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横梁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无答案) 苏科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0238668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横梁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无答案) 苏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横梁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无答案) 苏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横梁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无答案) 苏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横梁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无答案) 苏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横梁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无答案) 苏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横梁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无答案) 苏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横梁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无答案) 苏科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横梁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2分,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1. 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用吸管喝饮料时,嘴的“吸力”使饮料上升到口中B排球运动员扣球时手会感觉到痛,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要维持物体运动,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D人沿水平方向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甲 乙第2题2. 在装有液体的甲、乙两烧杯中,同时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内液面恰好相平。若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压强分别是P甲、P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则对它们的判断正确的是()A

2、. P甲P乙,F甲F乙B. P甲P乙,F甲F乙C. P甲P乙,F甲F乙D. P甲P乙,F甲F乙3为了探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老师准备了如图器材: 用钉子做腿的小桌 海绵 砝码 木板 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 装有沙的容器等供同学们选择同学所选的四组器材中,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A B C D 4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见的以下事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哪一组 ()(1)“沙漠之舟”骆驼的体重比马的体重大了一倍,却长有是马蹄子面积三倍的脚掌(2) 号称“森林医生”的啄木鸟长有长而坚硬的尖喙,便于啄开树皮(3) 用螺栓坚固机器零件时,在螺母下垫垫圈;(4) 要把图钉按进较硬的木板,需加更大的力A(

3、1) (2) B(1) (3) C(2) (4) D(3 ) (4)ABCD5.有一个塑料瓶,在侧壁上用锥子戳了三个洞,向容器中倒入水后,水从小洞中喷出如图中,正确的是()6 关于力,有以下说法: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 B C D7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右左B两手指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C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D两手指受到的压

4、强相同,左边受到的压力较大8. 以下对惯性的认识,正确的是()A汽车关闭发动机后,速度越来越慢,不能保持原来的匀速运动状态,所以关闭发动机后的汽车没有惯性B物体不受力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只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有惯性C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斜,是因为人具有惯性D公安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的产生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A鞋底、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美观B用重垂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竖直是应用了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性质C锤柄往下撞击板凳,锤头就能套紧在锤柄上,这利用了锤头的惯性D贴在墙面上的吸盘受到拉力也不易脱落,是由于

5、大气压力与重力平衡10.在下列现象中,应用了大气压作用的是()A将风筝放上天 B用针筒注射器把药液注入肌肉C用吸管吸饮料 D火箭喷射高温燃气而升空11.探究“力和运动关系” 的活动中,小明让同一小车从相同高度滑下,分别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纸板、玻璃等物品关于小车在不同物体上的运动情况,以下四个说法中有一个是理想化的推论,其余三个是可靠的事实,其中是理想化推论的是()A小车在毛巾、纸板、玻璃上都将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B小车在玻璃上滑行的距离比在毛巾上滑行的距离远C如果没有摩擦,则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D小车在玻璃上所受摩擦力小12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F

6、/2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A减小为原来的1/2 B和原来一样C增大为原来的2倍 D无法判断第1题 第2题 二、填空题(21分,一空1分,共21分)13.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注射器给正在沸腾的水打气加压时,可以看到水停止沸腾。这个现象表明:水面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在厨房中人们使用的 就是利用了这一规律。14.如右图所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水面下潜水器是通过 的方法来下潜或上浮。潜水器在潜水过程中,随着潜水深度的增大,潜水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逐渐 ,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15.一个重15N,体积为1dm3的小球,用手抓住将它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 N;松手后小球将 (上浮下沉悬浮)。(g取10Nkg)16小璇和妈妈一起搭乘高铁去旅游,细心的小璇发现:(1)乘客都站在安全线以外候车。因为列车高速行驶时,列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较 ,压强较 ,安全线内的人很容易被“吸”向列车。(2)关闭发动机后,列车仍能继续行驶,是由于列车具有_。(3)列车车身线条流畅优美,车头颇像子弹头是为了 空气阻力,提高车速。17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1) 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木块,使其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根据_知识可

8、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 N(2) 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变为原来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小华与同学交流后,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 。18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可能的原因是(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子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 有关。

9、(3)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 不变。(4)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_。原因: 。19随着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不少外资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如果要投资建一个制糖厂,制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工序是利用低温沸腾除水。从这个角度来说,现有三个投资地点:上海,江苏,青海。投资商将选择青海,请用物理方面知识解释。其原因是:。三解答题(作图4分,25题5分,26题6分,其余一空2分,共55分)20.作图题(4分)(1)重为

10、12N的物体放在斜面上静止,请用力的示意图画出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2)如图所示,物体悬浮在水中,物体质量为2kg,请作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g=10N/kg)第20题21.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 所示实验。(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

11、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第21题第22题22.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1) 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 由静止开始滑下,目的是为了(2)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 ,小车运动的越 。(3)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第23题23.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容积为20cm3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各一只,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小实验,主要步骤如下: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B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

12、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移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22N;C用刻度尺测出 的长度,为10cm 思考并回答:(1)实验步骤A的目的是: ;(2)补全实验步骤C中的空缺: 。(3)用测得和记录的物理量计算大气压强值p= ,此测量值与标准大气压相比 (偏大/偏小),出现这一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第24题24.小丽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如图:将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圆柱体金属体,当金属体慢慢浸入水中时(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到容器底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的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次数12345678h/cm02368101214F/N6.756.255.755.254.754.254.254.25分析实验数据,可得物体重 N,第四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分析有中第1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