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诗听蜀僧浚弹琴》课件2北师大版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0245942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6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诗听蜀僧浚弹琴》课件2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诗听蜀僧浚弹琴》课件2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诗听蜀僧浚弹琴》课件2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诗听蜀僧浚弹琴》课件2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诗听蜀僧浚弹琴》课件2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诗听蜀僧浚弹琴》课件2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诗听蜀僧浚弹琴》课件2北师大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听蜀僧睿弹琴 一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整体感知诗意 2 了解作家生平 作品风格 诗歌的创作背景及目的 3 品味语言 体味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 作者简介 李白 701 762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 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 诗仙 之美誉 与杜甫并称 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 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 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 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 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 想像丰富 语言流转自然 音律和谐多变 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 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 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三 写作背景 李白是在蜀地长大的 四川的山山水

2、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 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 他对故乡一直很怀念 对于来自蜀地的琴师也格外感到亲切 在创作这首诗时 是在他漂泊在外 举目无亲的时候 这次的听琴加重了他的乡情 四 原文和译文 听蜀僧睿弹琴 唐 李白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译文 蜀僧濬怀抱一张绿绮琴 他是来自西面的峨眉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 我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风 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 余音缭绕和着秋天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 秋云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五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 开头 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眉峰 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

3、 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 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 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也格外亲切 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 绿绮 本是琴名 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 简短的十个字 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 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与敬佩 二三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 挥手 是弹琴的动作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 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 一句就字面讲 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 自己的心好象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 愉悦 深层含义是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 高山流水 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 含蓄自然 虽然用典 却毫不艰涩 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余响入霜钟 霜钟 点明时令 与下面 秋云暗几重 照应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诗人听完蜀僧弹琴 举目四望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 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 布满天空 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