 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 但不能做到这样 认识和行动不统一 理解道理和实际操作不能一致 这都是学习不够的过错啊 2 所以 常常是对事情心里意识到而

14、不能熟练地去做 平时自己认为心里很清楚 但事到临头却忽然又忘记了 这种现象 难道仅仅是画竹才有吗 3 而我也记载一下过去和与可开玩笑的话 可以看出我和与可之间亲密 浓厚的情谊 解析 劫 有三种解释 劫持 强夺 荆轲刺秦王 中有 乃欲以生劫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威逼 胁迫 六国论 中有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佛教用语 天地一成一败叫一劫 成语中有 万劫不复 此处根据语境用代入法即可推出 这里应该是 威逼 胁迫 之意 答案 C 解析 A项两个 为 均表被动 B项两个 之 均为主谓之间 取消独立性 C项两个 以 均作介词 解释为 用 拿 D项第一个 其 表希望的语气词 第二个 其 代词 可译为 他

15、答案 D 解析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 这是一篇 自戒 的文章 故不存在 劝谏他人 答案 D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有行之人 纲纪森然 动皆法度 译文 2 虽贫乏不以为不足 无故与之犹不受 况妄谋乎 译文 3 得若人而交之 非损我者也 实益我者也 译文 解析 需要考生注意的得分点 1 行 一词多义 此处指品行 森然 严明的样子 法度 名词作动词 符合法度 2 虽 即使 无故 古今异义 无缘无故 与 给予 妄 胡乱 引申为行为不正 3 若人 这样的人 益 对 有好处 两个 也 字判断句 答案 1 有品行的人 纲常法纪严明 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2 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 无缘无

16、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 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 3 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 不是损害我 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参考译文 一个人如果 有品行 他再贫穷地位再低下别人也可以结交亲近他 一个人如果 没有品行 他再富有再尊贵别人也不结交亲近他 这是为什么呢 有品行的人 纲常法纪严明 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不敢有一丝一毫越过道义触犯本分 恣意妄为的行为 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 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 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 忠孝仁义的人 在家里家庭和睦 在乡里和蔼可亲 不把危害留给别人 也一定不会留下后患 没有品行的人 诡诈 谄媚 残暴 嫉妒的心理充满胸间 心中所想 眼中所见 全都触犯道义 满嘴贪婪的口水 吞并别人的心思旺盛 假如他得到时机就会依靠势力胁迫别人 即使死了也会有所图谋 余孽仍然毒害别人 这样的人一定难以善终 普通人如果有善行 就会保全自己 保全家庭 保全子孙 留下善行被乡里的人传颂 卿相如果没有善行 就会亡掉自己 亡掉家庭 亡掉国家 亡掉天下 遗臭万年被后世人耻笑 可以断言说 没有品行的卿相 不如有品行的普通人 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 不是损害我 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然而假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