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演课件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0246274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民主义演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三民主义演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三民主义演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三民主义演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三民主义演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民主义演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民主义演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hreePrinciplesofthePeople IdealityAndReality 范皓菲李晓杨苏菲 三民主义学说的理想与现实 理想的三民主义理論 01 现实中的三民主義 02 三民主义的进步与局限 04 05 三民主義實現與未實現的內容及原因 03 学习中的拓展性思考 05 05 參考資料 06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 它由民族主义 PrinciplesofNationalism 民权主义 PrinciplesofDemocracy 和民生主义 PrinciplesofPeople sLivelihood 构成 简称 三民主义 它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三民主义的发

2、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一 理想的三民主义理论 旧三民主义在旧时期内是革命的 它反映了旧时期的革命特点 毛泽东 民报 发刊词 一九 五年十月二十日 近时杂志之作者亦夥矣 姱词以为美 嚣听而无所终 摘埴索涂不获 则反复其词而自惑 求其斟时弊以立言 如古人所谓对症发药者 已不可见 而况夫孤怀宏识 远瞩将来者乎 夫缮群之道 与群俱进 而择别取舍 惟其最宜 此群之历史既与彼群殊 则所以掖而进之之阶级 不无后先进止之别 由之不贰 此所以为舆论之母也 余维欧美之进化 凡以三大主义 曰民族 曰民权 曰民生 罗马之亡 民族主义兴 而欧洲各国以独立 洎自帝其国

3、威行专制 在下者不堪其苦 则民权主义起 十八世纪之末 十九世纪之初 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 世界开化 人智益蒸 物质发舒 百年锐于千载 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 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 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 递嬗变易 而欧美之人种胥冶化焉 其他旋维于小己大群之间而成为故说者 皆此三者之充满发挥而旁及者耳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 异种残之 外邦逼之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而民生主义 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 中国独受病未深 而去之易 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 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 要为缮吾群所有事 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 嗟夫 所陟卑者其所视不远 游五都之市

4、见美服而求之 忘其身之未称也 又但以当前者为至美 近时志士舌敝唇枯 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 然而欧美强矣 其民实困 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 社会党之日炽 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 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 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 夫欧美社会之祸 伏之数十年 及今而后发见之 又不能使之遽去 吾国治民生主义者 发达最先 睹其祸害于未萌 诚可举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还视欧美 彼且瞠乎后也 翳我祖国 以最大之民族 聪明强力 超绝等伦 而沈梦不起 万事堕坏 幸为风潮所激 醒其渴睡 旦夕之间 奋发振强 励精不已 则半事倍功 良非夸嫚 惟夫一群之中 有少数最良之心理能策其群而进之

5、 使最宜之治法适应于吾群 吾群之进步适应于世界 此先知先觉之天职 而吾 民报 所为作也 抑非常革新之学说 其理想输灌于人心而化为常识 则其去实行也近 吾于 民报 之出世觇之 异种残之 外邦逼之 殆不可以须臾缓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民主羲 资本主义 民族主义 五族共和 民族独立 反满 三民主义的主要问题 民族革命 美法 德俄 英日 民权主义 建立新政体 采取革命暴力建立资本阶级共和国 否定封建君主制度 三民主义的核心 政治革命 三政 军政 训政 宪政时期 五权宪法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中国近代化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 土地国有 地主不敢 以多报少 或

6、以少报多 由地主自报地价 国家按亩征税 又可将土地随时收归国有 其现有之地价 仍属原主所有 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 则归于国家 为国家所共享 现实中的三民主义 二 民族 驱逐鞑虏 反清排满 德国 俄国 法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旅顺大连辽东半岛 东北全境 山东的胶州湾 广州湾 两广和云南三省 福建辽东半岛 台湾及澎湖列岛 九龙半岛香港附近岛屿威海卫 广东和云南的一部分长江流域 机会均等 的 门户开放 政策 兴中会 檀香山 同盟会 东京 革命团体 起义 推翻满清 对帝态度 义和团运动 革命活动的支援 客观现实 英国 美国同情帮助 英国财政支持 法国承认革命政府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贷款给革命政府 拒

7、绝 民权 同等的权利 反封建压迫 民间资本企业 1869 1900 工矿企业156家 资本5000余万元1901 1911 新设厂矿340家 资本达10100万元 暴力手段 1 1895广州起义2 1900惠州起义3 1906 12年 同盟会策动会党和矿工举行的萍 浏 醴起义爆发4 1907 6 惠州七女湖起义 响应黄冈起义5 1907 9钦州防城起义6 1907 2镇南关起义7 1908 3钦廉地区发动起义8 1908 4河口起义9 1910 2广州新军起义10 1911 4广州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911年5月武昌起义 推翻封建贵族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国 客观 袁世凯为代表的一批封

8、建军阀为自己利益勾结外邦 自身 和袁世凯之约日本美国 武力统一的计划者之一 西南军阀 桂滇军阀 武力统一扩张势力 背叛 背叛 宪政 还政于民 军政 训政 1931年九一八 团结最广大的人士早日实行宪政 1931年6月1日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1932年孙科 抗日救国纲领草案 于最近期间 筹备宪政之开始 实行民治 汪精卫 于右任宪政与训政大辩论推动宪政步伐 1933年1月宪法草拟工作1936年5月5日 中华民国宪法 草案 五五宪草 民生 平均地权 反资产阶级垄断贫富差距过大 为了解决 李鸿章兄弟 地主富农 教堂占地 土地减少 地价猛涨土地日益集中 客观 1912 1913年没时间 1905前

9、3民1912后 1民 民生 1913 7月 2民 民权民生 1916 6月 1民 民生 1917 2民 民权民生 未能实现 主观 把土地掌握在国家手中由国家平均分配 农民还是要给别人干活 农民占90 以上 却没被放在主体地位上考虑 实现 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原因 武装斗争 坚信摧毁封建暴政的途径只能是革命的暴力 未实现 避免 共管 瓜分 争取民族独立 原因 通过 反满 间接 反帝 未将矛头对准主要矛盾 A 长期受资本主义教育 对帝抱有幻想 未认清侵略本质 C 为避免正面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冲突 争取援助而采用的策略 一 民族主义 B 身为资产阶级 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帝觉悟缺乏正确估计 积

10、极 三 三民主义实现与未实现的内容及原因 三 三民主义实现与未实现的内容及原因 存有争议的内容 五族共和 一 民族主义 批评 真正将中国各民族的民族意识在理论上统一起来 并形成全新的近代的民族意识 是 大中华 思想的体现 将汉 满 蒙 回 藏五族同化于汉族 政权由汉族人主掌 带有大汉沙文主义色彩 种族主义倾向 刘宗正 A 可理解之处B 不足之处及补充 认同 三 三民主义实现与未实现的内容及原因 存有争议的内容 五族共和 一 民族主义 只有在蒙藏回各族和八旗代表前时 孙中山才触及到五族共和 在北方历访以后 就没有再谈及五族共和了 现在说五族共和 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 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 我的

11、意思 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成一个中华民族 并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 然后民族主义乃为完了 1920年 可理解之处 团结手段 意识到不足后的重新阐释 实现 推翻封建帝制 通过国民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原因 总结上书变法等历史教训 采用暴力革命手段 多次起义实践的经验积累 二 民权主义 三 三民主义实现与未实现的内容及原因 未完待续 理想中与新国体相适应的新政体 真正的宪政原因 中华民国宪法 草案 颁布 1936年 后不久 西安事变 爆发 国内形势变化 中日关系日趋严峻 宪政之路受阻 思考 军政 训政 宪政是否是中国民主化的必由道路 二 民权主义 三 三民主义实现与未实现的内容

12、及原因 内容欠缺 A 明确的反封建目标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 仅将矛头指向皇帝与满洲贵族 原因 主观上对汉族封建势力的忽视 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幻想 B 彻底的民主纲领缺乏彻底实现人民权利的重要内容 尚停留在以 资产阶级为核心为领导的权利 阶段 原因 对国民政治素质的判断 为避免人民权力滥用反抗政府 不允许现实中把理想的平等权利还于人民 现实 封建旧官僚 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 人民并未成为 一般平民所共有 权利的施行主体 三 民生主义 三 三民主义实现与未实现的内容及原因 未实现 平均地权 的土地国有政策原因 理论提出后只有约一年的时间供实践 实践也仅停留在思想宣传方面 身为长

13、期在身在海外的资产阶级 对中国地主阶级及农民阶级缺乏深刻认识 将带有 空想 色彩的改良方案付诸于复杂的土地问题 仅仅利用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实现而不赞成发动群众用暴力革命铲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一 民族主义 四 三民主义的进步意义及局限性 进步意义 抨击清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 直接反映了资产阶级民族觉醒和政治独立的愿望 将 反满 与民族独立相结合 间接反映民族解放要求 对内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民族隔阂 局限性 缺少明确的 反帝 纲领 没有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要矛盾置于阶级矛盾之前 五族共和 主张具有一定的大汉族主义导向作用 二 民权主义 四 三民主义的进步意义及局限性 进步意义 批判并结束了2000

14、多年的封建帝制 并成为民主启蒙的有力武器 充分反映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特点与发展趋势 列宁称其为 带有建立共和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 局限性 没有提出一个彻底的民主纲领 人民的民主权利并未真正落实 缺乏深刻明确的反封建内容 因而未能扫除封建暴政的社会基础 为革命成果遭窃取埋下隐患 三 民生主义 四 三民主义的进步意义及局限性 进步意义 局限性 它是近代史上首次将土地问题与发展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经济纲领 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其本质是资产阶级对地主的一种赎买政策 不可能铲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真正解决广大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 四 对于局限性的思考 四 三民主义的进步意义及

15、局限性 阶级局限性何在 对中国现实缺乏深入 理性的认识 带有理想主义色彩 部分理论缺乏可行性 对人民群众 封建地主阶级的判断带有主观臆断的因素 低估了人民群众的反抗能力 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验的借鉴与取舍有不当之处 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存有心理依赖 有学者认为 三民主义理论过于注重制度之间的配合协调 而忽略了其制约关系 五 学习中的拓展性思考 1 保皇派中不乏一些晚清留学生 他们与孙中山一样 对中国的社会现实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皆有一定认识 为何他们依然选择维护封建君主制度呢 2 孙中山对于中国人民群众政治觉悟与素质的判断与现实情况究竟有多大差距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人民是否拥有足够的能力行使民

16、主权利 界定其能力的标准是什么 3 论三民主义暨共产主义与中国 儒家 文化的统一 刘小烽著 中提出 三民主义暨共产主义与中国 儒家 文化的统一体现在三个方面 社会理想的统一 运用儒家 仁 的精神的统一 运用儒家 礼 的精神的统一 对这一观点我们该如何认识 4 孙中山选集 上卷 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 三民书局 孙中山思想概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中华民国宪法 草案 1936年 中华民国宪法 1947年 答曾节民先生 有关大汉沙文主义 刘宗正 军政 训政 宪政三部曲 凤凰网历史专题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时期的 五族共和 论 村田雄二郎 书目及文章篇目 六 参考资料 六 参考资料 多媒体资料 电视连续剧 走向共和 片段孙中山文献检索中心 拓展性素材 论三民主义暨共产主义与中国 儒家 文化的统一 刘小烽 著 國父遺囑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 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 平等 積四十年之經驗 深知欲達到此目的 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共同奮鬥 現在革命尚未成功 凡我同志 務須依照余所著 建國方略 建國大綱 三民主義 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繼續努力 以求貫徹 最近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