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十周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0246368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十周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西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十周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十周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十周半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十周半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A. 社会流动更趋频繁B. 皇室权威更趋强化C. 世俗文化蓬勃发展D. 货币经济地位提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所谓“现代性”在政治上应该是指越来越进步,古代则指皇权专制的趋势逐渐减轻或者是出现类似于民主色彩的东西或者现象。B项皇室权威更趋强化是逆历史潮流的,所以说是“逆现代性”,故选B项。其它三项都是宋代“现代化”的表现。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

2、演变宋代皇室权威更趋强化【名师点睛】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1)中央官制: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掌行政)和枢密院(掌管军政,只有调兵权,统兵权归三衙);三司(掌管财政)(2)选官制度:实行科举制度,国策是重文轻武,使文人阶层壮大,也使选官过冗过滥。实行恩荫制度,后来王安石变法时有所改变。(3)谏议制度:出现独立谏官机构谏院。(4)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2.下图所示为中国古代某一机构的运行示意图,下列关于该机构论述正确的是A. 属于中央一级决策机构B. 它是内阁的上一级机构C. 其长官需定期觐见皇帝D. 造成了皇权的过度膨胀【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明

3、发上谕”“廷寄上谕”等信息可知空白处为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是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产物,D项正确。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排除A。军机处和内阁是互不统属的机构,排除B。军机处官员日夜轮流在军机处值班,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3.法国汉学家汪得迈曾说:“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材料所评述的制度A. 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B.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C. 使君臣关系趋向平等D. 为官员升迁提供方便【答案】A【解析】谏议制度是秦汉时期开始确立,基本贯穿古代封建社会,它的目的是对皇帝决策中存在过失提出批评,能不能接受完全

4、由皇帝自己决定,因此它最多不过是减少皇帝决断时出现的失误,而不是限制皇帝权力,所以,它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符合题意;加强中央集权与材料无关,它也不可能改变君臣等级关系,材料也与官员升迁无关,故排除B、C、D项。4.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用于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职类”。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相关政治变迁。下列有关解读中不正确的是A. 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B. 魏晋官僚“士族化”,等级品位因素发展到历史新高度C. 唐

5、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D. 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魏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导致等级品位发展到新的高度;唐代的官僚等级制下,在职事官之外,存在着文散阶和武散阶序列,它们分别由文武散官构成;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所以答案选C。A错在等级;B错字啊新高度;D不符合事实。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名师点睛】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

6、年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隋朝以前采用的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制度导致出身寒门的普通人无法步入仕途,隋朝开始改为科举制,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逐渐僵化,被称为八股取士,后于20世纪清末初废除。5.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对“四年建侯卫”“六年制作礼乐”解读正确的A. 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国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郡国制B. 建侯卫就是实行分封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制C. 建侯卫就是推行宗法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用来代替分封制D. 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县制,制作礼乐是为了丰富周人

7、的生活【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制,秦朝实行郡县制,故首先排除A、D;“建侯卫”, 侯即诸侯国,应是指分封制。礼乐是维护等级制度工具,故B正确。D错误,礼乐制度并不是用于丰富周人的生活。综上,本题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6.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特别是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的社会机制。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在中国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材料主旨是A.

8、允许社会流动具有积极作用B. 中国封建社会矛盾是可以在内部解决C. 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D. 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社会流动调节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等剥削集团内部的矛盾,使得统治阶层内部可以稳定地维护封建制度;由材料“在中国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可知重在强调四大阶层在维护封建制度中的作用;故可知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D项正确。允许社会流动具有调节社会矛盾的作用,但材料强调的主旨是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排除A。中国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社

9、会流动调节地主、商人、高利贷者等剥削集团内部的矛盾,但不代表封建社会矛盾可以在“内部解决”,排除B。材料主旨强调统治阶层化解矛盾,即他们具有共同的根本利益是维护封建制度,强调的是统治阶层的共同利益,而非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排除C。7.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对于两位学者的观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司马迁的观点分析了西周灭亡的原因之一B. 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根据,真实可靠

10、C. 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D. 两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对于西周灭亡的原因,不同的人因为所站立场、思考角度、思维方法、拥有史料等方面的差异,会得出不同的认识或结论,所以司马迁和李峰的观点均为一家之言,是否符合历史史实还有待进一步考察研究,D项正确。“烽火戏诸侯”体现了周幽王的昏庸无道,实质上反映了周天子号召诸侯能力的下降,即王室逐渐衰微,不能作为西周灭亡的原因,排除A。李峰尽管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等史料方式,但只是从他的角度并由自己选择史料考证的结果,至多是一家之言,不能说真实可靠,排除B。C

11、项与材料不符,至少李峰不能说是主观臆断,他“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排除。8. “(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A. 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控趋向松弛B.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C. 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消除边疆隐患D. 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宋)国初未尝务虚外郡以实京师。虽创方镇专赋之弊,以天下留州钱物尽名系省,然非尽取之也。故边将皆养士足以得死

12、力,用间足以得敌情,以居则安,以动则胜,此可谓富之以财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代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自主维护统一,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集权【易错警示】本题考查宋代集权的相关知识和学生的材料阅读归纳能力。学生容易错选AC,关键在于材料信息的提取。同时,掌握相关知识。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为了防范文臣、武将、女后、外戚、宗室、宦官等六种人的专权独裁,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可以说,专制主义

13、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9. 宋代有个叫钱昆的少卿,世代都是余杭人。余杭人喜欢吃蟹。钱昆曾经要求外放到地方上去当州官,別人问他想到哪个州去?钱昆回答说:“只要有螃蟹而沒有通判的地方就可以了。”这讽刺了宋代( )A. 君主专制的过度膨胀B. 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C. 重文轻武的政治原则D. 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通判负责监督地方长官。材料所说条件“有螃蟹”“无通判”是对这种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讽刺,表达了对这种措施的不满,故答案为B。设立通判主要是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此项措施与重文轻武和程朱理学无关,排除A、C、D项。考点:中国古代政

14、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0.旧唐书记载:长庆元年(821年),唐穆宗要破格提拔前代理大理少卿刘士泾为太扑卿,给事中(门下省属官)韦弘最、薛存庆封还诏书。穆宗向韦弘景、薛存庆解释之所以提拔刘士泾的理由,任命刘士泾的制书才得以颁布执行。这段材料说明唐代门下省具有封还皇帝诏书的权力对皇帝诏书具有否决权意见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穆宗要破格提拔刘士泾为太扑卿,其诏书遭到门下省官员的驳回,唐穆宗只好再向门下省官员解释破格提拔刘士泾的理由,诏书才得以通过执行;故可知明门下省有封还皇帝诏书的权力

15、,这也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故正确。门下省对皇帝诏书没有否决权,最终的决定权在皇帝手上,错误。唐代门下省具有封驳审议的职能,但它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故正确。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排除ACD,所以选B。11.有一古希腊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建筑残埃而金大理石雕塑,伦敦现任市长对其颂扬道:“上面没有国王,没有法老,没有巴塞勒斯让阿谀奉承的侍臣跪添自己的靴子。只有一种绝对明确的意识形态发挥作用对人民力量的颂扬。”这段话表明A. 古代雅典不存在国王和宗教B. 古代雅典民主体现人民愿望C. 古代雅典人都享有民主权利D. 英国要再现古雅典直接民主【答案】B【解析】“只有一种绝对明确的意识形态发挥作用-对人民力量的颂扬”,说明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体现的是人民的愿望,故B项正确;A不符合史实;古代雅典享有利的是成年男性公民,奴隶、外邦人和妇女不享有民主权利,C错误;伦敦现任市长对雕塑作品的颂扬是着眼于英国当代民主与古代雅典民主基于“人民主权”的共同理念,不是要再现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形式,D项错误。12.肖雪慧在古希腊的政治遗产中指出,雅典人面对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剧烈冲突,寻求到一种公平正义的解决方法,使冲突各方愿意接受妥协、愿意达成均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