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0246110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睢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战国策2、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一些精美的斗争性语言。3、体会不同的语气词的表达效果。能力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理解秦王、唐睢的形象。2、体会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德育目标:1、学习唐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凛然正气。2、多角度理解课文,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二、教学重点1、学习用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2、体会故事对今天的启示。三、教学难点体会语言描写中表现的人物个性。四、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有关战国策及生词、唐睢的多媒体图片。2、学生准备:自己查找资料了解战国形势图及“土”这个特殊阶层的资料。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

2、整体感知全文,能读出人物在对话中的语气。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美国记者问道:“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的钢笔呢?”周总理回答道:“提起这支笔啊,说来话长,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它是一位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请同学们想想,美国记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周总理的言外之意又是什么?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象周总理这样成功地的外交家你知道有哪些?学生回答后,展示唐睢的多媒体图片(板书课题)2、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唐睢不辱使命?(因为他捍卫了国

3、家的主权,出色地完成了出使任务。)3、多媒体展示: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同33篇,记录了上自周贞定于十六年(前453年),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历史史实,主要记述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4、出示多媒体,让学生读准字音。睢(j) 怫(f)跣(xin) 抢(qing)禄(jn) 缟(

4、go)傀(gu)挠(no)5、学生自由读课文,参照课后注解,分小组翻译全文抽学生翻译句子: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b.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6、理清故事的情节结构。引导学生归纳:开端:秦王以易地为诱惑,遭拒绝,秦王不悦,安陵君派唐睢出使秦国。发展:秦王责备安陵君,唐睢据理力争。高潮:秦王威胁唐睢,唐睢奋起反击。结局:奏王屈服,唐睢凭自己的胆识与谋略取得了胜利。让学生利用查阅的资料谈谈秦王为什么对弹丸之地的安陵小国费那么多的神呢?(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美伊战争时,美国为什么要与土耳其谈判,战争中美伊为什么要反复争夺法奥半岛,明白秦灭韩亡魏以后,下一个目标是齐、楚、赵等

5、国。秦要攻楚,必须先借道安陵国。)7、出示多媒体,让学生读出这几个句子的语气,理解人物的性格。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表现秦王盛气凌人,狡诈)b.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表现秦王咄咄逼人)c.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表现秦王无理责问)d.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表现唐睢不卑不亢,据理力争)e.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表现秦王骄横狂妄,不可一世)f.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表现唐睢毫不示弱,据理反击)g.与臣而将四矣(表现唐睢的凛然正气,不畏强暴)h.徒以有先生矣。(表现秦王的恐惧,前倨后恭)8、作业:a.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自己排练

6、,准备下节课表演(每组四人,一人读旁白,一人演安陵君,一人演秦王,一人演唐睢)b.仿写句子:中国自古就有不畏强权的人,唐睢发志士之怒,挺剑而起,荆轲以豪杰之气,箕踞而笑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表演课本剧,体会对话描写和一些修辞手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并从故事中得到感悟。二、 教学过程:1、抽三组学生表演课本剧,让学生评价其得失,评出最佳表演者和剧本编写者。2、齐读全文,找出本文中描写最成功的地方(语言描写)引导学生分析:唐睢语言中“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秦”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唐睢为了国家利益,不惜与秦王同归于尽的决心,“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慧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

7、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运用了排比,对“士之怒”加以渲染说明,警告秦王不要重踏覆辙。全文除了语言描写外,还通过秦王与唐睢的动作,表现,采用对比,反衬等手法,绘声绘色地塑造了两个人物的形象,特别是唐睢的有节、有据、有力。秦王:“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唐睢:临危出使沉着应付针锋相对“挺剑而起”3、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感悟:从唐睢出使秦国这件事,从唐睢本人、从秦王本人、从安陵君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引导学生得出: 落后就要挨打。 实力才能赢得最后的和平。 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外交家的雄辩只能让侵略者理屈,并不能让他放弃战争。 一个英雄的人物在民族、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要不惜一切代价,乃至牺牲生命。 国与国之间要加强对话、沟通、消除误会、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一切争端。4、小结:学习了这个故事,我们得到了许多启示,我们尤其要学习唐睢大智大勇,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精神,学习他高超的外交才能,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像唐睢、墨子、苏武、周恩来那样,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高大的身影,谱写灿烂的人生乐章。5、作业:a. 以“唐睢,我对你说”为题,写一段文字。b. 写出古代两个著名的“士”及他们的事例。附:板书设计: 骄横狡诈 不卑不亢狂妄无理 据理力争色厉内荏 大智大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