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0243044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1).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莆田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题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 周王B. 鲁国国君C. 卿大夫D. 士【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宗法制下,周王是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土地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依此类推。因此,在鲁国宗法系统中

2、,鲁国国君即为大宗。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为B。2.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中写道:“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这一说法表现的是古代哪一种制度( )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礼乐制度D. 世卿世禄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的信息说明诸侯必须向天子纳贡,属于分封制下诸侯必须应有的义务,故本题选择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

3、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B. 设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 设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D. 设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荀子认为,君主要知道大臣的行为,仅在王宫里面是不知道的,故他主张国王要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注意提取材料信息“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意思是对官吏无论是远近都要加强控制。因此选C。考点:古代监察制度点评:材料型选择题的特点是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景,结合材料设计选项。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

4、由于受“一标多本”的影响,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的以“能力立意”为主,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关注社会,以史为鉴。4.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 皇帝制与郡县制B. 郡县制与刺史制C. 皇帝制与封国制D. 丞相制与刺史制【答案】A【解析】“汉承秦制”是指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结合所学可知,皇帝制与郡县制是汉代继承秦朝制度的表现,符合“汉承秦制”,故A项正确;刺史制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地方监察制度,不符合“汉承秦制”,故B、D两项错误;封国制是西汉初年出

5、现的制度,不符合“汉承秦制”,故C项错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汉承秦制”的含义和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汉承秦制”的理解和对其表现的识记。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A. 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B. 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C. 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D. 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平民社会”“十年寒窗”“跃登上第”等信息可知,这一制度是科举制。“穷苦子弟”通过读书和考试也可以做官、“跃登上

6、第”。A、C、D均和材料不符,故答案为B项。考点:科举制点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6.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 尚书省B. 参知政事C. 枢密院D. 军机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审题注意“两宋”“负责筹划王师北定”

7、应该宋代负责军事的中央机构,选项中C符合。“尚书省”的组织机构,到了隋朝定型,负责六部,北宋初,形式上还保留尚书省的组织系统,但权力既不归属,郎官又不治事,权借此以寄禄秩,别无差遣,尚书省的制度名存实亡,故A不正确;参知政事协助宰相处理中枢事务有两种方式:一是几位参知政事并无具体分工,通盘协助宰相处理各方面政务;一是几位参知政事有了具体分工,各负责某一方面政务,所以B不正确。军机处为清代设置所以B不正确,故选B。考点:考查宋代中央机构点评:本题以南宋诗人陆游的诗歌考查宋代制度的变迁。宋代制度还可以考查二府三司中的其他职能,以及宋代制度变革的影响等。7.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

8、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B.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 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 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可知,宋朝采取种种措施来防止官员利用权力谋取私利,因此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有效控制”和D项“遏止”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8.下列选

9、项中,通过限制地方来加强中央的措施有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设立文臣知州、通判明朝废丞相、设殿阁。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有两对基本矛盾,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旨在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旨在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故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行省的设立9.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上述材料中的“我朝”是指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

10、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信息反映的是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代废丞相10. “明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指( )A. 丞相B. 殿阁大学士C. 内阁D. 军机大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识记。结合所学,容易判断选B.考点:明朝中央官制 点评:为减轻皇帝沉重的政务,协助皇帝处理政

11、务,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十作为侍从顾问,但他们很少能参与决策政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人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届机构。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1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

12、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 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B. 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 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 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将传统时代政治体制的弊端归根于君主专制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君主专制存在两千余年的条件是复杂的和特定的,材料主要强调君主专制制度有其客观存在的条件性,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并未强调君主专制的根深蒂固,只是在强调其存在的原因,排除B项;C项与材料“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

13、长期有效”不符,故排除;故本题选D项。【考点定位】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君主专制存在的条件【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以君主专制存在的原因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历史研究的理解。重点考查学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我们在备考中还要注意基本的史观、史法。12.学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A. 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B. 浅议我国夏商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C. 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答案】D【解

14、析】明太祖时期废除宰相制度,此后再未恢复,清朝没有丞相,因此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符合史实,可以进行研究,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13.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没有资格入选古代雅典陪审法庭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按照雅典公民资格的要求,妇女、外邦人和奴隶不能成为公民,没有资格入选雅典陪审法庭。故答案为A项。36岁雅典男性公民有资格入选,排除含有的BCD项。14.辞海对“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

15、。”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A. 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充分成熟B. 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C. 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D. 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说明陶片放逐法主要是对危害雅典民主政治的人形成威慑或处罚作用,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故答案为B项。雅典民主政治充分成熟是在伯利克里时期,而陶片放逐法在克利斯提尼时期开始实施,因此A项说法错误,排除;CD项材料均不能反映,排除。点睛: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由雅典政治家克利斯提尼于公元前510年左右创立。雅典公民通过在陶片上刻上名字、以投票表决方式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陶片放逐法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病,即依此法作出的判决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情绪,但公民情绪常常受一些政治家的鼓动而起伏不定,公民对官员优劣的判断未必都能深思熟虑,用陶片投票作出的判决也就未必准确。15.下列图示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