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第一中学高一生物期末考试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0244210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第一中学高一生物期末考试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第一中学高一生物期末考试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第一中学高一生物期末考试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第一中学高一生物期末考试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题高一生物一、选择题1.在下列生物的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生物是()A. 豌豆B. 大猩猩C. 肺炎双球菌D. 水稻【答案】C【解析】【分析】孟德尔遗传规律描述的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遗传因子的变化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核遗传,如酵母菌。【详解】豌豆是真核生物,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适用于孟德尔遗传规律,A不符合题意;大猩猩是真核生物,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适用于孟德尔遗传规律,B不符合题意;肺炎双球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不适用于孟德尔遗传规律,

2、C符合题意;水稻是真核生物,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适用于孟德尔遗传规律,D不符合题意。故选C。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的纯合子杂交得F1,F1自交所得的F2中性状分离比为A. 9:3:3:1B. 3:1:3:1C. 1:1:1:1D. 1:2:1:1【答案】A【解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纯种黄色圆粒豌豆(YYRR)纯种绿色皱粒豌豆(yyrr)F1均为黄色圆粒(YyRr),F1自交所得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Y_R_)黄色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3.下列各组性状互为相对性状的是()A. 人

3、的白色皮肤和棕色头发B. 绵羊的白毛和黑毛C. 玉米的黄粒和圆粒D. 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绿色【答案】B【解析】【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据此分析。【详解】A. 人的白色皮肤和棕色头发不属于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故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 绵羊的白毛和黑毛属于一对相对性状,B正确;C. 玉米的黄粒和圆粒不属于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故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 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绿色不属于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故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4.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一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人类探索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进行了如下研究:

4、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A. 假说一演绎法;假说一演绎法;类比推理法B. 假说一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C. 假说一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假说一演绎法D. 类比推理法;假说一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答案】C【解析】孟德尔进行遗传实验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实验;细胞的减

5、数分裂;伴性遗传【名师点睛】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假说-演绎法应用举例:(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2)摩尔根验证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时也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3)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以及整个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都是“假说一演绎法”的案例2、类比推理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而在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如萨

6、顿运用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5.下面对DNA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B. DNA分子中的两条链反向平行C. DNA分子中氢键数目和碱基数目一定相等D. DNA分子中碱基之间一一对应配对的关系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 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A

7、正确;B. DNA分子中的两条链呈反向平行,B正确;C. DNA分子中A与T之间有2个氢键,G和C之间有3个氢键,故氢键数目和碱基数目不一定相等,C错误;D. DNA分子中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6.图中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某一高等动物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产生的是次级精母细胞B. 乙产生的是精细胞C. 乙产生的是极体D. 丙产生的是体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

8、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图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进行等质分裂,可知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则甲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产生的是体细胞,B错误;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产生的是体细胞,C错误;根据分析可以知道该动物为雄性动物,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丙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D错误。二、填空题7.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1)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果实形状中的_是显性性状

9、,对该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F2的_接近于151,据此推测荠菜果实形状由_对基因控制,其遗传方式符合基因的_定律,为验证该推测,将F1与产卵圆形果实的荠菜进行_实验,预期实验结果后代三角形果实植株卵圆形果实植株=_。(2)若第一对基因以A、a表示,第二对基因以B、b表示,第三对基因以C、c表示以此类推,F1植株的基因型为_。(3)图中F2卵圆形果实荠菜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卵圆形果实,这样的个体的基因型为_;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共有_种基因型个体。【答案】 (1). 三角形 (2). 性状分离比 (3). 两 (4). 自由组合 (5). 测交 (6). 3:1 (7). Aa

10、Bb (8). aabb (9). 8【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分离比的变形。考生解题时要能够根据实验结果确定aabb为卵圆形,其它均为三角形。分析题图:F2中三角形卵圆形30120151,是“9331”的变式,说明三角形和卵圆形这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此还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三角形的基因型为A_B_、A_bb、aaB_,卵圆形的基因型为aabb。据此答题。(1)根据实验现象可知,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杂交,F1均为三角形,由此可推知果实形状中三角形是显性性状;对该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

11、F2的三角形果实卵圆形果实30120151,所以F2的性状分离比接近于151。151是9331的变形,据此推测荠菜果实形状由两对基因控制,其遗传方式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为双杂合子,卵圆形果实是双隐性纯合子,其余均表现为三角形果实。可以测交实验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将F1与产卵圆形果实的荠菜测交,预期实验结果后代三角形果实植株卵圆形果实植株31。(2)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及第(1)小题的分析,可推知F1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3)图中F2卵圆形果实荠菜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卵圆形果实,这样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F2三角形果实荠菜的基因式为A_B_、A_bb、aaB_,

12、所以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共有8种基因型个体。8.多指是一类由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已知某女患者的家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设A、a是与该病有关的遗传因子):(1)据图谱判断,多指是由_性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2)写出中女患者及其父母所有可能的遗传因子组成:女患者_,父亲_,母亲_。(3)如果该女患者与多指男患者结婚,其后代所有可能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4)如果该女患者与一正常男子结婚,其后代患多指的概率为_。【答案】 (1). 显 (2). AA或Aa (3). Aa (4). Aa (5). AA、Aa、aa (6). 2/3【解析】试题分析: 由于5、6患病,而7正常,说明

13、多指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所以2、4、7正常,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由于7正常,则5、6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则某女患者遗传因子组成为AA或Aa,各占1/3、2/3。(1)从遗传系谱图可知,由于5、6患病,而7正常,说明多指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病。(2)7正常,遗传因子组成为aa,则其父母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女患者的遗传因子组成为1/3AA或2/3Aa。(3)多指男患者遗传因子组成可能为AA或Aa,所以该女患者(AA或Aa)与多指男患者(AA或Aa)结婚,后代所有遗传因子组成有AA、Aa、aa。(4)正常男子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该女患者的遗传因子组成为1/3AA或2/3Aa

14、,则后代正常(aa)的概率为2/31/2=1/3,所以后代患病概率为1-1/3=2/3。9.如图是DNA片段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表示DNA片段的_结构,图乙表示DNA片段的_结构。(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2_、5_。(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的两条链是由_和_交替连接形成的。(4)连接碱基对的化学键是_。(5)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规则的_结构。【答案】 (1). 平面 (2). 空间 (3). 一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的片段 (4). 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5). 磷酸 (6). 脱氧核糖 (7). 氢键 (8). 反向 (9). 双螺旋【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DNA片段的结构图,其中1是碱基对,2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3是脱氧核糖,4是磷酸,5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6是腺嘌呤,7是氢键。【详解】(1)图甲表示DNA片段的平面结构,图乙表示DNA片段的空间结构。(2)图中2为一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的片段、5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的两条链是由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