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趋势与启示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0239435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趋势与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趋势与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趋势与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趋势与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趋势与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趋势与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趋势与启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特征、趋势与启示 白雪洁基金项目:南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NKZXB10063)。作者简介:白雪洁(1971-),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教授。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天津 300071)摘要:从高速经济增长期至今,日本一直没有停止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虽然其通常意义上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早就实现。当前日本的产业结构仍呈现四大核心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市场的外需依赖和生产的内需依存并行等独特性,这些特征与日本传统的金字塔型产业结构密不可分。未来适应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日本提出产业结构调整要重塑

2、沙漏型产业结构,这种新型产业结构的特征及其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关键词:日本 产业结构调整 趋势 启示产业结构调整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都必然经历的过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力量既有来自于产业自身的内部力量,也有政府产业政策等外部推动力量。合理化与高级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两个目标,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产业结构高级化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基础,产业结构合理化又贯穿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整个过程, 简言之,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产业结构从较低水平状态向较高水平状态发展变化的过程,是实现高加工度化、高附加值化、高技术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产业结构高级化就是产业竞争力不断强化的过程。

3、与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日本,从其战后的经济发展开始,就以顺畅地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多个产业发展的“奇迹”,从劳动密集型到资金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也持续了数十年。但到20世纪80年代,在由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日本却没能继续以往的成功而一度陷入泡沫经济的漩涡之中。9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一方面承受泡沫经济破灭后的阵痛,一方面酝酿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1997年5月,日本政府抛出了实现经济结构变革及创造的行动计划,确定了未来重点培育的十余个新兴成长性产业,即医疗福利、文化生活、信息通信、新制造技术、流通及物流、环境、经营活动支援、海洋、城市环境整治、宇航、新

4、能源及节省能源、人才培养等。这一“行动计划”带有明显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色彩。从该“行动计划”提出至今已经十年有余,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态势如何,特征和趋势怎样,以及可以从中汲取哪些对我国有益的经验与教训等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一、 90年代末期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背景上世纪7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相继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期,特别是80年代后全球产业分工的迅猛发展,更加速了主要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相比之下,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较为迟缓,而90年代后期日本推行以培育新兴成长性产业为核心的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其时代背景。1. 寻求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日本制造业以其独特精湛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

5、产品创新能力称雄世界,但自上世纪80年代,制造企业为了适应逆转了的成本条件,开始大规模的海外投资生产,随之而来的是日本本土产业出口竞争力的下降。以贸易特化系数 贸易特化系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贸易特化系数=0代表水平分工,0贸易特化系数1时代表出口特化,越接近于1表明出口特化程度越高,-1贸易特化系数0时代表进口特化,越接近-1表明进口特化程度越高。来衡量,日本对美国的电子计算机及零部件产品的贸易特化系数从1990年的0.49下降到1998年的0.26,对东亚的贸易特化系数从1990年的0.25下降到1998年的0.11。 根据http:/www.miti.go.jp的资

6、料计算得出。日本制造业的出口竞争优势急剧削弱,制造企业面临如何在被东亚企业赶超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制造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含量,以新制造技术赋予部分制造行业以新的竞争优势,同时缩减部分行业的国内生产的课题,因此,促动制造业内部的嬗变,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是日本这轮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目的。2. 积极应对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能源、环境、健康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根本问题,日本是一个能源缺乏的国家,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有效地利用国外的石油等化石资源,创造了高速经济增长奇迹,但国际国内经济与社会环境的风云变幻使得日本的重化工业化发展战略在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就画上句点,对可再生替代性新能源产业的培育成为

7、当务之急。另一方面,日本的“高龄少子化”社会特征在发达国家中非常突出,对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相关产业的需求日趋多样,不仅带动服务业比例的提高,更对先进医疗设备、新型药物等的研发、生产等产生巨大拉动作用,因此,日本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是为了积极应对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3主动参与全球性新技术产业竞争技术创新是孕育产业变革的母体,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支撑。20世纪末以主要发达国家为主体的全球性新技术产业竞争已经初露端倪,特别是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信息、航天与空间开发等产业的竞争最为激烈,事实上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很强的基础研发能力,而日本一直被认为在基础研发领域相比美、欧的竞争能力

8、较弱,一方面,为了扭转基础研发与应用性技术创新能力不相匹配的状况,另一方面,为了在新世纪的新技术产业竞争中占据部分领先优势和一席之地,日本政府抛出了以培育新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二、 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特征当前日本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接近70%,制造业多年徘徊在22%左右,第一产业则仅占2%不足,除此之外,是政府服务生产者和居民非营利服务生产者所创造的增加值。因此,从通常意义上看,日本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早就实现,这种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也是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具备的特征。但如果仔细探寻日本产业结构的细部构成,却可以发现一些耐人寻味的特点,这正是其多次产业结构调整所累积的结果。1. 四大

9、核心制造业仍是制造业乃至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与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的经济发展还带有较强的“制造”色彩,无论从制造业占GDP的比例还是从核心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来看,制造业的作用都不容忽视。虽然近些年日本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0%左右,但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却远高于这一水平。从企业的视角看,2001年至2007年,整个产业的经常收益增长25.2兆日元,其中四大核心制造业,即运输机械、电气机械、钢铁和一般机械分别增长2.1、3.2、1.8和1.9兆日元,合计占整个产业总量的36%。 根据日本法人企业统计(年度调查)的数据计算得出。再从GDP的增长来看,2000年到2007年日本名

10、义GDP约增长2.5%,其中仅汽车一个产业的贡献就达1.1%。 日本经济产业省日本的产业现状与课题,2010年2月。由此可见,多年来日本制造业内部的结构性嬗变逐渐锻造出电气机械、运输机械和普通机械等比较优势行业,虽然这些行业的全球化分工生产水平很高,但日本企业还是通过不断提高这些行业内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含量,抢占价值链高端环节,持续获取以高技术支撑的“制造”优势。2. 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拉动第三产业份额和质量的提升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而产业结构高级化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三次产业占GDP的比例变化之外,更应是指产业构成中的高增长性产业带有技术化、服务化、信息化、高附加值化等特点

11、。近年来,日本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基本表现为以企业为对象的生产者服务业快速发展,面向个人的消费者服务业总体增长趋向稳定成熟,但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相关领域不断挖掘市场需求,使得消费者服务业也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批发、零售行业的低迷发展态势,加之金融保险、运输通信等长期受到政府规制保护的行业经过上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推动的经济行政体制改革,其成长性已经大为提高,并以其较高的成长性成为带动第三产业,进而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力量。3市场的外需依赖和生产的内需依存并行日本的产业结构是其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体现,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市场的外需依赖和生产的内需依存。日本的出口依存

12、度一直都在10%以上,2008年更是达到了17.5%的高水平,从出口产业来看,四大核心制造业中的三个,即运输机械、一般机械和电气机械就占到出口总额的67.2%。 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2009年版。但这种外需依赖型的产业结构随着运输机械等加工组装产业的海外生产规模扩大,面临来自亚洲其它国家或地区的低价格产品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日本的出口产业只能从出口产品向出口高附加值零部件和原材料转型。另一方面,生产的内需依存是指主要出口产品,运输机械、一般机械和电气机械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国内采购率均超过80%,远高于美国的水平。如,2007年日本电气机械的国内采购率是80.3%,美国是59.3%,运输机械

13、日本是94.5%,美国是66.6%,一般机械日本是92.4%,美国是57.9%。 日本制造白皮书,2009年版。日本优势出口制造业的国内采购率之所以如此之高,与日本拥有一大批能够提供高品质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中小企业密不可分,如何在加工组装企业大规模进行海外生产转移的情况下,为高技术的中小企业创造更大的生存空间也成为日本产业发展面临的又一严峻课题。4. 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社会背景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产业结构是中观层面的问题,但产业结构调整却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日本的数次产业结构调整历来与经济的宏观发展背景紧密相关,在最近一轮的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中,针对能源节约、增加就业、应对少子化老龄化社会,

14、以及刺激消费需求等宏观经济社会问题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清晰可见。如,采取增加节假日等做法,刺激旅游和其它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政府鼓励和支持大型电子产品生产厂商开发超薄电视、可视移动通讯工具等新兴消费产品,创新医疗、养老等产业的发展模式,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系统等,这一系列的产业结构调整措施都与日本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三、日本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制约因素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没有明确的终点,仅从当前的时点看,日本的产业结构也不能说没有实现高级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达到理想状态,一些阻碍日本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因素依然存在,有一些还是多年的顽疾,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其它结构性问题、基础研

15、究能力不足和政府规制的低效率,以及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相适应的人才教育与培养体制尚不健全,等等。深入剖析影响日本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制约因素,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会有较强的借鉴意义。1.日本的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近期由日本经济产业省所做的一项针对欧、美、亚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将日本作为其亚洲地区总部的比例由2007年的23%下降到2009年的8%,作为制造中心的比例由3%下降到1%,作为研发中心的比例由30%下降到15%,作为事业中心的比例由15%下降到6%,作为物流中心的比例由11%下降到2%,在2007年的调查中没有涉及的金融中心和营销中心的比例2009年分别为8%和6%, 日本经济产业省:欧美亚

16、的外国企业对日投资关心度调查(2007、2009年度)。日本作为事业经营地的魅力大减,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经营成本高的首要表现是日本的法人课税负担在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以2006-2008年的平均课税负担率来看,日本是39.2%,美国、法国、英国分别是31.5%、31.2%和30.1%,而最低的新加坡仅为13%。 日本经济产业省:日本产业的现状与课题,2010年2月。其次是日本港口、电力、煤气、自来水等公共服务行业的价格也相对较高,以港口为例,扣除货币购买力因素,东京港的价格大约高出高雄港和釜山港40%,其中大部分是与集疏运相关的交通费用。 日本国土交通省:我国港口国际竞争力的下降,2009年。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影响就是可能带来产业的空洞化和市场的封闭性,后者在日本的表现更为严重。同样作为发达国家,日本与美国、英国、欧盟等国家相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