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新人教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0245648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新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新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新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新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新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新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专题复习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含解析)新人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1. 如今我们纪念十月革命的理由不正确的是()A. 推动了马列主义在世界的传播B. 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 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D. 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伟大革命。【答案】D【解析】略2. “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这几个片段组合在一起描述的是下列哪个国家的历史A. 德国B. 苏联C. 美国D. 中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依据材料“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社

2、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斯大林在位时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抵挡住了德国的进攻,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打败了德国“无敌神话”的传说,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胜利的信心。为赢得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由此可知ACD错误,B正确。故选B。3.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运动的说法,不恰当的是A. 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B.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D.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全面失败【答案】D【解析】试题

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运动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A项正确,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B项正确,1917年爆发了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项正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D项错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了巨大挫折,但中国却找到了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正沿着这条道路健康的发展,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全面失败,本题选D 。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运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识记能力,社会主义运动和历史上的资本主义一样,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曲折,但我

4、们坚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社会主义制度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4. 1933年,一位著名记者先后游历了苏联、美国、德国和日本,发出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 为报道错误的是A. 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B. 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C.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上台D. 日本明治政府开始维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生在1933年的世界重大史实。日本明治政府开始维新发生在1868年,A、B、C项均为发生在1933年的史实,故选D。5. 俄英两国历史上都发生过新历史时期到来的革命,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A.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语B. 革命进行的方式C. 人发群众的参与D. 旧统治的结束【答案

5、】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俄国十月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故选A。6.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是A. 明治维新B. 巴黎公社C. 十月革命D. 二月革命【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的十月革命。根据题意,通过“第一次成功”“无产阶级革命”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是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正确。A选项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改革;C选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伟大尝试,但失败了;D选项二月革命是资产阶民主革命。故选C。7. 某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创设了如下四段历史情境

6、,让学生判断正确与否。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A. 1918年,俄国工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B. 1919年,俄国工人的吃、穿、用由国家统一配给C. 1920年,俄国农民必须把余粮都交给国家D. 1922年,一位俄国农民将余粮拿到市场销售后换回生活必需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俄国的发展历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时间约为1918年至1920 年,因此BC符合历史史实。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俄国经济非常贫困,俄国工人不可能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与史实不符;1922年,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D项符合历史史实。故选A。8. 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找到了下面表格,据此分析

7、促成苏俄(联)1921年一1925年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的原因应该是( ) 苏俄(联)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年份项目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4.5544.24A. 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B. 提高农产品价格C. 实施新经济政策D. 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促成苏俄(联)1921年一1925年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的原因。促成苏俄(联)1921年一1925年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的原因是实施新经济政策,因为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于1921年,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选C。9. 1922

8、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位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A. 全部上缴国家B. 须由政府收购C. 必须限量交易D. 可以自由支配【答案】D【解析】题干关键信息是“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1921年苏俄施行新经济政策,规定农民缴纳固定的粮食税,交税后剩余粮食可以自由支配 故选D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内容、结果和历史影响10. 25、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名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邮票,但此套邮票却是错票

9、,其错误在于A. 邮票名称中的国家称谓B. 邮票发行的时间C. 邮票的发行者D. 周年纪念的时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名称的认识。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当时国家的名称是俄国。苏联成立于1922年底,因此邮票名称中的国家称谓是错误的。故选A。11. 俄罗斯总理普京公开称赞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称他将苏联从一个农业国家建成为超级工业大国。这一成就是苏联第几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实现的?( )A. 第一个B. 第二个C. 第三个D. 第四个【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联系所学知识,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

10、强盛的工业国。故选B。12.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无产阶级为建立政权进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A. 攻占巴士底狱B. 巴黎公社C. 宪章运动D. 十月革命【答案】B【解析】A项内容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C项事件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但并没有建立政权;D项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国际工人运动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公社相关史实的掌握情况

11、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要把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最后得出答案13. 下列表格内容反映了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A. 战吋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 农业集体化C. 斯大林模式的推动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的表现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1921年列宁实

12、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14. 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是说:“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亮着将来的新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B. “过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C. “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D. “新途径”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答案】C【解析】据题干“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亮着将来的新途径”结合所学可知,“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为社会主义发展

13、开辟了新道路道路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故选C 本题考查十月革命 本题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相关知识的掌握建议学生准确识记十月革命的背景、内容与意义15. 下列选项中,与张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看图)相符的是()A. 赫鲁晓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B. 戈尔巴乔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C. 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D. 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答案】D【解析】注意抓住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联系所学可知,这都与列宁有关 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掌握情况本

14、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二、读图说史题16. 认真阅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漫画反映了美、苏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这种局面开始后持续了多久?(2)图二反映了哪一种不平衡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3)图一、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什么联系?根据图片材料归纳导致图三事件发生的原因。(4)请说说阅读上述漫画后得到的感悟。【答案】(1)美苏对峙(美苏争霸)。三十多年。 (2)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3)因果关系,图一、图二导致了图三事件的发生。原因:长期美苏争霸导致了苏联经济的受到严重削弱,直至崩溃长期僵化的斯大林模式导致了苏联解体。(4)我们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经济

15、建设过程中注意均衡发展,尊重客观规律。【解析】(1)本题考查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读图能力和理解能力。从图上看,左右两人分别坐在炸弹上进行角力,左边的是赫鲁晓夫代表苏联,右边的是里根代表美国,图的寓意是美苏对峙(美苏争霸)。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苏联组建华约抗衡北约,标志着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形成;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91年的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历经三十多年。 (2)本题考查了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读图能力和理解能力。漫画的寓意是苏联优先发展军事工业等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原因是苏联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这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统治时期形成的,即斯大林模式。它在经济方面的特征是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它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高度集中,它使苏联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困难的局面。(3)本题考查历史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