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第一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0246190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第一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第一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第一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第一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 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月考试卷 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1.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A政治上权力的不平等 B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C平民易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 D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2. .梭伦的演说词中提到:“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 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A. B. C. D.3. 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 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

2、层的行列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4. 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是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元老院 D.民众法庭5. 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的措施是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力 D、设立“四百人会议”6.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A平民公民共治 B奴隶主民主政治C贵族专制政治 D平民民主政治7. 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A B C D8

3、,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一词是由表示人民和表示主权的两词组合而成。现代西文中的“民主”一词都出自这个希腊古词。这一语言现象所表明的历史本质是A.民主这一词汇是由古希腊人创造的 B.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C.西方文字继承了古希腊的词汇 D.民主一词就是人民掌握主权的意思9.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纷纷调整政策,以适应社会生产力的要求。他们主要调整的是 A政治制度 B.教育制度 C.军事组织 D.赋税政策10. 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11. 商鞅变法中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A.废除井田

4、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D.按军功授爵,废除贵族特权12. 商鞅变法时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这一规定 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A. B. C. D.13. 春秋战国时期,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削弱,社会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A新的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争霸战争的频繁发生 D.新的剥削方式的产生14. .商鞅在变法中被任命为左庶长,这与变法中哪一内容相吻合 A.奖励军功 B.废除“世卿世禄制” C.二十等爵

5、制 D.行县制15. 推动孝文帝改革的因素有 社会矛盾的尖锐 冯太后 农民起义 孝文帝自幼饱读儒学经典A B C D16. 下列不属于冯太后主持的改革的措施的是 A均田制 B三长制 C租调制 D迁都洛阳17.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前期的新政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学习汉族文化 实行军事扩张 A B C D18. 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适应农耕文明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19. 28岁的鲜卑贵族拓跋胜在上朝时说些鲜卑话被降职,其原因可能性最大的是A反对迁都洛阳 B没有讲汉话 C诬蔑官吏俸禄制度 D阻挠实行三长制20. 鲜卑族经

6、过改革,最终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其根本表现是 A服饰汉化 B语言汉化 C同汉人通婚 D由游牧经济变为农耕经济21. 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鲜卑人成为中原的农民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发达兴旺 D江南经济超过北方22. 在孝文帝一系列重大改革中直接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是 A迁都洛阳 B推行均田制 C制定官吏俸禄制 D讲汉话23. 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最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7、C加速了民族融合 D发展了门阀制度24.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孝文帝改革的态度坚决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 A B C D25. 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帝改革中得到的认识有改革要顺应时代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改革要注意策要有坚决的态度 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改革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 A B C D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缴纳l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 “六一汉”或“塞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

8、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材料二 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之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材料三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一梭伦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归纳平民抵

9、押债务的主要形式有哪两种? 但从希腊的地理环境和从事行业分析,当时的平民分化为哪两类?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危险的境地”是指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这位历史学家所主张的“高压力量”的确切含义? (3) 从材料三中我们可知梭伦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这一法律条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27. 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3)题。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10、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1)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3)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28.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

11、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柑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材料二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称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等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

12、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 (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29. 材料一 (485年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材料二 (490)京畿(京师平城)之内,颇为少雨,关外诸方,禾稼仍茂。苟动之以礼,绥之以和,一岁未收,未为大损。 材料三 正光(521)以前,时唯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西晋)之太康,倍而已矣。材料四(正光以后)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预折(预先折算)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注:北魏分裂于534年) 回答:(l)根据材料一分析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结果。 (3)根据材料四说明北魏后期的情况。 (4)有的史学家认为,北魏的衰落根源在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崇尚文治之风,消灭雄武之风”。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魏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