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世纪重庆钓鱼城拯救了西方世界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130246199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元13世纪重庆钓鱼城拯救了西方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公元13世纪重庆钓鱼城拯救了西方世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公元13世纪重庆钓鱼城拯救了西方世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公元13世纪重庆钓鱼城拯救了西方世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公元13世纪重庆钓鱼城拯救了西方世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元13世纪重庆钓鱼城拯救了西方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元13世纪重庆钓鱼城拯救了西方世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元13世纪重庆钓鱼城拯救了西方世界重庆钓鱼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率领的蒙古铁骑一度以吹枯拉朽之势席卷欧亚大陆,他们除了对西方进行三次大规模西征外,同时还向南方发起全面扩张,所到之处留下大量屠城记录,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灾难。 据国外历史资料记载,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上,因蒙古人的杀戮带来了长约上千公里,宽约几十公里的无人区;当时的世界名城比如玉龙杰赤、 范延堡等变成了沙漠, 对水利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至今无法完全恢复。 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百万人口的开封城,遭遇蒙古入侵之后仅剩百余户人家。 蒙古入侵之前四川有千万人,经过蒙古人的多次屠杀之后,四川仅剩几十万人,可见当时蒙古军队有多残酷。 公元13世纪的历史

2、可以说是蒙古人的征战史,那时候的蒙古铁骑向来征战无往而不利,但是人们印象中软弱无能的南宋,竟然是当时蒙古帝国征服史中最强劲的对手。蒙古军队进攻南宋时,遇到了世界其他地区难以见到的顽强抵抗。南宋军民软弱的习性,在抵抗蒙古铁骑蹂躏时,奇迹般地消失了。蒙古帝国征服中亚大国花剌子模仅用两年时间、征服俄罗斯和东欧等国仅用六年时间,伊朗、伊拉克等西亚诸国也只短短几年就被蒙古军队完全征服,可是南宋却抵抗蒙古近五十年。 1234年蒙古与南宋联合灭亡金国后,蒙古军主力北撤。宋理宗趁机命令南宋军队北伐,企图收复河南故土,抢占黄河以及潼关天险与蒙古对峙。由于后勤补给不济加上指挥失误,宋军遭遇惨败。公元1235年蒙古

3、大汗窝阔台(成吉思汗第三子)发动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的第二次西征,同时以南宋背约为名,分兵两路大举攻打南宋。面对蒙古军的凌厉攻势,南宋军队难以招架。西、东两路蒙古军分别攻占了阳平关和襄阳这两处战略要地。蒙古军开始在湖北沿江集结,准备横渡长江,长江防线随时面临崩溃。在南宋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名将孟珙率领南宋军队连破蒙古24寨,大败蒙古军队,取得江陵大捷,粉碎了蒙古军南渡的企图,扭转了战局。此后几年,宋军在孟珙率领下与蒙古军展开了惨烈战斗。公元1239年,南宋名将杜杲在合肥大败蒙古东路军主力,蒙古东路军伤亡惨重,被迫撤出宋境,此后蒙古军再也不敢从安徽地带进攻南宋。同年孟珙率领南宋军队向蒙古军强势反攻

4、,蒙古军队抵挡不住,向北撤退,南宋军队收复了襄樊诸郡和信阳,基本解除了蒙古大军在湖北一带对南宋的威胁。同年,主攻四川的西路蒙古军势如破竹,进逼三峡,孟珙率部迎敌,至1240年初,大败西路蒙古军,取得大垭寨大捷,并收复夔州。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西路蒙古军队从四川撤离,第一次蒙宋战争结束。 窝阔台死后,蒙古贵族内部争夺汗位,无暇全面部署对南宋的大规模战争。宋理宗委任在抗蒙战争中屡立战功的余玠全面主持四川防御。余玠赴任后,采纳播州人冉氏兄弟的建议,采取依山制骑、以点控面的方略,先后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今四川南充南、苍溪东南、合川东、金堂南)等10余城。诸城依山为垒,据险设防,屯兵储

5、粮,训练士卒,经数年建设,逐步建成以重庆为中心,以堡寨控扼江河、要隘的山城防御体系。这些山城中,以钓鱼城最为著名。 钓鱼城,坐落在重庆市合川区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300米。山上有一块平整巨石,传说远古之时,三江洪水泛滥,人们竞相奔山避难。正当他们饥饿难熬、濒临死亡之际,突然从天上降下一位巨神,在山顶上持竿长钓,以鲜鱼馈赠灾民,民赖以生。从那以后,巨神留下足迹的石台就被称为钓鱼台,钓鱼山由此而得名。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这里有山水之险,也有交通之便,经水路及陆路可通达四川各地。在以刀枪、剑弩等冷兵器为主的时代,钓鱼城城坚墙高,

6、据险固守,成为难为攻克的堡垒。 125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当上蒙古大汗。从1241年窝阔台去世到1251年蒙古帝国经历十年混乱后,在蒙哥统治下重新走向稳定。蒙哥当上大汗后,蒙古帝国又开始了新的对外大规模战争。蒙哥一方面派遣其弟旭烈兀发动历史上蒙古军队打到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的第三次西征,另外一方面着手制定灭亡南宋的军事计划。为避开长江天堑,蒙哥的弟弟忽必烈主张,从甘肃出兵,经川西,灭亡位于云南一带的大理国,从而完成对南宋的军事大包围,这个计划最终得到大汗蒙哥的批准。1252年,忽必烈率10万大军开始了灭亡大理国的长途奔袭,至1254年,俘获大理国末代君主段兴智,大理国灭亡,蒙古完成了对南宋

7、的军事大包围。第一次蒙宋战争结束后,抗蒙名将孟珙、杜杲相继病逝,实乃南宋一大损失。完成了对南宋的军事大包围后,蒙哥于1258年发动了第二次蒙宋战争,调集了三路大军攻打南宋。主力西路军由蒙哥亲自率领主攻四川,东路军由忽必烈率领经河南进攻武汉,南路军由蒙古名将兀良合台率领经云南广西进入湖南进攻长沙。蒙哥事先战略部署,计划三路大军分进合击,在武汉会师之后顺长江东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市)进而一举灭亡南宋。 蒙古大汗蒙哥亲自率领主力大军进攻四川,开始的时候进展非常顺利,一举攻克了成都,此后宋军节节败退,四川大部分地区失守。除了钓鱼城,当年余玠在四川苦心经营的山城防御体系已经崩溃。蒙军顺嘉陵江南下,妄

8、图攻占重庆。公元1259年二月二日,蒙哥率诸军从鸡爪滩渡过渠汇,进至石子山扎营。三日,蒙哥指挥蒙军行进至钓鱼城(今重庆合川区)时,南宋名将王坚率领全城军民顽强抵抗,蒙军损失惨重。七日,蒙军攻一字城墙(一字城墙又叫横城墙,其作用在于阻碍城外敌军运动,同时城内守军又可通过外城墙运动至一字城墙拒敌,与外城墙形成夹角交叉攻击点。钓鱼城的城南、城北各筑有一道一字城墙。)。九日,蒙军猛攻镇西门,不克。这日,蒙古汉族将领史天泽率部也到达钓鱼城参战。三月,蒙军攻东新门、奇胜门及镇西门小堡,均失利。从四月三日起,大雷雨持续了二十天。雨停后,蒙军于四月二十二日重点进攻护国门。二十四日夜,蒙军登上外城,与守城宋军展

9、开激战,宋军伤亡惨重,但蒙军最终被宋军打退。五月,蒙军屡攻钓鱼城不克。蒙哥汗率军入蜀以来,所经沿途各山城寨堡,多因南宋守将投降而轻易得手,尚未碰上一场真正的硬仗。尽管蒙军的攻城器具十分精备,奈何钓鱼城地势险峻,致使蒙古铁骑不能发挥作用。钓鱼城守军在主将王坚及副将张珏的协力指挥下,击退了蒙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千户董文蔚奉蒙哥汗之命,率所部邓州汉兵攻城,董文蔚激励将士,挟云梯,冒飞石,履崎岖以登,直抵其城与宋军苦战,但因所部伤亡惨重,被迫退军。其侄董士元请代叔父董文蔚攻城,率所部锐卒登城,与宋军力战良久,终因后援不继,亦被迫撤还。钓鱼城久攻不下,蒙哥汗命诸将商讨对策。蒙古将领术速忽里认为,顿兵坚城

10、之下是不利的,不如留少量军队困扰钓鱼城,主力沿长江水陆东下,与忽必烈等军会师,一举攻占南宋都城。然而骄横自负的众将领却主张强攻坚城,蒙哥未采纳术速忽里的建议,决意继续攻城。然而,面对钓鱼城,素以机动灵活,凶猛剽悍著称的蒙古骑兵却不能施其能。六月,蒙哥麾下汉族悍将前锋司令官汪德臣(原为金臣属)率兵乘夜攻上外城马军寨,王坚率兵拒战阻止了汪德臣的攻势,但没能将蒙军赶下城墙。也许南宋气数未尽,关键时刻上天帮了宋军大忙,天将亮时,下起雨来,蒙军攻城云梯又被折断,被迫撤退。汪德臣遂单骑至钓鱼城下,欲招降城中守军,几乎为城中射出的飞石击中,因惊恐过度而患疾,不久死于缙云山寺庙中。汪德臣之死,给蒙哥精神上以很

11、大打击,钓鱼城久攻不下,使蒙哥心急如焚。蒙军大举攻蜀后,南宋对四川采取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名将吕文德率领宋军延长江逆流而上,行进至钓鱼城附近时被蒙古汉族将领史天泽击败,增援钓鱼城的宋军为蒙军所阻,始终未能进抵钓鱼城下。尽管如此,被围攻达数月之久的钓鱼城依然物资充裕,守军斗志昂扬。南宋守军将重15公斤的鲜鱼两尾及蒸面饼百余张抛给城外蒙军,并投书蒙军,称即使再守10年,蒙军也无法攻下钓鱼城。相比之下,城外蒙军的境况就很糟了。蒙军久屯于坚城之下,又值酷暑季节,蒙古人本来畏暑恶湿,加以水土不服,导致军中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相当严重。恼羞成怒的蒙哥亲自来到钓鱼城前线指挥攻城,被宋军炮石击伤,

12、蒙古军被迫撤退,大军退至金剑山温汤峡(今重庆北温泉)时,蒙哥死于军营中。据元史本传及元人文集中的碑传、行状等所载,不少随蒙哥汗出征的将领战死于钓鱼城下,由此可见钓鱼城之战的惨烈以及蒙军损失极为惨重。 蒙哥死后,战争没有立即结束。忽必烈为了增加争夺汗位的资本,继续向南进军。忽必烈麾下汉族勇将董文炳指挥军队击败南宋水军,蒙古军趁势渡过长江,包围了武昌。蒙古军攻势越来越猛,武昌危在旦夕。此时南宋各路增援部队及时赶到,特别是蒙哥死后,增援钓鱼城的吕文德率领宋军击败蒙古军的拦截,成功进入武昌城内,使武昌城内的防御力量大大加强,蒙古军无法攻破武昌,但宋军也无力击退蒙古军。虽然武昌暂时可保,但是宋军形势仍不

13、容乐观。蒙古名将兀良合台统领绕道云南的南路蒙古军尝试攻击广西柳州与桂林失败后,星夜从小路北上,打到了湖南长沙。攻破长沙后,南路蒙古军就可以和忽必烈会合,对武昌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一时无法攻克武昌的忽必烈获释南路蒙古军打到长沙后,期盼与南路蒙古军共同围攻武昌。南宋名将向士璧率军顽强抵抗,把南路蒙古军挡在了长沙城下,无法与忽必烈会合攻打武昌。陷入军事困境的忽必烈急于回去争夺汗位,于是决定撤军,第二次蒙宋战争结束。公元1260年,所有入侵南宋的蒙古军队全部撤离。 接下来几年内,因为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爆发内战 无力南顾,南宋暂时避免了灭亡的命运。钓鱼城保卫战的胜利不仅仅使南宋灭亡推迟了二十年,更是

14、对世界历史有深远的影响。令欧洲人闻风丧胆号称上帝之鞭的蒙哥大汗被宋军击毙,直接导致蒙古帝国从此四分五裂,在这之后蒙古人向世界的扩张开始全面退潮。由于蒙哥死后再也没有统一的对外军事行动,更多的是蒙古贵族之间的内战,因此蒙古军队始终没能打进非洲,所以西欧和北非的居民得以避免遭受蒙古铁蹄的践踏,为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钓鱼城被西方人称为上帝之鞭折断处、东方的麦加城。 第二次蒙宋战争结束后,南宋权臣贾似道人格彻底堕落,大批抗蒙有功的将领遭遇贾似道排挤。向士璧被贾似道逮捕入狱直至迫害而死、王坚被贾似道免去军权后安排个闲职,最终忧郁而死、名将孟珙的部将刘整为求自保投降蒙古。刘整对南宋的军

15、事部署非常熟悉,有针对性的为忽必烈献出了“先集中兵力攻取襄阳,再顺汉水入长江,进而攻占南宋都城杭州”的灭宋战略。之前在野战中宋军面对蒙古骑兵虽然难以招架,但是水军方面宋军占有绝对优势。蒙古多年来攻打南宋始终没能取得重大突破,关键在于南宋凭借长江水网的保护,以水军优势抵消了蒙古骑兵的优势。刘整为此专门帮助蒙古训练了一支强大的水军,使南宋的水军优势荡然无存,这为后来元军灭亡南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遗憾的是,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和主流历史学家一味地赞赏蒙古帝国的对外扩张和所谓统一中国的功绩,而对南宋军民抵抗蒙古蹂躏的英勇壮举视而不见。事实上,正是因为南宋的顽强抵抗,元世祖忽必烈为首的蒙元统治者被迫改

16、变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之前大肆屠杀征战地区居民的野蛮行径,进而采取以招降为主的方式。后来忽必烈发动的灭宋战争中,元军的主力已经不再是蒙古骑兵,而是北方汉族武装和南宋降军。至于蒙元和满清,并不是他们有多厉害,而是他们成功策反了大批汉族武装,引导汉人打汉人,才成就了他们对汉人的统治。就像二战时侵华日军“以战养战”的策略,当时伪军的凶残甚至远胜日本皇军。南宋被蒙元灭亡无疑是中华民族的悲剧,如果不是南宋朝廷日益腐败,如果没有权臣贾似道的种种失策,如果抗蒙名将孟珙、杜杲、余玠等人依然健在,忽必烈未必能灭亡南宋。历史没有假设,蒙元和满清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毒瘤。在蒙元时期,汉人毫无尊严。忽必烈将其治下的臣民划分四等,汉人被划为最低等。有些蒙古贵族甚至主张杀尽张王李赵刘五大姓的汉人。好在蒙元统治中国的时间不算太长久,后来在蒙元内讧和汉人起义的双重打击下,终于推翻了蒙古人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华夏河山。至于后来的满清,统治中国时间较长,他们对外闭关锁国对内大兴文字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