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姜小川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0243885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姜小川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姜小川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姜小川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姜小川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姜小川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姜小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姜小川(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一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回顾二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原因三 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三 司法体制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 一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回顾 一 第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效 2007年十七大之前 1 第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历程和依据1 1993年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提出要 改革 完善司法制度 2 1997年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 推进司法改革 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建立冤案 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一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回顾 一 第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效 2007年十七大之前 1 第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历程和依据3

2、2002年 党的十六大报告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 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 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 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 相互配合 相互制约 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 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完善诉讼程序 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 改革司法机关的工作机制和人财物管理体制 逐步实现司法审判和检察同司法行政事务相分离 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 惩治司法领域中的腐败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 业务精通 作风优良 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 一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回顾 一 第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效

3、 2007年十七大之前 1 第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历程和依据4 2004年12月28日中央转发了 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初步意见 该文件确定了10个方面35项改革任务 这是第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依据 一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回顾 一 第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效 2007年十七大之前 2 第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效2007年9月 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概括为 1 加强对司法权的监督制约 一些影响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 2 改革完善刑事司法制度 在尊重和保障人权上取得新进展 3 改革和完善工作机制 进一步提高了司法效率 4 进一步加大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力度

4、 有效缓解打官司难执行难问题 5 改革和完善干部管理体制 政法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 6 改革和完善司法保障机制 为政法机关履行职责提供了更多保障 一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回顾 二 第二轮司法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效 十七大之后至十八大之前 1 第二轮司法体制改革的历程1 2007年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规范司法行为 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保证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 检察权 2 2008年11月 中央政治局讨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 原则同意 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 的四方面60项改革任务

5、同年12月转发 一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回顾 二 第二轮司法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效 十七大之后至十八大之前 2 第二轮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效1 原则上讲 第二轮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效有四个大的方面 一是进一步优化了司法机关职权配置 促进了公正廉洁执法 二是进一步落实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进一步完善了政法队伍管理体制 提升了执法司法水平 四是进一步解决了政法经费装备困难 保障了依法履行职责 2 具体地讲 2012年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归纳为50项 一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回顾 三 第三轮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和依据 十八大以来 1 2012年 党的十八大要求 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坚

6、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确保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检察权 2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部署 3 2014年2月中央全面深改组二次会议通过 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意见及贯彻实施分工方案 一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回顾 三 第三轮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和依据 十八大以来 4 2014年6月中央全面深改组三次会议通过 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 和 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5 2014年7月最高法院通报 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 6 2014年10月四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

7、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一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回顾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要求 建设法治中国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维护人民权益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原因 一 司法被动的局面未从根本上扭转1 司法形势依旧严峻2 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违法违纪情况依旧严重3 我国已经进入 诉讼社会 状态 二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原因 二 既有司法体制改革中存在一些问

8、题首先 受当时客观条件的局限 司法体制改革缺乏整体规划 其次 司法机制的改革多于体制的改革 再次 司法形式的改革多于实质的改革 最后 司法体制改革的理念和方法有问题 二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原因 三 既有司法体制改革的举措仍待落实1 第二轮司法改革确定了60项任务 虽然至2011年底基本完成 但司法被动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观 2 许多正在进行的改革 成效不明显 民众感受不到 3 司法行政化 地方化 官僚化 政治化等根本性弊端仍未消除 二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原因 四 全面深化改革逼使司法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首先 司法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 全面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保障 再次 深化司

9、法体制改革是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任务完成的需要 三 决定 关于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 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1 依法独立2 不同于西方分权意义上的司法独立3 审判权与检察权独立的不同4 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5 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6 拒不执行生效裁判惩治7 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三 决定 关于司法改革的主要内 二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1 侦查权 检察权 审判权 执行权相互配合 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2 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3 统一刑罚执行体制4 探索实行法院 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 检察权相分离5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 审理跨

10、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 三 决定 关于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6 完善审级制度7 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8 检察机关对于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行为 应该督促其纠正9 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10 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11 落实谁办案谁负责的办案责任制12 纪检监察和刑事司法办案标准和程序衔接 三 决定 关于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 推进严格司法1 健全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 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2 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 统一法律适用标准3 推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4 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5 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

11、问责制 三 决定 关于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 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1 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2 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 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 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3 推进审判公开 检务公开 警务公开 狱务公开 4 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 三 决定 关于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五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1 健全落实罪刑法定 疑罪从无 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刑事2 切实解决执行难 民事诉讼3 落实终审和诉讼终结制度 实行诉访分离 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利 对不服司法机关生效裁判 决定的申诉 逐步实行由律师代理制度 三 决定 关于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六 加强对

12、司法活动的监督1 加强对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2 司法机关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3 规范媒体对案件的报道 防止舆论影响司法公正4 坚决惩治司法掮客行为 防止利益输送5 违法违纪被开除公职的司法人员 吊销执业证书的律师和公证员 终身禁止从事法律职业6 破除各种潜规则 绝不允许法外开恩 绝不允许办关系案 人情案 金钱案 三 决定 关于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七 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1 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坚持党的事业 人民利益 宪法法律至上 加强立法队伍 行政执法队伍 司法队伍建设法治专门队伍正规

13、化 专业化 职业化建立法官 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2 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3 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三 决定 关于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八 政法委员会政法委员会是党委领导政法工作的组织形式 必须长期坚持 各级党委政法委员会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把握政治方向 协调各方职能 统筹政法工作 建设政法队伍 督促依法履职 创造公正司法环境上 带头依法办事 保障宪法法律正确统一实施 政法机关党组织要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向党委报告制度 加强政法机关党的建设 在法治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保障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三 决定 关于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九 宪法解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14、宪法监督制度 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 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 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禁止地方制发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 三 决定 关于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十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 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 建立行政执法机关 公安机关 检察机关 审判机关信息共享 案情通报 案件移送制度 坚决克服有案不移 有案难移 以罚代刑现象 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 三 决定 关于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十一 司法体制改革的总原则依法治国的总原则同时也是我国进行司法体制改革应该坚持的原则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15、3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四 司法体制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 一 缺乏一套科学的 符合中国国情的司法与司法体制改革理论1 理论对司法体制改革具有先导作用2 现今我国司法及司法体制的形成我国现今司法 从概念到制度先天发育不足 后天营养不良 是一个缺乏严谨理论体系的混合体3 创立科学的司法和司法体制改革理论 乃司法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4 更新并确立正确的司法理念 四 司法体制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 二 司法体制改革之主体及其关系1 中国共产党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领导者1 执政党的地位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司法体制改革的领导 对此 我国宪法在序言中予以了确认 2

16、司法的重要性决定了司法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3 司法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它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这是司法改革成功的根本保证 四 司法体制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 二 司法体制改革之主体及其关系2 全国人大应是国家司法体制改革的最高组织者1 全国人大地位决定了司法体制改革应当由全国人大负责组织落实全国人大可以通过立法从整体上对司法改革做出规划 从全局角度统筹部署 对其他司法改革的参与者依职权予以调整 从而保证司法改革有序推进 2 司法权的性质决定了全国人大应该成为司法体制改革的最高组织者司法权是国家的权力 从国外司法改革的情况看 各国为此都依法设有一个统一的司法改革机构对司法改革工作进行组织 落实 3 全国人大在司法体制改革中的主要职责 四 司法体制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 三 司法体制改革之主体及其关系3 民众和全社会应成为司法体制改革的参与者1 国家和司法的性质决定了民众应该参与司法改革2 司法改革的起因和目的要求民众作为司法改革的主体3 国家依职权推进的司法改革更需要民众的介入 四 法体制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 二 司法体制改革之主体及其关系4 司法机关等其他司法改革的参与主体是司法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